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建成黨建聯建“共富工坊”567家
不用掐著點到崗,按訂單進行種植,還能照顧好家裏,當了大半輩子農(nong) 民,紹興(xing) 市新昌縣澄潭街道棠村村村民呂曉強趕上了好時候。2022年以來,該村黨(dang) 總支與(yu) 轄區內(nei) 某控股集團黨(dang) 委開展黨(dang) 建聯建,將花田“共富工坊”設在了田間地頭,連綿成片的果蔬大棚讓不少像呂曉強這樣的附近村民搖身一變成了上班族,工坊帶動周邊1.5萬(wan) 餘(yu) 名村民人均年增收2.5萬(wan) 元。
“共富工坊”建設,是紹興(xing) 深化強村富民,確保在“共富兜底”中不落一人的積極探索。據介紹,“共富工坊”由村(社區)、企業(ye) 等黨(dang) 組織結對共建,通過送項目到村、送就業(ye) 到戶、送技能到人,引導企業(ye) 將適合的生產(chan) 加工環節布局到農(nong) 村,在有效吸納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低收入農(nong) 戶在家門口就業(ye) 的同時,降低企業(ye) 生產(chan) 用工用地成本,拓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增值增效空間,推動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機製新氣象。
產(chan) 業(ye) 是“共富工坊”的核心要素。紹興(xing) 市柯橋區平水鎮擁有5.1萬(wan) 畝(mu) 竹林,2021年,該鎮依托全域黨(dang) 建聯盟,以“年產(chan) 2萬(wan) 噸竹基纖維材料”項目為(wei) 牽引,衍生出5家竹產(chan) 業(ye) 鏈“共富工坊”,形成了一條從(cong) 毛竹的專(zhuan) 業(ye) 砍伐運輸到竹籃、籬笆編製再到深度加工銷售的共富新路徑,已累計為(wei) 村集體(ti) 增收約90萬(wan) 元、村民增收約130萬(wan) 元,為(wei) 1000餘(yu) 位村民提供了就業(ye) 機會(hui) 。
眼下,直播走進“共富工坊”已成為(wei) 常態。農(nong) 民當上主播,手機變為(wei) “新農(nong) 具”、直播成了“新農(nong) 活”、流量成了“新農(nong) 資”。像紹興(xing) 諸暨市山下湖鎮打造的新長樂(le) “共富工坊”,圍繞珍珠電商直播行業(ye) ,發揮鎮域“直播鏈”黨(dang) 建聯建機製優(you) 勢,形成“以品牌帶動產(chan) 業(ye) ,以產(chan) 業(ye) 支撐品牌”的良性循環。目前,該工坊已孵化農(nong) 民直播間80餘(yu) 間,培養(yang) 主播200餘(yu) 人,直接帶動就業(ye) 600餘(yu) 人,人均年增收超4萬(wan) 元。
著眼幫助解決(jue) 工坊建設資金問題,紹興(xing) 通過上市企業(ye) 投資、村社入股、銀行優(you) 惠貸款等方式,已募得“鳳凰領航·共富同行”基金8000餘(yu) 萬(wan) 元,銀行累計授信超20億(yi) 元。目前,全市已建成“共富工坊”567家,其中三星級“共富工坊”56家,吸納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就業(ye) 約2.5萬(wan) 人,人均月增收2300餘(yu)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