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春風和煦,鳳凰縣禾庫安置區,一排排新樓房黃牆青瓦,是苗家人喜歡的風格。“老人看病、孩子上學、交通出行都方便,我的電視機維修生意也好做了。”搬出深山,喬(qiao) 遷新居的吳金劍一家一下就喜歡上了這裏。
和吳金劍一樣,從(cong) 閉塞鄉(xiang) 村到熱鬧集鎮,湖南69.4萬(wan) 戶易地扶貧搬遷戶有家有業(ye) ,生活日新月異。
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後,湖南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接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就業(ye) 幫扶、產(chan) 業(ye) 幫扶以及公共設施完善等成效顯著,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連續4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培育壯大產(chan) 業(ye) ,高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眼下,安化縣茶鄉(xiang) 花海景區迎來春遊季。
丈夫掌勺、妻子清潔,李益穴夫婦從(cong) 小淹鎮山村裏搬出後,一個(ge) 月能在景區裏掙7000元。安化縣將集中安置點茶鄉(xiang) 花海社區與(yu) 景區協同布局,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統籌解決(jue) 貧困戶就業(ye) 問題。如今,茶鄉(xiang) 花海景區建設初具規模,當地還結合以工代賑,鼓勵搬遷戶栽花種草、維護設施,300多人直接受益。
湖南抓好後續產(chan) 業(ye) 建設,高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因地製宜培育壯大種養(yang) 、鄉(xiang) 村旅遊等特色幫扶產(chan) 業(ye) ,推動安置點後續扶持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探索“合作社+基地+搬遷戶”“搬遷+小庭院”等模式,助力33.7萬(wan) 名搬遷群眾(zhong) 增收。
在益陽市,政府引導在安置點組建勞務生產(chan) 合作社,統籌周邊發展種養(yang) 、電商等項目近300個(ge) 。
冷水江市1300多戶搬遷戶參加蔬菜種植和家禽家畜養(yang) 殖合作社。去年,僅(jin) 渣渡鎮梓坪安置點就出產(chan) 辣椒5萬(wan) 餘(yu) 公斤,按保底收購價(jia) 每公斤5元計算,收益25萬(wan) 多元。
省發改委介紹,湖南還實行優(you) 先供給用地、優(you) 先保障配套、優(you) 先給予項目申報獎補等優(you) 惠政策,引導企業(ye) 到鄉(xiang) 鎮村集體(ti) 閑置場地和集中安置區創辦廠房式就業(ye) 幫扶車間,全省安置點建起幫扶車間近1600個(ge) 。
好工作穩民生,搬遷戶每戶至少1人就業(ye)
“寧遠智慧就業(ye) 平台每天發布招聘信息,不定期舉(ju) 辦線上招聘會(hui) ,找工作真方便!”春節過後,寧遠縣冷水鎮神下村村民李莉通過線上招聘,入職縣裏的匯盛鞋廠。
寧遠縣創新三級聯動就業(ye) 模式,在安置區推出“縣就業(ye) 服務中心+縣勞務派遣總公司+鄉(xiang) 鎮勞務派遣分公司+安置區勞務服務站+勞務經紀人”幫扶措施,勞務經紀人每日向搬遷群眾(zhong) 發布招聘信息。
近年來,湖南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措並舉(ju) 促進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ye) 。拓寬就地就近就業(ye) 渠道,統籌開發政府投資項目工程管理維護、公益崗位穩定就業(ye) ,發揮“縣縣都有工業(ye) 園區”優(you) 勢,優(you) 先向搬遷群眾(zhong) 推薦合適崗位。如邵陽市11個(ge) 園區,吸納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4600餘(yu) 人。
支持搬遷群眾(zhong) 自主創業(ye) 。通過稅費減免、財政貼息創業(ye) 貸款、金融扶貧小額信貸等,引導搬遷戶從(cong) 事服務業(ye) ,限免或低價(jia) 租賃攤位。2022年全省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60.2億(yi) 元,12.6萬(wan) 戶搬遷戶受益。
今年,省發改委出台方案,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大力開展以工代賑,交通、水利、能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城鎮建設、生態環境等領域正全力推廣實施,搬遷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ye) 意願的搬遷戶每戶至少1人就業(ye) 。全省易地扶貧搬遷有就業(ye) 意願勞動力已就業(ye) 30.35萬(wan) 人,就業(ye) 率達到99.32%。
優(you) 化公共服務,搬遷群眾(zhong) “能融入”
“政府給每家每戶分配了一塊菜地,種的菜吃不完!”2月24日,沅陵縣太安社區搬遷戶鄧金蓮和記者嘮起家常。
太安社區是湖南最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置了1359戶5206名搬遷群眾(zhong) 。與(yu) 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農(nong) 民進城後,對土地的情愫依然難以割舍。太安社區利用安置點周邊土地,按照每戶30平方米的標準,打造一個(ge) 個(ge) 暖心“微菜園”。
湖南不斷優(you) 化公共服務,確保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融入”。2022年,全省投入各級財政資金3.88億(yi) 元,新建各類配套公共設施項目624個(ge) 。教育部門下達8.73億(yi) 元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中央資金,資金分配向易地搬遷安置點等教育基礎薄弱地區傾(qing) 斜,用於(yu) 改善公辦幼兒(er) 園條件。
邵陽市積極整合財政資金、幫扶資金及各類涉農(nong) 資金,對安置區水、電、路、氣等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hui) 保障、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提質改造。全市30戶以上集中安置點全部實現“五通三化”。有條件的安置區,還建了充電樁等“新基建”。
目前,我省集中安置點配建(共享)幼兒(er) 園2431所、小學2483所、農(nong) 貿市場2036個(ge) ,建有室內(nei) 外活動場地5063處、衛生室(站)2708個(ge) 、養(yang) 老服務中心2188個(ge) 。有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的鄉(xiang) 鎮(街道),區域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記者 孟姣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