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公轉鐵""公轉水" 降低運輸成本 江蘇"多式聯運"再提速

發布時間:2023-02-17 15:10:00來源: 新華日報

  圍繞運輸結構重點由“公轉鐵”運輸為(wei) 主轉向“鐵水並舉(ju) 、以水為(wei) 主”,江蘇正不斷加快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提升綜合運輸效率,降低社會(hui) 物流成本。

  出得順、進得快

  物流跑出“加速度”

  不久前,伴隨一聲汽笛長鳴,搭載食品飲料、牙膏等民生物資的“平湖南—太倉(cang) 港”快速貨運班列抵達蘇州太倉(cang) 港站。去年底,粵港澳大灣區開行通達蘇州地區的貨運班列,珠三角和長三角間再添一條物流通道。

  “過去,粵港澳大灣區與(yu) 蘇州間貨物運輸,主要靠公路、水路。”班列運營方太倉(cang) 鐵海聯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學家表示,從(cong) 深圳運送貨物到蘇州,公路約1天能到,但運輸成本高,水路易受惡劣天氣影響而時效慢,通常要8-9天。

  性價(jia) 比高、安全快捷、綠色環保,且受天氣和環境影響小,種種優(you) 勢讓鐵路成為(wei) 長距離運輸物資的首選方式。

  日前,搭載72箱太陽能電池組件的駁船從(cong) 金壇港起航,經水路至蘇州港進行集並,再運至上海洋山港口岸出境。“這批貨物交期緊,看著集裝箱上了船才安心。”常州億(yi) 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物流總監朱捷勇說。

  “企業(ye) 產(chan) 品銷往國內(nei) 外市場,以前主要依賴公路運輸。”金壇港主要負責人陸琪介紹,“這次我們(men) 另辟一條物流出海大通道——就近依托金壇港作為(wei) 起運港,經內(nei) 貿水路中轉發運至洋山港,一次性減少物流成本約25萬(wan) 元。”

  太倉(cang) 正聯手鐵路裝運公司,利用滬蘇通鐵路線臨(lin) 時釋放的貨運窗口期連續嚐試“一天二進二出”貨運班列;徐州國際集裝箱碼頭將一部分原由鐵路發往上海的大櫃,改為(wei) 經水路轉運太倉(cang) ,再運至上海港洋山港區;作為(wei) 常州地區集裝箱唯一出口口岸,常州錄安洲長江碼頭積極拓展“陸改水”作業(ye) 新模式,在不改變原有貿易條款的同時,利用駁船代替公路拖車……去年麵對疫情的嚴(yan) 峻形勢,江蘇大力推進散集轉換服務模式,全力保障出口產(chan) 品出得順、進口產(chan) 品進得快。

  近日,一列裝載泰國商品汽車的中鐵特貨JSQ6型汽車運輸專(zhuan) 用列車從(cong) 連雲(yun) 港港鳴笛發出,沿新亞(ya) 歐大陸橋一路西行,途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最終運抵哈薩克斯坦阿騰科裏進行分撥。這是連雲(yun) 港港首次發送商品汽車過境專(zhuan) 列,標誌著“泰國—中國(連雲(yun) 港)—哈薩克斯坦”商品汽車過境通道正式打通。

  為(wei) 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保證物流通暢,江蘇還在大力引導“公轉水”“公轉鐵”的基礎上,全麵推進“宜水則水、宜鐵則鐵、宜公則公”的江蘇特色運輸結構調整,推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深度融合。

  優(you) 組織、提效率

  多式聯運無縫銜接

  近日,從(cong) 重慶團結村鐵路發往連雲(yun) 港的集裝箱班列,接轉俄羅斯遠東(dong) 航運集團“HISTORY ED-UARD”輪,駛向俄羅斯加裏寧格勒,標誌著連雲(yun) 港新東(dong) 方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重慶—連雲(yun) 港—加裏寧格勒”鐵水聯運專(zhuan) 線順利開通。數據顯示,1月份,連雲(yun) 港港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75288標箱,同比增長47.9%,其中發送量62334標箱、到達量12954標箱,同比分別增長52.5%、29.2%。

  多式聯運作為(wei) 一種先進的物流組織模式,能夠實現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和一體(ti) 化運作,對於(yu) 優(you) 化運輸組織、提升物流效率意義(yi) 重大。

  2月8日,一趟滿載120輛國產(chan) 新能源整車的海鐵聯運班列從(cong) 常州鐵路貨場開出,前往寧波舟山港,通過海運形式出口至歐洲多國。這是長三角鐵路年後開出的首趟新能源整車出口班列。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不斷攀升,早在去年10月,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貨運中心就與(yu) 國內(nei) 某自主品牌汽車常州基地達成運輸合作意向,確定海鐵聯運作為(wei) 該基地新能源整車出口運輸新模式。目前,該貨運中心已累計承運新能源汽車逾1.7萬(wan) 輛,其中2600輛出口歐洲多國。

  多式聯運線路方麵,去年以來全省新增“南京—上海”“南京龍潭港—淮南、淮北”“蘇州太倉(cang) 港—衢州東(dong) 、龍遊東(dong) ”“淮安—連雲(yun) 港”“蘭(lan) 州—連雲(yun) 港”等7條海鐵(鐵水)示範線路,“徐州—無錫”“無錫—連雲(yun) 港—俄羅斯、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等3條公鐵示範線路。海鐵班列頻次不斷加密,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已實現天天班,鎮江實現隔日班。目前,全省共開行100餘(yu) 條穩定運行的多式聯運線路,向東(dong) 形成銜接國際近遠洋航線的海向多式聯運網絡,向西形成直達中西部主要城市、長江中上遊港口、銜接中歐班列的陸向多式聯運網絡。

  打通鐵路進港“最後一公裏”,是實現多式聯運“無縫”切換的重要一環。新年以來,鹽城濱海港鐵路專(zhuan) 用線、鹽城大豐(feng) 港鐵路支線、南通港洋口港區至呂四港區鐵路聯絡線工程陸續複工。

  2月8日,洋呂鐵路2標召開動員大會(hui) ,號召全體(ti) 參建人員全力以赴確保“9·28”全線運營通車。中鐵上海院洋呂鐵路EPC項目負責人吳文軍(jun) 介紹,通州灣新出海口是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空間,早在2015年就被確立為(wei) 我國唯一以江海聯動開發為(wei) 特色的國家戰略平台。洋呂鐵路貫穿通州灣港區南北,以貨運為(wei) 主、兼顧客運,是通州灣新出海口國際一流港口建設“鐵路進港區、內(nei) 河到碼頭、港口通大洋”綜合集疏運體(ti) 係的關(guan) 鍵工程。

  目前,江蘇已形成幹支有效銜接、多式高效聯運的現代鐵路集疏運係統,南京港、鎮江港、蘇州港、連雲(yun) 港港等4個(ge) 主要沿江沿海港口和徐州、無錫、蘇州、淮安等4個(ge) 內(nei) 河港口實現鐵路進港,沿海主要港口鐵路專(zhuan) 用線覆蓋率達80%。

  為(wei) 了讓流通環節效率進一步提升,近年來,江蘇加速拓展多式聯運業(ye) 務模式。記者了解到,其中,連雲(yun) 港港將鐵路運單、海運訂艙單和裝箱單縮減至一張單據,實現了集裝箱鐵水聯運“一次填單、一口報價(jia) 、一次委托、一次結算”的業(ye) 務新模式。在口岸單位的支持下,連雲(yun) 港港相繼推出“港航通”特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一帶一路”陸海聯運信息共享、鐵路審單“網上辦”以及口岸“一站式”訂艙和國際集裝箱集拚出口業(ye) 務“先報後裝”等新模式,整個(ge) 流通環節效率顯著提升。

  降成本、築品牌

  全力推進多式聯運發展

  目前,江蘇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貨物鐵路和水路集疏港比例穩定在95%左右,貨物運輸降本增效成效顯著。

  2月10日,集裝箱船“漢唐常州”號首航抵達常州東(dong) 港,標誌著河海直達集裝箱航線“常州東(dong) 港—上海洋山港”“常州東(dong) 港—上海外高橋”進入常態化運營。采用“河海直達”,不僅(jin) 比中轉模式節約運輸時間,更可以降低成本。

  省交通運輸廳規劃研究中心相關(guan) 人士介紹,2021年全省鐵路貨運量較2018年增長783萬(wan) 噸,多式聯運量年均增長38%,直接帶動物流降本約50億(yi) 元,推動江蘇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GDP比率下降約0.05%;帶動碳減排量約45萬(wan) 噸、節約能源量約18萬(wan) 噸標準煤;推動全省進入高速公路的貨車流量平均減少約7000輛/天,實現滬寧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關(guan) 鍵路段通行能力提升3.7%。2021年,江蘇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GDP的比率下降至13.6%,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1.0個(ge) 百分點,其中運輸費用占比由2018年的49.9%下降至46.3%。

  《江蘇省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you) 化調整運輸結構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實現多式聯運基礎設施“一體(ti) 銜接”、聯運線路“一網聯通”、運輸信息“一站互享”、聯運規則“一單到底”、發展環境“統一有序”,基本形成大宗貨物及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水路和鐵路為(wei) 主的發展格局,水路、鐵路貨物周轉量與(yu) 2020年比分別增長13%、30%左右,營運貨車和貨船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力爭(zheng) 降至11.8%。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5年,江蘇打造南京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形成6個(ge) 以上鐵水、公鐵、空陸等不同類型的多式聯運貨運樞紐。多式聯運線路連線成網,覆蓋長三角、中西部及華南等主要城市,強化南京長江中上遊地區中轉樞紐能力,培育形成16條精品多式聯運線路,多式聯運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全省水路鐵路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10.4%、6.1%,占綜合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比重提升至42.3%、72.7%。全省集裝箱公鐵聯運量、鐵水聯運量達117萬(wan) 、92萬(wan) 標箱,分別增長22%、30%。內(nei) 河集裝箱運輸量達110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20.9%。

  “今年起,要實施運輸結構調整攻堅專(zhuan) 項行動,大力推進多式聯運發展。”省交通運輸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包括建設一批重點物流樞紐基礎設施。繼續完善南京龍潭港區、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上合組織(連雲(yun) 港)國際物流園等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項目功能。加快建設徐州淮海國際陸港公鐵聯運物流基地、陸家浜鐵路貨場等7個(ge) 多式聯運貨運樞紐,力爭(zheng) 建成新沂市公鐵聯運物流基地等2個(ge) 多式聯運貨運樞紐。

  重點指標運量的穩步提升也是江蘇未來的發展方向。2023年水路和鐵路貨運量力爭(zheng) 達12.5億(yi) 噸;集裝箱多式聯運量、內(nei) 河集裝箱運輸量力爭(zheng) 突破220萬(wan) 、130萬(wan) 標箱;沿海主要港口礦石、煤炭等大宗貨物鐵路和水路集疏港比例保持在95%以上。

  同時,江蘇還要著力推進標準規則和運營“軟聯通”。比如,開展全省大型多式聯運貨運樞紐評估,聚焦短板問題逐一提出有針對性的任務清單和發展舉(ju) 措;推動連雲(yun) 港、常州等地開展海鐵聯運“一單製”試點,加快海鐵聯運全物流鏈信息閉環,在聯運服務產(chan) 品、全程運輸等方麵打造全國示範。(梅劍飛 沈佳暄 顧星欣)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