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達成共識要從傾聽做起(一線行走)

發布時間:2023-02-14 15:44:00來源: 人民日報

  把群眾(zhong) 的呼聲、疑問、顧慮,作為(wei) 獲取信息、發現問題、找準方向的信號燈,才能為(wei) 群眾(zhong) 辦好實事

  走在山間田野,早春的風冷颼颼地直入脖領。搬遷下山的浙江省龍遊縣羅家鄉(xiang) 農(nong) 戶老吳,手上還拎著烘籠。見麵寒暄幾句,對未來的生活,老吳充滿了期待。

  老吳之前住的村子山高林密,村民分散在20多個(ge) 自然村,進出大山需繞173個(ge) 彎道、63個(ge) 涵洞。自然環境差,公共服務和配套保障也很難跟上。

  這兩(liang) 年,浙江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龍遊縣被列入全省縮小地區差距試點縣名單,去年3月就啟動了“小縣大城·共同富裕”農(nong) 民集聚轉化工作。省裏支持,縣裏有政策,牽頭部門用心用情跑著幫。

  搬出大山、奔向富裕是不錯的選擇,但一些村民心存顧慮。“莊稼人靠種地吃飯,你們(men) 要我搬,搬走後靠什麽(me) 養(yang) 家?”老吳說:“搬出去,喝口水都要錢!”

  群眾(zhong) 不理解,工作組幹部也有些委屈。事實上,很多群眾(zhong) 工作,一開始就想達成共識,並不切實際。群眾(zhong) 不同的聲音需要傾(qing) 聽,不同的利益訴求也應當得到尊重。

  “故土難離,這份情感我理解。”拉條板凳,我與(yu) 老吳聊起家常:“你看,鄉(xiang) 裏鄉(xiang) 親(qin) 都陸續搬走了,您一個(ge) 人住在山上,多讓人擔心。搬遷後有什麽(me) 困難,您盡管提。”聽了這話,老吳打開了話匣子。

  像老吳這樣的獨居老人和特別困難戶,大多無力購房,易地遷建需兜底安置,需要我們(men) 著重關(guan) 心,聽取他們(men) 的意見。屬地鄉(xiang) 政府安排部分村民代表參與(yu) 建房位置、裝修程度、配套設施等方麵的討論。看到新小區距衛生院隻有100米,離敬老院隻有1.5公裏,老朋友都在附近,幫扶幹部還答應幫著給找工作,老吳皺著的眉頭舒展開了。

  後來,縣裏全麵推行由一名鄉(xiang) 幹部、一名村幹部和一名政協委員組成的“1+1+1”幫扶團,專(zhuan) 門解決(jue) 待搬遷農(nong) 戶水電表移裝、過渡房屋租賃等問題,幫搬遷戶解決(jue) 了不少煩惱。羅家鄉(xiang) 荷村先後有43戶147人實現易地搬遷,住進縣城的商品房。同時,當地大規模流轉土地種植品牌茶葉,村集體(ti) 收入每年增加7萬(wan) 元。

  基層工作,難免聽到不同聲音。要破解“群眾(zhong) 工作難做、基層幹部難當”這個(ge) 問題,關(guan) 鍵看幹部能否將心比心、換取真心。達成共識要從(cong) 傾(qing) 聽做起,群眾(zhong) 的呼聲在哪裏,工作的重點就應該在哪裏。把群眾(zhong) 的呼聲、疑問、顧慮,作為(wei) 獲取信息、發現問題、找準方向的信號燈,才能為(wei) 群眾(zhong) 辦好實事。

  (作者為(wei) 浙江省龍遊縣政協主席)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