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管好電動自行車需“全鏈條”發力

發布時間:2023-02-22 16:2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電動自行車具有經濟、便捷等優(you) 勢,已成為(wei) 人們(men) 重要的短途交通工具。不久前,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2022年電動自行車及其電池產(chan) 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抽查262家企業(ye) 生產(chan) 的295批次產(chan) 品,發現62批次產(chan) 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wei) 21%。產(chan) 品不合格,質量不達標,無疑會(hui) 給電動自行車的後續使用埋下隱患。

  不隻是生產(chan) 環節的質量缺陷。在一些地方,電動自行車的銷售、維修、改裝、停放、充電、使用、回收,同樣潛藏著不少安全隱患。任何一個(ge) 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目前,全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過3億(yi) 輛。如何管好電動自行車,確保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是全社會(hui) 關(guan) 心的問題。

  電動自行車監管職責分散在各個(ge) 部門,加強安全管理,強化工作合力尤為(wei) 重要。去年8月,國務院安委會(hui) 印發《加強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監管重點工作任務及分工方案》,要求依據“管行業(ye) 必須管安全、管業(ye) 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chan) 經營必須管安全”以及“誰主管誰牽頭、誰為(wei) 主誰牽頭、誰靠近誰牽頭”的原則,抓實全鏈條安全監管責任,下大力氣解決(jue) 電動自行車產(chan) 品質量、流通銷售、通行秩序、停放充電、拆解回收等方麵的突出問題。目前不少地方陸續出台了電動自行車管理相關(guan) 法規,這為(wei) 強化監管執法提供了有力支撐。

  電動自行車發生事故,涉及多個(ge) 環節,最核心的問題是車體(ti) 和電池本質安全不過關(guan) ,最難管的問題是擅自改裝電池。加強全鏈條安全監管,必須解決(jue) 好這兩(liang) 大難題。浙江省上線電動自行車治理數字化係統,給省內(nei) 所有電動自行車和電池都賦上“浙品碼”。這一數字化核驗手段,串聯起監管各有關(guan) 部門,既堵住了改裝渠道,使車輛產(chan) 購銷等全流程信息一鍵可查,也讓舊車舊電池回收實現全程記錄。北京市采取線上線下一體(ti) 化治理,開展電動自行車“一車一池一碼”試點,將產(chan) 品信息、相關(guan) 參數及時備案,便於(yu) 日後其他部門追溯核驗。實踐證明,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完善部門間聯網核查和信息通報工作機製是一個(ge) 抓手。當全鏈條監管結成一張紮實、緊密的安全網,才能在有效節約管理成本的同時,讓電動自行車從(cong) 生產(chan) 銷售到購買(mai) 上路各個(ge) 環節的監管更有效。

  管好電動自行車是一項係統工程。各地的治理探索,進一步提升了電動自行車安全治理成效。未來還需圍繞綜合治理集成改革,出台更具針對性的治理措施。為(wei) 此,有關(guan) 部門應繼續加強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全力推動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管理標準立項,結合實際製定操作性更強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在科研方麵,應當加強對鋰電池安全性能、火災致災危害、滅火裝置性能優(you) 化提升等問題的研究,比如研製集中充電火災早期精準探測裝置,研發充電櫃阻隔及局部應用滅火係統等。作為(wei) 電動自行車駕駛者,個(ge) 人也要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樹立安全用車意識,不帶車“進樓入戶”或“飛線”充電。

  消除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重在抓好車體(ti) 、電池質量,以及提高使用人的消防安全意識。持續在加強電動自行車生產(chan) 源頭環節安全質量、強化流通銷售環節執法查處、規範末端使用環節安全管理、推進拆解回收環節安全管控上發力,定能讓全鏈條監管安全網越織越密,真正治理好電動自行車。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