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 | 南通:大數據賦能,讓社會治理更智慧

發布時間:2023-02-06 15:4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 》2023年02月05日 第 04 版版麵截圖

  原題:聯動指揮、信息共享,江蘇省南通市——

  大數據賦能,讓社會(hui) 治理更智慧(深閱讀)

  核心閱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江蘇省南通市抓住機遇,以大數據賦能社會(hui) 治理,探索在危化品監管、沿江沿海大保護等一批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領域的創新應用,著力破解治理難題。

  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抓住首批“全國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建設機遇,以“大數據+指揮中心+綜合執法隊伍”為(wei) 改革契機,圍繞“數據共享、預警預判、聯動指揮、行政問效”四大功能,建成三級聯動指揮體(ti) 係,著力破解治理難題。

  數據賦能,創新拓展應用場景

  “調取這4輛柴油運輸車的行駛軌跡和電子貨運單!”在南通市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大廳,大數據係統對4輛運輸車輛報警提示,市應急管理局駐場人員發現有多輛可疑車輛在同一地點異常駐留。經過調取周邊基礎設施數據,發現該點既不是加油站、停車場,也不存在危化品企業(ye) 和建築工地。

  “這些車輛極有可能涉嫌非法加油。”中心值班指揮長隨即召集市應急、公安、交通等部門駐場人員進行研判分析。依托軌跡數據分析,初步研判該異常駐留點涉嫌非法流動加油,油品來源可疑。“平台監測的行車軌跡可對燃油進行溯源。”市交通運輸局駐場人員提出對燃油源頭進行一並治理,從(cong) 根源上清除安全隱患。經過溯源比對,發現燃油源頭在長江邊,該企業(ye) 並沒有相關(guan) 審批手續。

  隔日下午,南通市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牽頭組織市公安、商務、應急、市場監管等部門,以及涉事屬地蘇錫通園區現場執法。在異常駐留點現場抓獲非法流動加油嫌疑人1人,查扣車輛1輛;在上遊源頭儲(chu) 存點發現10多個(ge) 儲(chu) 油罐,均沒有相關(guan) 審批手續。

  這類案件涉及多個(ge) 執法部門,時間短,作案人員流動性強,以往就算多部門聯合執法,效果也不理想。“如今,運用危化品全流程監管平台,9個(ge) 市級部門、3個(ge) 化工園區、18個(ge) 業(ye) 務係統的數據信息共享共用。”市公安局駐場人員朱建華說,“同時融合公安治安防控體(ti) 係,能有效解決(jue) 問題。”

  除了大數據賦能危化品監管,南通市還不斷拓展管理平台應用場景,創新社會(hui) 治理方式。“下一步,我們(men) 將緊緊圍繞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持續加大投入,不斷豐(feng) 富大數據賦能市域社會(hui) 治理的應用場景。”南通市市長吳新明說。

  早在2020年,南通市就整合大數據管理、網格化管理、12345、數字城管等職責,較早建成了市、縣、鎮三級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市級42個(ge) 職能部門和各縣(市、區)共同參與(yu) 、齊抓共管,建成1個(ge) 市級、10個(ge) 縣級、96個(ge) 鎮級指揮中心,形成市級統攬全局、縣級實戰指揮、鎮級一線處置的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聯動指揮體(ti) 係。

  “一體(ti) 聯管”,確保事事有人辦

  為(wei) 有效打通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壁壘,南通市聚合監管力量,推進“一體(ti) 聯管”。市級17家重點監管部門常駐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實行“指揮長負責製”,對監管中發現的問題現場會(hui) 商、派單交辦,有效破解職能交叉、監管盲區、權責脫節等難題,確保監管事項事事有人辦、件件有回應。自指揮中心成立以來,共交辦工單277.8萬(wan) 餘(yu) 件,辦結率100%。

  “我們(men) 小區以前隻要下大雨,就會(hui) 有好幾個(ge) 地段積水嚴(yan) 重,居民們(men) 抱怨很多。”啟東(dong) 市城河新村社區第六網格專(zhuan) 職網格員沈霜豔說。最近兩(liang) 年汛期,城河新村社區幾乎沒有長時間積水,社區居民的工作、生活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原來,南通市建設城市內(nei) 澇預警係統,在精準報警、提高內(nei) 澇處置效率的同時,還加強數據分析,結合小區易澇程度,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老舊小區改造。

  南通市通過事前研判、事中統辦、事後跟蹤,對監管事項切實做到全環節覆蓋,全市監管能力明顯提升,執法也更加精準高效。同時,推行基層執法隊伍進網格,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收集意見,讓社會(hui) 服務更精準

  “這手環太方便了,摁一下就能找到社區網格員!”這兩(liang) 天,家住南通市崇川區學田街道學田社區的獨居老人彭阿姨總是樂(le) 嗬嗬的,逢人就介紹社區給她配發的智能手環,不僅(jin) 能一鍵呼救和通話,還能實時了解佩戴者的心率血壓,並配有定位功能,方便工作人員發現問題及時救助。

  近年來,伴隨南通市老齡人口增多,社會(hui) 養(yang) 老壓力增大,南通市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通過多種形式廣泛收集民意,會(hui) 同相關(guan) 常駐部門,在綜合分析12345、網格化等全量數據的基礎上,得出研究報告,最後通過“政府買(mai) 單,用戶免費”的形式,為(wei) 70周歲以上獨居老人、80周歲以上空巢老人、阿爾茨海默病老年患者、90周歲以上老年人家庭、一二級智力殘疾人、一二級精神殘疾人等6類人群近萬(wan) 人按需配備手環、定位器等智能傳(chuan) 感設備,助力實現老年人“智慧養(yang) 老”新生活。

  從(cong) 2021年4月開始,學田街道便針對養(yang) 老服務進行“智慧升級”。這個(ge) 街道老年人占27%,像彭阿姨這樣的老人是定點上門服務的對象。在緊急情況下,老人隻需按下手環上的“SOS”按鈕,指揮中心、監護人、網格員,物業(ye) 公司,就能第一時間接收到報警信息,及時處置。

  智能手環進社區是南通市探索的智慧服務工程之一。智慧服務側(ce) 重運用大數據研判來輔助決(jue) 策,構建覆蓋社會(hui) 服務、公共安全、城市運行等領域的分析研判體(ti) 係,定期生成專(zhuan) 題分析研判報告,為(wei) 城市治理中的科學決(jue) 策提供支撐。

  南通市在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推進過程中積極聽取民眾(zhong) 意見,聽民聲、聚民智,推行一個(ge) 號碼受理、一個(ge) APP服務的模式,並開通“隨手拍、隨時聽、隨時辦、隨時改”功能,全麵匯聚群眾(zhong) 意見,回應群眾(zhong) 訴求。2022年共受理群眾(zhong) 反映問題與(yu) 建議等350萬(wan) 件。

  “南通市在推行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實現了服務熱線更集成、服務陣地更多元、服務平台更優(you) 化,通過對群眾(zhong) 投訴和建議深度梳理分析,查找公共服務短板、執法監管不足,促使相關(guan) 地區和部門積極整改,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江蘇省副省長、南通市委書(shu) 記王暉說,“同時依托行政問效係統實現對全市行政審批事項、行政執法全流程監管,通過常態化協調聯動、督辦核查,推動各地各部門工作效能不斷提升。”

  本期統籌:陳亞(ya) 楠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