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持續加強電子書版權保護

發布時間:2023-02-22 16:1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互聯網改變了傳(chuan) 統的出版業(ye) ,也改變了人們(men) 的閱讀方式。如今,越來越多讀者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閱讀電子書(shu) 。據統計,2021年我國人均閱讀3.30本電子書(shu) 。讀者的閱讀需求,也推動著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2022年我國數字出版行業(ye) 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隨著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盜版電子書(shu) 侵權問題也不斷出現。目前,一些網絡電商平台,存在不少以代找文件為(wei) 名的商鋪,用戶花幾元錢就能下載所需電子書(shu) 。一些網絡論壇以交流為(wei) 名,允許用戶自行上傳(chuan) 和交換電子書(shu) 。一些網盤提供電子書(shu) 搜索和下載服務,用戶可以免費下載到電子書(shu) 。這些電子書(shu) 絕大部分未經權利人授權,涉嫌盜版侵權,在網絡上傳(chuan) 播擴散,不利於(yu) 行業(ye) 健康發展。

  盜版電子書(shu) 長期存在,收費低廉、獲取方便是一個(ge) 重要原因。正版電子書(shu) 品種、數量難以滿足讀者需求,客觀上也為(wei) 盜版提供了滋生空間。目前我國每年出版圖書(shu) 有幾十萬(wan) 種,其中很多都沒有數字化版本。而且越是出版時間早、難以借閱和購買(mai) 的圖書(shu) ,數字化版本就越少。與(yu) 此同時,有的作者和出版社擔心作品被盜版,沒有授權出版電子書(shu) 。正版市場發育不足,讀者需求難以滿足,讓盜版電子書(shu) 有了市場,這反過來進一步強化了權利人的擔憂。能否打破這個(ge) 循環,是解決(jue) 盜版電子書(shu) 侵權問題的關(guan) 鍵。

  版權是知識產(chan) 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版權保護力度,常年堅持開展“劍網行動”等專(zhuan) 項治理,對網絡侵權盜版保持高壓態勢。考慮到盜版電子書(shu) 的擴散傳(chuan) 播隱蔽性較強,權利人為(wei) 收集和固定證據,往往需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治理必須雙管齊下、疏堵結合。一方麵,相關(guan) 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加大處罰力度;同時,切實解決(jue) 維權成本高、舉(ju) 證難等問題,維護好權利人合法權益。另一方麵,要推動正版電子書(shu) 市場健康發展,鼓勵著作權人授權數字化版權,鼓勵出版企業(ye) 和電子書(shu) 發行平台提供品種豐(feng) 富、獲取方便、價(jia) 格合理的電子書(shu) 產(chan) 品。

  與(yu) 此同時,也要重視推廣、宣傳(chuan) 電子書(shu) 借閱公益服務。目前我國各地圖書(shu) 館紛紛加大電子書(shu) 等數字化閱讀產(chan) 品的采購和建設力度,推出客戶端方便讀者查閱,有的圖書(shu) 館還提供電子書(shu) 閱讀器外借服務。由於(yu) 不少讀者並不了解有這些免費服務,因此有必要加大對電子書(shu) 公共服務的宣傳(chuan) 力度,推動相關(guan) 高質量電子書(shu) 閱讀服務走近更多讀者。

  讓互聯網時代書(shu) 香更濃,有賴於(yu) 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各方的通力合作,離不開版權保護的保駕護航,需要廣大讀者的理解支持。對網絡侵權盜版保持高壓態勢,不斷完善版權保護製度體(ti) 係,持續提升全社會(hui) 版權保護意識,我們(men) 一定能更好滿足讀者精神文化需求,為(wei) 推動我國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健康快速發展營造更良好的環境。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