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鄉村 建言獻策(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近日,記者來到浙江省紹興(xing) 市柯橋區一處施工現場,全國人大代表、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劉建明正在現場查看施工情況。
“道路要建好,美化也不能少。”多年來,解決(jue) 村民關(guan) 心的民生問題始終是村裏的第一要務。現在遊客越來越多,讓遊客進得來,讓村民出行便利,規劃一條合適的道路是全村人最關(guan) 心的事。“我們(men) 村位於(yu) 紹興(xing) 市,產(chan) 業(ye) 起步早。現在我們(men) 一手抓產(chan) 業(ye) ,一手抓民生,爭(zheng) 取率先蹚出一條‘共富’新路。”劉建明說。
村莊要發展,產(chan) 業(ye) 必須強。2022年,柯橋區推進“共富星村”建設,按漓渚鎮“全域美麗(li) 示範、全麵共富先行”目標定位,棠棣村建立了全省首個(ge) 紅色共富研學基地,推動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來棠棣村的研學遊人數超過8萬(wan) 人次。
村裏經濟發展的收入,大部分用於(yu) 民生改善。“生活在這裏真幸福,村莊像花園,健康有保障。”90歲的村民劉阿錦說,每天早上起來,他沿著蘭(lan) 澤路散散步,然後前往村裏的健康小屋,測血氧、量血壓,不用去醫院就能監測自己的身體(ti) 情況。
“這些舉(ju) 措,都是平時收集村民意見、經集體(ti) 討論通過後實施的。”劉建明說,收集村民意見有幾個(ge) 途徑:依托村內(nei) 設立的人大代表聯絡站常年收集群眾(zhong) 意見和訴求;平時有空就在村裏轉悠,聽聽村民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建議。
這些年,他根據村民訴求提出的《關(guan) 於(yu) 加大農(nong) 村引進新型農(nong) 業(ye) 人才扶持力度的建議》《關(guan) 於(yu) 進一步盤活利用閑置農(nong) 房的建議》等,都得到了相關(guan) 部委及時回複,並出具相關(guan) 的指導意見。去年他提出的《關(guan) 於(yu) 建設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的建議》,已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納,並在全國推廣。
今年兩(liang) 會(hui) ,劉建明準備圍繞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交加強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扶持力度的建議,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言獻策,更好服務群眾(zhong) ,讓全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深入調研,找準群眾(zhong) 需求(記者手記)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隻有因地製宜才能行穩致遠。劉建明說,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什麽(me) 是“絆腳石”,群眾(zhong) 總有一雙慧眼。這些年,他致力於(yu) 搬掉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的“絆腳石”。通過聽取、總結群眾(zhong) 意見,他提出的一係列帶著“泥土味”的建議,得到了相關(guan) 部門的回複、肯定和推廣。
“共富”道路沒有先例可循,需要找到適合當地的實踐路徑,拿出群眾(zhong) 擁護的方案,才能找準群眾(zhong) 需求,在發展中集聚民心。在這一過程中,更需深入調研,認真聽取群眾(zhong) 心聲,才能發現問題,找準抓手,穩步走在“共富”路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