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公益崗兜底 脫貧戶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①)

發布時間:2023-02-27 16:3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壓緊壓實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確保不鬆勁、不跑偏。

  做好兜底保障,充分發揮鄉(xiang) 村公益性崗位的作用;增強內(nei) 生動力,對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的脫貧戶進行開發式幫扶;強化對口援助,深入實施醫療、教育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在各地各部門的多種舉(ju) 措下,一個(ge) 個(ge) 脫貧家庭實現持續增收、逐步致富。本版今起推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係列報道,敬請關(guan) 注。

  清晨5點,67歲的馬鳳義(yi) 摸黑起了床,悄悄進了廚房,燒柴切菜,麻利地做起早餐。鍋蓋一掀,霧氣蒸騰;飯菜上桌,清香四溢,他這才返回臥室,輕聲叫醒了妻子。

  “今早,咱做個(ge) 醋溜白菜、炒土豆片。”馬鳳義(yi) 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明義(yi) 鄉(xiang) 雙龍河村的村民。七八年前,他的妻子張立軍(jun) 接連患上腦梗、支氣管擴張等疾病,兩(liang) 口子四處求醫問藥,不僅(jin) 花光了積蓄,還欠下數萬(wan) 元外債(zhai) ,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看著踉踉蹌蹌、生活無法自理的妻子,本來年年外出做焊工或廚師的馬鳳義(yi) 決(jue) 定守在妻子身旁,但沒了務工收入,十幾種藥品的費用還是讓他犯了愁。

  好在村裏很快開發了公益性崗位——馬鳳義(yi) 先後擔任光伏電站維護員、公共衛生保潔員,還參與(yu) 了不少公益性靈活用工,不僅(jin) 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ye) ,還利用收入積蓄和貼息貸款發展致富產(chan) 業(ye) ,帶動其他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近日,記者走進馬鳳義(yi) 家中,聽他講述過去這一年的故事。

  公益崗位穩步增收

  “黨(dang) 的政策好,咱更得好好幹”

  正月十五的夜晚,爆竹聲過後,鞭炮禮花的紙屑鋪滿村間小路。正月十六,往往是老馬工作量最大的一天。小路、溝渠、綠化帶……馬鳳義(yi) 總是不放過任何一個(ge) 角落。

  “雖然清理費時費力,但圖一個(ge) 喜慶吉祥,滿眼紅紅火火,看著其實心裏也挺高興(xing) 。”馬鳳義(yi) 說。一早跨上電動車時,張立軍(jun) 也拎著掃帚、簸箕坐上了車:“你幹活兒(er) 那麽(me) 細致,我不幫一把,到天黑你也幹不完。”馬鳳義(yi) 兩(liang) 口子常常一起幹活。藍色三輪車旁,這邊人掃,那邊人收,有說有笑,“活兒(er) 幹得更快、更好、更樂(le) 嗬”。

  在雙龍河村,從(cong) 馬鳳義(yi) 的上一份公益性崗位工作開始,他便憑著認真肯幹出了名。2015年,得知馬鳳義(yi) 家裏的變故後,村兩(liang) 委很快上門進行考察,推薦合適的公益性崗位。“老馬經曆豐(feng) 富,吃苦耐勞,人緣很好。”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雙說,大家都同意,不僅(jin) 讓馬鳳義(yi) 擔任光伏電站維護員,還任四人維護小隊的隊長。

  那幾年,冬天一下雪,夏天一刮風,馬鳳義(yi) 就緊張起來。風雪一停,他立刻打電話聯係隊員,第一時間為(wei) 光伏板清雪清灰。“得讓光伏板盡快發電,耽誤一分鍾都不行。”馬鳳義(yi) 說,“崗位收入雖然不算多,但這代表大家對我的信任。”

  到了2018年末,在產(chan) 業(ye) 分紅、耕地增收、公益崗位工資的帶動下,馬鳳義(yi) 兩(liang) 口子脫了貧。可是,他心裏也犯嘀咕:脫了貧,公益性崗位還能幹下去嗎?

  “隨著管理機製優(you) 化,光伏電站維護員不需要那麽(me) 多人了,要減員兩(liang) 名。”2019年初,駐村第一書(shu) 記桂樹臣的一席話,讓馬鳳義(yi) 心涼了半截。“但摘帽不摘政策,脫貧不脫幫扶。”桂樹臣很快補充道,“你的公益崗位考核年年優(you) 秀,大家都希望你繼續做村裏的保潔員。”

  老馬的鄉(xiang) 村保潔員工作,工資比上一份公益崗位更高,年收入8400元左右。村裏給配的垃圾轉運電動車,總是被他擦得幹幹淨淨。每天清晨7點,老馬和妻子吃過早餐,便沿著一條條村道嘩嘩清掃起來,垃圾被就近收進全村的10餘(yu) 個(ge) 垃圾桶中,等到轉運車來,老馬再協助轉運工逐一將桶中垃圾運到車上。

  “最怕冬天垃圾被凍住,隻能倒扣垃圾桶,一點點敲打出來。”馬鳳義(yi) 說,2019年至今,一年360多天,自己雷打不動,日日出車清掃,春節、國慶節都不例外。“黨(dang) 的政策好,咱更得好好幹。”馬鳳義(yi) 說,保潔員護的是家門口的村容村貌、是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居住環境。

  去年,佳木斯市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ye) 18466人,人均年增收約1.6萬(wan) 元。“一方麵,通過組織各級就業(ye) 部門工作人員、駐村工作隊、村兩(liang) 委入戶實地走訪,宣傳(chuan) 公益性崗位政策,摸清就業(ye) 困難人員基本情況。另一方麵,通過數據比對,人社部門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部門共享脫貧人口名單,按照名單開展‘一對一’對接,登記就業(ye) 需求和個(ge) 人優(you) 劣勢。同時建立就業(ye) 援助工作台賬,根據其就業(ye) 需求和個(ge) 人特點推薦相匹配的公益性崗位。”佳木斯市就業(ye) 創業(ye) 服務中心主任吳天訓說,全市公益性崗位在持續“擴容提質”。

  靈活用工多勞多得

  “活雖不多,但管理嚴(yan) 格,效率也高”

  清晨,一車車花苗被拉進雙龍河村,早就等候在村路旁的村民們(men) 紛紛上前,刨坑、澆水、栽花……大家忙得不亦樂(le) 乎,完工後,工資按工時結算。那天馬鳳義(yi) 站在花團錦簇的花帶前,夫妻倆(lia) 合了張影,笑得燦爛。

  “這是村裏公益性的靈活用工崗位,會(hui) 優(you) 先指派給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明義(yi) 鄉(xiang) 副鄉(xiang) 長孫青峰介紹,馬鳳義(yi) 會(hui) 幹肯幹,但年紀較大,血壓微高,所以隻要不是重體(ti) 力活,都會(hui) 安排他來做。

  2022年,除了每年簽約的公益性崗位,通過栽花、掃雪、清理工程垃圾等零活,馬鳳義(yi) 一年又增收1200餘(yu) 元。

  “一個(ge) 上午下來,黃土帶變成了幾百米的花帶,五顏六色,香氣撲鼻,別提多有成就感了。”靈活用工有很多種,但馬鳳義(yi) 最喜歡的是栽花種樹。他翻開手機裏的一張張照片,十分自豪,“走在村子裏,那叫一個(ge) 舒服。”

  “活雖不多,但管理嚴(yan) 格,效率也高。”馬鳳義(yi) 拿不久前那次大清雪舉(ju) 例,村裏新修了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為(wei) 了方便村民活動,4個(ge) 人花了一天半就清運了廣場上厚重的積雪,“開工前要定點打卡拍照,當天完工後也會(hui) 拍照,每天都是如此。”

  佳木斯市人社部門按照“誰開發、誰負責,誰用人、誰管理”的原則,指導村兩(liang) 委建立並完善公益性崗位管理辦法,明確資金來源、安置對象、安置流程、崗位職責、待遇水平、考勤標準、退出機製等事項,建立完善村級管理台賬,杜絕“變相發錢”“人崗不適”等現象。

  “上崗人員崗位職責、工作地點、工作標準和工作紀律都是明確的,也會(hui) 有專(zhuan) 人做好出勤、收工記錄,監督公益性崗位人員完成工作任務。”吳天訓介紹,“按勞取酬、多勞多得”是這類崗位的基本原則。

  “隔三差五,工作隊和村領導都會(hui) 過來瞧瞧問問,出謀劃策,咱們(men) 脫貧戶心裏暖著呢!”馬鳳義(yi) 說。

  樺南縣還建立了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製,對不穩定脫貧戶和邊緣戶實施動態監測。“通過大數據聯通共享,出現醫療支出較大、自費超萬(wan) 元的脫貧戶,縣直各部門和村兩(liang) 委第一時間共享名單,入戶上門調查是否有返貧致貧風險;脫貧戶遭遇意外或受災,可主動向村委會(hui) 申請監測,村兩(liang) 委根據戶情實際製定‘一戶一策’救助幫扶;村幹部還會(hui) 對每戶脫貧戶開展每年至少3次排查,按照清單評估風險,第一時間幫扶。”孫青峰介紹。

  產(chan) 業(ye) 帶動日子紅火

  “都不用出村,在家門口就把買(mai) 賣做了”

  空氣中飄浮著甜蜜的香味,馬鳳義(yi) 家的小院前排起長隊,村民們(men) 正在購買(mai) 他家產(chan) 的蜂蜜。兩(liang) 口子忙活了一個(ge) 上午,攪蜜兩(liang) 三個(ge) 小時,再過濾掉雜質,蜂蜜中的水分早已散去,嚐起來口感甜膩。

  “一年賣得比一年好。如今,都不用出村,在家門口就把買(mai) 賣做了。”馬鳳義(yi) 難忘去年蜂蜜生意的火爆,“村裏栽花鋪院的麵積大了,也更適合蜜蜂活動。”

  雙龍河村地處半山區,發展大型農(nong) 業(ye) 並無優(you) 勢,但林草資源豐(feng) 富,具備發展養(yang) 蜂等養(yang) 殖業(ye) 的先天條件。幾年前,得知馬鳳義(yi) 年輕時有養(yang) 蜂的手藝,桂樹臣上門鼓勵他開展庭院養(yang) 蜂,“縣裏有養(yang) 蜂協會(hui) ,每年好幾次講座,還能電話指導。個(ge) 人積蓄不夠,還可以申請國家脫貧攻堅小額貸款。”

  靠著公益崗位攢下的積蓄,加上5萬(wan) 元免息貸款,馬鳳義(yi) 很快投身養(yang) 蜂產(chan) 業(ye) 。他進縣城買(mai) 下幾張教學光盤、幾本技術書(shu) 籍,記下一大本學習(xi) 筆記,很快撿起了養(yang) 蜂技術。馬鳳義(yi) 也常常坐車去縣裏的養(yang) 蜂協會(hui) 參加培訓,“這不,去年蜂群害了白堊病,就是用學來的辦法解決(jue) 的。”

  從(cong) 最初的4箱蜜蜂,到如今的40多箱,老馬的技術越來越好,去年,他還收下幾個(ge) 徒弟,時常騎著車到別的村屯指導技術。

  2022年,通過養(yang) 蜂,馬鳳義(yi) 增收1萬(wan) 元以上。“原來院裏蒼蠅亂(luan) 撞,現在隻有蜜蜂飛舞。”馬鳳義(yi) 笑著道出原因,一方麵,公益崗位壯大了保潔員隊伍,村容村貌更有保證;另一方麵,抽水馬桶全村覆蓋,旱廁不見了。“生活富裕,村子幹淨,生活舒心多了!”馬鳳義(yi) 說。

  2020年以來,黑龍江全省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ye) 困難人員13.6萬(wan) 人,穩就業(ye) 、促增收,脫貧後的民生幸福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