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高質量打造科普教育基地 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發布時間:2023-02-02 10:51:00來源: 人民網-天津頻道

  “你們(men) 知道是誰最早證明地球是自轉的嗎?是用什麽(me) 方法證明的呢?我們(men) 眼前這個(ge) 超高的單擺就是複原了最經典的證明自轉的實驗裝置,它叫傅科擺。”隨著天津市濱海科技館講解員的介紹,孩子們(men) 仰起頭,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一個(ge) 高達21米的傅科擺,並發出“哇”的驚歎聲。

  這是在濱海科技館孩子們(men) 探索科技知識的尋常一幕。濱海科技館建築麵積2.6萬(wan) 平方米,布展麵積1.7萬(wan) 平方米,各類展品近400件,內(nei) 容涵蓋基礎科學、天文地理、人工智能等多個(ge) 領域。開館以來,該館通過係統打造豐(feng) 富活動集合,融合沉浸講解、科學實驗、有獎競答等方式與(yu) 遊客進行趣味互動,贏得了市民遊客的好評。

  “孩子們(men) 來了還想來,有一個(ge) 孩子已經14‘刷’了!”濱海科技館的工作人員說,為(wei) 了激發孩子們(men) 的科學興(xing) 趣,場館每年都要舉(ju) 行幾百場活動,創新開辟精品研學路線12條,研發7大類、26組館本課程,288項科學實踐內(nei) 容,持續豐(feng) 富“探索+”係列科學營、實驗秀、晚間場等特色品牌活動。比如,2022年中秋節的密室古風主題《月桂樹之謎》夜遊科技館活動,策劃思路為(wei) 古風遇到科學挑戰,體(ti) 驗更加豐(feng) 富,現場的孩子們(men) 都說這可是勇氣加腦力的雙重大挑戰,太棒了。

  走進天津自然博物館,一股磅礴大氣的自然氣息撲麵而來。在這裏,可以看到海陸空各種動物製成的標本,觸摸距今數幾億(yi) 年前的恐龍大腿骨,感受豐(feng) 富多樣、神奇美妙的自然世界……

  天津自然博物館始建於(yu) 1914年,前身為(wei) 北疆博物院,由法國博物學家桑誌華創立。北疆博物院是中國近代早期博物館中兼具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幾大功能的博物館典型樣本,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成為(wei) 享譽世界的國際一流博物館。它的建立,在中國博物館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yi) 。目前,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動植物、古生物、地質學標本化石約40萬(wan) 件,其中200件被列為(wei) 國家一級標本。

  “為(wei) 加強助力‘雙減’政策,天津自然博物館積極開展‘第二課堂’進校園,助力學校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ang) 、激發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充分開發學生思維和動手潛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ang) 的發展。”天津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說。

  “同學們(men) ,這位就是我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小講解員的生動講解,吸引了同學們(men) 認真聆聽。2022年,天津自然博物館將《百年科學砥礪奮進 百年精神賡續永存》主題展覽送進共建學校,學生們(men) 化身小小講解員,向同學們(men) 講述老一輩科學家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學生們(men) 通過參觀展覽,感觸頗深,紛紛表示:“我們(men) 不僅(jin) 要感激科學家們(men) 的付出,更應該學習(xi) 各位偉(wei) 大科學家的精神,不懼困難,不怕挫折,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xi) ,將來也為(wei) 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造高質量科普教育基地,不僅(jin) 要打造科普知識展示基地,還要讓孩子們(men) 融入自然,切身感受生命之美。

  “同學們(men) ,你們(men) 有沒有在動物園給動物投喂過食物呢?”“你們(men) 知道為(wei) 什麽(me) 亞(ya) 洲黑熊被稱為(wei) ‘黑瞎子’嗎?”在紅橋區實驗小學聯合天津市動物園開展的以“保護動物,做值得信賴的朋友”為(wei) 主題的動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動物園的講解員圍繞動物的外形、習(xi) 慣等給孩子們(men) 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熊科動物科普課。“今天我學習(xi) 到了很多關(guan) 於(yu) 黑熊的知識,也知道了要科學文明參觀動物園,以後,我再也不亂(luan) 喂動物了。”紅橋區實驗小學學生張弘霦說。

  2022年中秋節,天津動物園舉(ju) 辦“我為(wei) 動物做月餅”中秋主題DIY月餅遊園會(hui) ,優(you) 先招募教師親(qin) 子家庭為(wei) 小動物們(men) 親(qin) 手製作花式特色月餅。

  “這些活動不僅(jin) 向孩子們(men) 傳(chuan) 授了動物知識,增強了學生們(men) 探索動物世界奧妙的興(xing) 趣。更是把保護動物、愛護動物的理念,深植到每個(ge) 孩子心中。”天津動物園宣教科科長柴恭春說。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liang) 翼。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這離不開科學普及的支撐。被國家有關(guan) 部委命名為(wei)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天津科學技術館一直備受關(guan) 注。剛剛過去的2022年,天津科學技術館聯合高校教師開展線上直播公益科普活動,讓老場館煥發出新氣息。

  “打造高質量科普教育基地是我們(men) 一直追求的目標,我希望今後場館不光是一個(ge)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一個(ge) 青少年科普知識傳(chuan) 播的場所,還是一個(ge) 重磅科技類產(chan) 品的發布場地,讓更多的人關(guan) 注科技館、弘揚科學精神,同時體(ti) 現科技館的核心價(jia) 值。”天津科技館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館長韓晉江說。

  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37家單位榜上有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認定,調動了天津市各界開展科普工作的積極性,發揮了社會(hui) 主體(ti) 在科普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培育了科普人才隊伍,湧現出一批特色鮮明、效果出眾(zhong) 的品牌科普活動。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通過引導品牌共建,擴增品牌科普活動影響力,發揮活動先導作用,推動相近空間、相似主題的基地開展科普協作,給具備優(you) 質科普展教條件的基地帶來人流,給‘小而美’的基地提供拓展工作領域範圍的機會(hui) ,將進一步激活科普陣地資源,激發社會(hui) 主體(ti) 的動力、活力,極大促進科普工作的社會(hui) 化、群眾(zhong) 化、經常化。”天津市科協黨(dang) 組書(shu) 記、常務副主席陸為(wei) 民表示,“科學普及,是科學認知領域從(cong) 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過程的完善。科普教育基地,是拓展科學見聞的重要科學文化陣地。未來,天津市科協將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推動全域科普向縱深發展,全市上下積極行動,全域科普“四全”格局全麵升級,服務創新發展、服務基層治理、服務百姓生活,不斷提升科普公共服務能力,讓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為(wei) 全域科普增加新的注腳,促進城市發展、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魅力,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大都市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