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湖南】嶽陽湘陰漕溪港:水清岸美,“顏值”日新
編者按: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時代十年,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本報記者深入多地采訪,通過各地區各部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舉(ju) 措新作為(wei) ,展現新時代新征程共建美麗(li) 中國的生動實踐。
城市裏藍天如洗、空氣清新,小朋友們(men) 在公園綠地開心玩耍;長江兩(liang) 岸水清景美,江麵上“微笑天使”長江江豚不時躍起;國家公園裏草木蔓發,生態係統日益生機盎然……
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采取有力措施,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神州大地上,一幅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畫卷鋪展開來。
讓藍天常在、空氣常新
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內(nei)
“入網車輛數1409910,當前在線43333,上線率30.7%,汙染排放重點關(guan) 注車輛總數2986。”記者走進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會(hui) 商大廳,一塊巨大的電子屏映入眼簾,代表渣土車、貨車等不同類型車輛的紅黃綠小圓點在北京路網圖上移動,右側(ce) 各種滾動信息提醒工作人員注意工況異常的重點車輛。
“這是移動源排放遠程在線監測綜合平台,可以實時查看接入平台的每一輛車的運行和排放狀況。”監測中心汙染源室主任楊妍妍說,“相當於(yu) 給車輛安裝上了‘健康監測儀(yi) ’,車主和我們(men) 都可以看到車輛的‘健康狀況’。”
治理大氣汙染,北京持續發力。2022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降至30微克/立方米,連續兩(liang) 年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10年來,北京PM2.5年均濃度累計下降近60微克/立方米,降幅近七成,大氣治理成效顯著。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汙,持續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
藍天保衛戰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接續實施,產(chan) 業(ye) 、能源、運輸等結構調整持續推進。
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從(cong) 有PM2.5監測數據以來,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內(nei) ,為(wei) 2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到86.5%;重汙染天數比例首次降至1%以內(nei) ,為(wei) 0.9%。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藍天保衛戰是一場硬仗,不可能一蹴而就。隨著大氣質量持續向好,北京壓減燃煤、工業(ye) 減排等工程性減排措施已接近尾聲,進一步降低PM2.5濃度必須向管理要減排,向科技要成效。“一微克一微克地‘摳’,久久為(wei) 功才能藍天永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於(yu) 建華表示。
移動源排放遠程在線監測綜合平台,正是北京市以“科技賦能”提升大氣治理科技化、精細化水平的一個(ge) 縮影。監測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馮(feng) 謙表示:“我們(men) 要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持續對這套係統進行更新迭代。比如,目前主要監測氮氧化物排放,今後要努力實現多種汙染物的排放監測。”
“盡管北京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取得裏程碑式突破,但大氣治理仍處於(yu) 負重爬坡的關(guan) 鍵階段。我們(men) 將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盡最大努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讓藍天常在、空氣常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於(yu) 建華說。
統籌PM2.5、臭氧協同治理,因地製宜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有序推進水泥、焦化行業(ye) 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推動鍋爐、工業(ye) 爐窯綜合治理,深化重點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正攻堅克難,紮實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
水清岸美,“顏值”日新
全國地表水水質優(you) 良斷麵比例增至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暖陽高照,幾隻野鴨在水中嬉戲,劃開一泓碧水。行人漫步沿湖棧道,欣賞怡人風景……湖南省嶽陽市湘陰縣漕溪港濕地公園,美得令人陶醉。
這裏曾經汙水橫流、臭氣熏天。“漕溪港最早是一口魚塘,生活汙水和垃圾直接往塘裏排放,日積月累,魚塘臭不可聞,壓根不敢開窗透氣。”在附近居住了10多年的居民蔣超回憶。
漕溪港通過涵洞與(yu) 湘江相連。黑臭水體(ti) 不僅(jin) 影響居民生活品質,還對湘江水質造成威脅。為(wei) 了守護一江碧水,2017年起,湘陰縣陸續投入1.24億(yi) 元,開展漕溪港水環境治理。
治水先清汙。當地從(cong) 漕溪港水域清理出近26萬(wan) 立方米淤泥、8萬(wan) 噸垃圾,投放生石灰等淨化水體(ti) 。水質提升後,又投入魚苗、種植水草,進一步淨化水質。
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湘陰縣在漕溪港周圍鋪設、改造32公裏截汙管網,將汙水統一輸送到汙水處理廠深度處理。2020年,漕溪港湖內(nei) 水質達到Ⅲ類水質標準。
為(wei) 了形成長效機製,維護漕溪港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湘陰縣對215個(ge) 排汙(漬)口進行全麵監測,利用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對重點水域和岸線采取24小時全天候視頻監控。
“過去個(ge) 別工廠偷排汙水,現在有了這些‘千裏眼’,能夠實時掌握排汙情況,水環境保護也有了更強的科技支撐。”湘陰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高興(xing) 介紹。目前湖內(nei) 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質標準。
昔日“臭水港”,今朝“靚公園”,漕溪港成為(wei) 周邊居民休閑娛樂(le) 的好去處。
“過去恨不得繞道走。如今,公園建好了,風景美、空氣好,我們(men) 經常來散步鍛煉。”蔣超說,“鳥兒(er) 是‘生態試紙’。不久前,我還在漕溪港看到了珍稀候鳥,這說明生態環境真的越來越好了!”
保護水生態,改善水環境。越來越多的河流湖泊重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
山西省永濟市涑水河入黃口,蘆葦依依,碧波蕩漾。當地實施水生態修複工程,新建沉水植物塘3個(ge) 、潛流濕地2個(ge) ,栽植狐尾藻、眼子菜等水生植物150餘(yu) 萬(wan) 株。河水經過三級21個(ge) 沉水塘和兩(liang) 個(ge) 潛流濕地層層淨化,匯入黃河河道。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碧水保衛戰,全麵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地表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2022年,全國水質優(you) 良斷麵比例增加到87.9%,同比上升3.0個(ge) 百分點;劣Ⅴ類斷麵比例為(wei) 0.7%,同比下降0.5個(ge) 百分點。水質總體(ti) 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長江幹流連續三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幹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近岸海域優(you) 良海水水質比例為(wei) 81.9%,同比上升0.6個(ge) 百分點。
加大河湖環境治理力度,加強沿江排汙口整治,紮實推進洞庭湖區總磷控製與(yu) 削減攻堅行動,確保國控、省控斷麵水質穩定在Ⅱ類標準……當前,湘陰縣正采取有力措施,持續推進水生態治理保護。
今年,各地區各部門將堅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強化長江流域磷汙染綜合治理,深化長江經濟帶和沿黃省區工業(ye) 園區水汙染整治,強化重要湖泊生態環境保護修複,紮實推進碧水保衛戰。
青山添綠,生態向好
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麵積占比超過30%,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
武夷山國家公園,一場雨剛過,山間彌漫著霧氣。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村民李萬(wan) 鬆往腰間別上一把柴刀,出發巡山。父輩以砍樹為(wei) 生,李萬(wan) 鬆卻成了一名護林員。
山路上,流水潺潺,鳥鳴相伴。“聽,是猴子在叫。”“看,這是野豬留下的腳印。”一路上,李萬(wan) 鬆用巡護儀(yi) 記錄下發現的珍稀動植物,“國家公園建立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巡護中發現的珍稀野生動植物數量越來越多。”
武夷山有著寶貴的生態人文資源,前些年卻麵臨(lin) 著生態破壞的威脅。當地幾乎家家戶戶以茶為(wei) 生,隨著茶葉價(jia) 值提高,毀林種茶的情況時有發生。2016年,武夷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啟動,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與(yu) 當地政府聯合執法,茶山整治就是雙方共同開展的一項重要生態保護工作。
拔除違規種植的茶苗,恢複山體(ti) 綠化,補植闊葉樹……毀林種茶的現象被迅速遏製。同時,武夷山全麵推廣生態茶園模式,建成生態茶園11萬(wan) 畝(mu) 。
武夷山國家公園內(nei) 的星村鎮大坪洲一處生態茶園示範點,是茶農(nong) 方舟家的山場。一壟壟綠色茶苗隨著山體(ti) 的梯度,掀起層層綠浪。“好生態帶來好品質,好品質帶來好價(jia) 格。茶葉價(jia) 格提高了,人們(men) 保護生態的積極性也更高了。”方舟說。
李萬(wan) 鬆家也有大片生態茶園。采用生態種植方式,李萬(wan) 鬆的茶園麵積沒擴大,收益卻比前些年高出不少。“不打化肥、不施農(nong) 藥,生態茶園種出的茶品質更好、單價(jia) 更高,還不愁賣!”他道出其中奧秘。
青山添綠,生態向好。武夷山國家公園已記錄到高等植物3404種、高等脊椎動物775種、昆蟲7925種,累計發現並公布新物種17個(ge) 。近10年,武夷山市城區PM2.5等空氣質量指標遠優(you) 於(yu) 國家一級水平,森林覆蓋率從(cong) 2014年的79.2%提升至2022年的80.5%。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紮實推進生態保護。全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wan) 處,占到陸域國土麵積的18%,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麵積占陸域國土麵積比例超過30%。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中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是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和人工造林麵積最大的國家。自2000年以來,中國始終是全球“增綠”的主力軍(jun) ,全球新增綠化麵積中約1/4來自中國。
到武夷山國家公園登天遊峰,遊九曲溪,賞青山綠水,人們(men) 感受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利。“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強化汙染防治,築牢生態屏障,積極融入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推進生態茶園模式全覆蓋,保護好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片林,讓青山永遠成為(wei) 武夷山的驕傲,讓好風景帶來好‘錢景’。”武夷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王繼文說。
今年,我國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推動健全生態監管製度,不斷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