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文旅部公布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典型案例 杭州兩個案例入選

發布時間:2023-02-14 15:45:00來源: 杭州日報

  2月12日,文化和旅遊部召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會(hui) 議,公布了51個(ge)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浙江省共有3個(ge) 案例上榜,是入選案例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有兩(liang) 個(ge) 來自杭州,分別是臨(lin) 平區《臨(lin) 平文化藝術長廊:市民身邊的品質文化聚集區》和桐廬縣的《藝術鄉(xiang) 村建設:文化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桐廬實踐》。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涵蓋製度建設、公共文化空間、全民藝術普及、全民閱讀、鄉(xiang) 村文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與(yu) 社會(hui) 化等多個(ge) 方麵,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各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創新成果。

  臨(lin) 平文化藝術長廊:

  老城區公共文化空間實現突圍

  在眾(zhong) 多城市麵臨(lin) 老城區空間擁擠、寸土寸金,公共文化空間捉襟見肘的背景下,臨(lin) 平區在城市核心地塊打造文化藝術長廊項目,實現了高質量的公共文化空間的“突圍”。

  2018年起,緊緊抓住老城有機更新這一契機,臨(lin) 平區啟動老城有機更新文化藝術長廊項目,打造“一山一水一長廊”城市空間新格局。通過挖掘運河文化、山水文化,新建戲曲交流中心、圖書(shu) 館、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三組建築,同時完善沿線生活配套,新增小舞台、活動廣場、地下車位、過街天橋等配套設施,從(cong) 根本上改善老城區居民文化生活品質。

  此外,臨(lin) 平文化藝術長廊還推出了智匯臨(lin) 平講壇、書(shu) 林韻事智慧漫畫等一係列本土文化品牌,打造“智慧星”誌願服務品牌,鼓勵、動員和組織居民參與(yu) 公共文化誌願服務,構建起政府、社會(hui) 、市場共同參與(yu) 的格局,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如今,臨(lin) 平文化藝術長廊不僅(jin) 是臨(lin) 平文化新地標,也成了居民群眾(zhong) 最受歡迎的文化會(hui) 客廳,先後榮獲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百佳創意空間獎”“網絡人氣獎”和浙江省公共服務大提升典型案例等一係列榮譽。

  桐廬藝術鄉(xiang) 村建設:

  用藝術提升鄉(xiang) 村公共文化服務

  桐廬縣的藝術鄉(xiang) 村建設從(cong) 發掘和利用好文化藝術資源入手,進一步優(you) 化公共文化服務內(nei) 容和形式,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在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文旅融合發展以及城鄉(xiang) 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方麵的積極效益。

  2020年以來,桐廬縣部署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3.0版工作,推進藝術鄉(xiang) 村建設是其中重要內(nei) 容。按照“一村一策”思路,桐廬對首批11個(ge) 藝術鄉(xiang) 村試點村,進行差異化定位和特色化打造。例如,鳳川街道翽崗村突出現代潮流藝術,在村裏建立了主題動漫藝術館,打造了沉浸式遊戲場景,舉(ju) 辦了動漫藝術節;橫村鎮白雲(yun) 村定位為(wei) 音樂(le) 藝術村,新建了鋼琴步道、網紅音樂(le) 橋、音樂(le) 盒子等音樂(le) 藝術景觀,並籌建唱片博物館、錄音棚、音樂(le) 酒吧、音樂(le) 民宿等。

  “藝術”被融入鄉(xiang) 村建設的方方麵麵。越劇、剪紙、故事、書(shu) 畫等地方文化元素融入鄉(xiang) 村特色民居、公共服務設施、景觀小品;打造了“浙裏富春·那麽(me) 鄉(xiang) 田”山水藝術節、“二十四節氣村”等一批藝術氣息濃鬱的品牌活動;實施藝術家駐村計劃,引進了眾(zhong) 多書(shu) 畫家、作家、詩人、非遺工匠建立工作室。

  自開展藝術鄉(xiang) 村建設以來,桐廬縣各鄉(xiang) 鎮(街道)、各試點村共謀劃藝術鄉(xiang) 建項目60餘(yu) 個(ge) ,吸引各類資金投入約2億(yi) 元,激活了桐廬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與(yu) 經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