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台掛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本報訊(記者 孫穎 通訊員 呂曉飛)日前,豐(feng) 台區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全國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是北京市第6個(ge)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也是全市首個(ge) 成功創建“兩(liang) 山”實踐基地的非生態涵養(yang) 區。
近年來,豐(feng) 台區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厚植生態優(you) 勢,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厚植超大規模城市生態底色,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好轉。
記者從(cong) 豐(feng) 台區了解到,10年來豐(feng) 台區空氣質量明顯改善,PM2.5年均濃度從(cong) 2012年的92.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1微克/立方米。水環境質量取得曆史性好轉,斷流25年的永定河在2020年實現全線通水,豐(feng) 台永定河畔打磨出靚麗(li) 的“生態珍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美景再現。同時,豐(feng) 台區積極打造“首都綠色客廳、京南錦繡花城”,建設“一軸一廊一屏障,百路百園百社區”的森林城市,構建了良好的生態係統。
豐(feng) 台區立足資源稟賦特點,積極探索“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豐(feng) 台道路,以森林繞城、綠道連城、碧水穿城、濕地潤城、公園遍城、農(nong) 田留城、花果香城、生物匯城、景觀靚城的“綠城九法”為(wei) 路徑,保障生態優(you) 先、打造藍脈綠網,形成了7個(ge) “兩(liang) 山”理論轉化的典型實踐案例。
這7個(ge) 案例分別是:王佐鎮礦山生態修複帶動“農(nong) 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園博園帶動河西地區綠色崛起、北宮鎮酸棗變“金”棗實現生態保護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良性互動、宛平打造“紅+綠”盧溝橋特色旅遊、槐房再生水廠為(wei) 市政灰色基礎設施提供綠色發展樣板、南苑森林濕地公園構建首都南部生態綠肺和麗(li) 澤金融商務區打造園林式新興(xing) 商務區。這些實踐案例涵蓋了廢棄礦山修複、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生態園林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文旅拉動社會(hui) 就業(ye) 等方麵,是豐(feng) 台區近年來深入踐行“兩(liang) 山”理念的成果,為(wei) 探索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豐(feng) 台路徑。
豐(feng) 台區生態環境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豐(feng) 台區將以成功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wei) 新起點,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綠水、青山、藍天成為(wei) 豐(feng) 台區的靚麗(li) 底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