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建設“三個體係”,持續增收富民
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是農(nong) 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ge) 路子走下去,讓農(nong) 業(ye) 經營有效益,讓農(nong) 業(ye) 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要更加重視促進農(nong) 民增收,讓廣大農(nong) 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ge) 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 習(xi) 近平
【溫暖時刻】
2014年12月1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到鎮江市丹徒區世業(ye) 鎮先鋒村農(nong) 業(ye) 園調查了解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情況。他走進草莓大棚,實地察看草莓生長情況,詢問草莓品種從(cong) 哪裏來,種植用的是不是營養(yang) 缽,一畝(mu) 地投入多少錢,一年純收入有多少。習(xi) 近平強調,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是農(nong) 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ge) 路子走下去,讓農(nong) 業(ye) 經營有效益,讓農(nong) 業(ye) 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要更加重視促進農(nong) 民增收,讓廣大農(nong) 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ge) 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
習(xi) 近平還同為(wei) 這個(ge) 農(nong) 業(ye) 園提供技術服務和領辦支持的鎮江市農(nong) 科所原所長趙亞(ya) 夫同誌親(qin) 切交談。習(xi) 近平強調,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的成果就是要體(ti) 現在廣闊的土地上,把科研創新轉化為(wei) 實踐成果。
【深情回顧】
2月21日上午10時,春寒料峭,記者走進鎮江市丹徒區世業(ye) 鎮先鋒村四季春農(nong) 業(ye) 園,一陣暖意撲麵而來。園內(nei) 草莓清一色被架在空中生長,白裏泛紅的果實懸垂在培養(yang) 基兩(liang) 側(ce) ,白色的草莓花點綴其中。“現在有哪些新品種?”“雪兔、聖誕紅,香野草莓種得也比去年多,現在第二批果已經采摘結束,第三批果即將上市。”世業(ye) 鎮副鎮長、先鋒村第一書(shu) 記聶永平,向前來指導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ya) 夫說,剛剛過去的周末,大概有100多人過來采摘草莓,一斤草莓能賣到45元。
今年82歲的趙亞(ya) 夫,如今依舊每周堅持前往各地農(nong) 村上門指導農(nong) 戶。“2014年總書(shu) 記到這裏考察時,仔細詢問了產(chan) 量和價(jia) 格,並對我說,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的成果就是要體(ti) 現在廣闊的土地上,把科研創新轉化為(wei) 實踐成果。”趙亞(ya) 夫說,總書(shu) 記親(qin) 切的話語,給了他莫大的鼓舞,也更加堅定了他帶領農(nong) 民發展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致富的信心,“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hui) 上,當我從(cong) 總書(shu) 記手中接過‘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獎章與(yu) 證書(shu) 時,總書(shu) 記對我說,把成績寫(xie) 在大地上。”
“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是農(nong) 民致富的好路子”,激動人心的話語,至今依舊在聶永平耳邊回蕩。他告訴記者,農(nong) 業(ye) 園的草莓大棚從(cong) 總書(shu) 記視察時的6畝(mu) 增加到如今的20畝(mu) ,全鎮的草莓大棚也發展到了100餘(yu) 畝(mu) 。
有了四季春農(nong) 業(ye) 園的示範帶動作用,加上趙亞(ya) 夫、聶永平的指導幫助,世業(ye) 鎮越來越多的農(nong) 民從(cong) 事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有種櫻桃的,有種草莓的,有種葡萄的,有種桃子的,現在我們(men) 的種植麵積在6000畝(mu) 左右,比2014年提升近6倍,畝(mu) 均效益從(cong) 5000元增加到10000元。”聶永平笑著說,現在全鎮生態農(nong) 產(chan) 品達20多種,農(nong) 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以先鋒村為(wei) 例,村民人均收入去年達到近3萬(wan) 元。
【奮進足跡】
江中綠島世業(ye) 鎮,正在描繪現代農(nong) 業(ye) 的新畫卷。放眼全省,加快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江蘇一直穩步前行。
近年來,江蘇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係統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思想,大力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更是把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作為(wei) 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的總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著力守底線、補短板、揚優(you) 勢,持續促進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
江蘇作為(wei) 傳(chuan) 統的魚米之鄉(xiang) ,堅持將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作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體(ti) 係和經營體(ti) 係,不斷提升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不斷完善,富民效果進一步凸顯。“雨水”節氣後,邳州市土山鎮種糧大戶賈強忙著為(wei) 麥田施肥、清溝理墒。麥田看似平平無奇,下麵卻埋著傳(chuan) 感器,空氣溫度、濕度、土壤水分等數據被一一記錄下來。“這隻是一小部分,我們(men) 有一係列糧食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服務的農(nong) 業(ye) 裝備,服務周邊4.65萬(wan) 畝(mu) 土地,幫助村集體(ti) 、種糧大戶等年增產(chan) 860萬(wan) 斤,累計增加效益超千萬(wan) 元。”賈強說。
近年來,江蘇省推動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集聚發展成效顯著。立足“土”,充分開發鄉(xiang) 土資源,打造“蘇韻鄉(xiang) 情”鄉(xiang) 村休閑旅遊農(nong) 業(ye) 品牌,去年休閑農(nong) 業(ye) 綜合收入達907億(yi) 元;體(ti) 現“特”,重點打造8個(ge) 千億(yi) 元級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10億(yi) 元以上縣域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199個(ge) ;形成“產(chan) ”,省級重點培育優(you) 質糧油、規模畜禽、特色水產(chan) 、綠色果蔬等4條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重點鏈,累計創建國家產(chan) 業(ye) 集群3個(ge) 、國家產(chan) 業(ye) 強鎮64個(ge) 。
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體(ti) 係建設有力,農(nong) 業(ye) 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不斷強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把科研創新轉化為(wei) 實踐成果”,正紮紮實實落在江蘇大地。2月初,正是草莓熱銷季,省農(nong) 科院亞(ya) 夫科技服務專(zhuan) 職特派員於(yu) 紅梅剛指導過農(nong) 戶,便馬不停蹄邀請宿遷市科技鎮長團沭陽團、宿豫團跨區域開展農(nong) 藝與(yu) 農(nong) 機產(chan) 才對接活動。“2020年亞(ya) 夫科技服務體(ti) 係開始建設,目前全省39個(ge) 涉農(nong) 縣區建有49個(ge) 亞(ya) 夫科技服務工作站。”省農(nong) 科院成果轉化處處長顧軍(jun) 介紹。
科技創新對農(nong) 業(ye) 發展的“硬支撐”正不斷凸顯。我省突出種源自主可控,深入實施141個(ge) 種業(ye) 揭榜掛帥項目,組建省種業(ye) 集團,生物育種鍾山實驗室掛牌運行。深化農(nong) 業(ye) 機械化與(yu) 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建成“蘇農(nong) 雲(yun) ”平台,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9%,數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水平達65.4%,均穩居全國前列。
除了科技之手的托舉(ju) ,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建設也不可少。每天上午,高郵市臨(lin) 澤鎮小葛村水產(chan) 養(yang) 殖戶葛金學,要在村頭的水產(chan) 品批發市場溜達一圈,再往魚塘喂食。“村裏規劃得好,合作社引導社員更新品種,集中學習(xi) 技術。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何必到外麵討生活?”葛金學說。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祁誌芳介紹,村幹部牽頭創辦明蘭(lan) 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養(yang) 殖戶”模式,規模化發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有效為(wei) 村民兜底。
近年來,江蘇省積極培育壯大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服務主體(ti) 。目前全省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分別達到近17萬(wan) 家、8.5萬(wan) 家,省級以上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達到907家,其中國家級99家。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同樣少不了“綠意盎然”。江蘇在全國率先開展輪作休耕試點,建設16個(ge) 部級綠色種養(yang) 循環農(nong) 業(ye) 試點縣,推進千村萬(wan) 戶百企化肥減量增效、綠色防控等行動,2021年全省化肥施用量275.4萬(wan) 噸,比2012年下降16.8%,全省累計建成省級綠色防控示範區1001個(ge) ,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97%。在長江禁捕退捕中,江蘇省全麵完成退捕任務,在國家組織的綜合考核中獲“優(you) 秀”等次。
現代農(nong) 業(ye) 的發展,牢牢守住人民群眾(zhong) 的“米袋子”“菜籃子”,為(wei) 端牢江蘇人民自己的飯碗提供了堅強保障,也為(wei) 增收富民提供了牢固支撐。去年,應對複雜的外部環境、突發的疫情和極端天氣,我省依然取得糧食總產(chan) 753.8億(yi) 斤的成績、再創曆史新高,開工建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重大項目1268個(ge) 、完成投資1206億(yi) 元,農(nong) 民收入同比增長6.3%、城鄉(xiang) 收入比縮小到2.11,農(nong) 業(ye) “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提供了強勁支撐。今年是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江蘇將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省作為(wei) 新征程上做好“三農(nong) ”工作的總目標、總要求、總牽引,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突出綜合產(chan) 能強、科技裝備強、產(chan) 業(ye) 主體(ti) 強、功能效益強、競爭(zheng) 能力強,力爭(zheng) 在更多領域、關(guan) 鍵環節率先實現突破,牽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實現整體(ti) 躍升。(錢飛 顏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