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南耕地淨增有望實現曆史性突破

發布時間:2023-02-27 11:31:00來源: 湖南日報

  翻耕破土、鋪膜保墒……春回大地,一幅幅生機勃勃的農(nong) 耕畫卷在三湘大地徐徐展開。

  多種糧、種好糧,中國飯碗主要裝中國糧,耕地保護尤為(wei) 緊要。

  湖南是中國糧食主產(chan) 區之一,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重任。2022年,湖南多措並舉(ju) ,衛星監測耕地淨增13.33萬(wan) 畝(mu) ,有望實現“進大於(yu) 出”的曆史性突破。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省自然資源總督察陳仲伯表示,全省自然資源係統要以滾石上山的韌勁,確保現有耕地一畝(mu) 不少、新增耕地一畝(mu) 不假、亂(luan) 占耕地一畝(mu) 不讓,讓珍惜耕地成為(wei) 一種美德、一種文化、一種時尚。

  用心守護每寸耕地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人們(men) 自古對土地愛護有加。

  針對保護耕地,唐代陸贄說:“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今天,土地資源更為(wei) 寶貴,更不能允許一寸耕地被非法占用或破壞。

  湖南以“長牙齒”硬措施全麵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對各類違法占用耕地行為(wei) “零容忍”。在衡東(dong) 縣,楊攸公路項目未批先建,違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農(nong) 田,項目有關(guan) 負責人以及當地自然資源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均受到相應的黨(dang) 紀政務處理。在臨(lin) 湘市,韓橋村集中建房非法占地,相關(guan) 負責人受到黨(dang) 紀處分。

  2022年,省委、省政府印發全麵推行田長製意見,田長製實現全省覆蓋,帶位置下達責任目標,牢牢守住5431.71萬(wan) 畝(mu) 耕地和4812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紅線。

  “出走”的耕地也在加快回歸。長沙天心區南托街道濱江新城的鄉(xiang) 間田野,300多畝(mu) 良田翻土待耕。2022年6月以前,這裏還是荒草萋萋、灌木叢(cong) 生。“50多天,硬是把撂荒地改成了耕地,趕著農(nong) 時插上了晚稻,10月底收獲了金燦燦的穀子。”村民孫國文想起去年豐(feng) 收的場景,掩不住開心。

  “耕地保護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2023年全省自然資源工作會(hui) 議上,陳仲伯強調,各類建設要不占或少占耕地,確需占用的必須落實占補平衡,確保補充耕地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產(chan) 能不降。

  2023年,湖南進一步壓實年度目標,守住永久基本農(nong) 田責任目標,並恢複耕地56萬(wan) 畝(mu) 以上。

  強化技防“賦碼”管理

  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湖南不斷強化“技防”,人防技防緊密結合。

  郴州市宜章縣是全國糧食生產(chan) 先進縣,現有耕地43.39萬(wan) 畝(mu) 。為(wei) 實現耕地管護全覆蓋,“宜章縣田長製巡查監管”APP應時上線。

  “這相當於(yu) 給每位田長配上了‘千裏眼’。”宜章縣自然資源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APP,全縣3800多名田長可進行事件上報、巡田打卡等;群眾(zhong) 能夠對非法破壞占用耕地等行為(wei) 舉(ju) 報。其與(yu) 縣委、縣政府出台的加強耕地保護“鋼牙齒”八條措施緊密結合,共同發力,確保全縣耕地總量寸土不減、耕地保護寸責不失。

  2022年,湖南構建“空天地網”一體(ti) 化智慧監測體(ti) 係,對全省耕地進行“賦碼”管理。耕地如果正常耕種、狀態良好,其“健康碼”顯示為(wei) 綠色;如果衛星等監測到耕地疑似遭到破壞或占用,其“健康碼”會(hui) 由綠變紅;耕地處於(yu) 整改狀態,其“健康碼”由紅轉黃;整改驗收合格後,再由黃轉綠。

  省自然資源廳耕保處處長李建國介紹,“賦碼”讓耕地監督管理形成了閉環。過去一年,通過賦碼管理,全省被違法占用的耕地同比減少了71%,48個(ge) 縣市區無新增違法占用耕地。

  耕作層剝離再利用。2022年7月,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剝離出來的42萬(wan) 噸耕地耕作層,被“移”到22公裏外的瀏陽豐(feng) 裕村,助力汙染耕地改造。沃土“安家”,豐(feng) 裕村由此增加優(you) 質耕地1700畝(mu) 。

  全力確保良田糧用

  春風微拂,張家界桑植縣芙蓉橋白族鄉(xiang) 合群村的優(you) 質稻產(chan) 業(ye) 基地裏,耕地機器轟鳴作響。按照今年耕種計劃,合群村要持續穩固1003畝(mu) 優(you) 質稻、1200畝(mu) 黃桃的種植規模。

  合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鍾白玉記得,去年春耕備耕時,她還滿村跑去解釋和溝通,勸說村民果樹上山、騰田種糧。

  為(wei) 確保每一寸耕地實至名歸,湖南嚴(yan) 格耕地用途管製,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基本農(nong) 田“非糧化”。對前期種植林木的基本農(nong) 田,有序恢複糧食種植;對剛剛改種糧食、地力跟不上的農(nong) 田,施用有機肥促地力提升。

  為(wei) 破解國家“要糧”、農(nong) 民“要錢”的矛盾,全省不少稻田綜合種養(yang) 通過水稻栽培技術、水產(chan) 養(yang) 殖技術的對接和集成,做到了一地雙業(ye) 、一水雙用、一田雙收、糧漁雙贏。

  今年,按照“米袋子”優(you) 先、“菜籃子”調優(you) 、林果業(ye) 上山的原則,湖南進一步優(you) 化耕地布局,永久基本農(nong) 田重點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一般耕地優(you) 先用於(yu) 糧棉油糖蔬等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各類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各得其所。(記者 黃利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