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戲“活化石”昭化射箭提陽戲
原標題:儺(nuo) 戲“活化石”昭化射箭提陽戲
在廣元市昭化區,凡有節會(hui) ,必有射箭提陽戲表演。射箭提陽戲是一種傳(chuan) 統儺(nuo) 戲品種,又被稱為(wei) “花花願戲”,相傳(chuan) 由唐太宗李世民創立,意在規勸世人向善積德。清乾隆四十六年,這種戲劇形式傳(chuan) 入昭化區射箭鎮龍江村李家嘴,隨後傳(chuan) 承至今,成為(wei) 昭化區傳(chuan) 統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
作為(wei) 一種宗教與(yu) 藝術相結合的原始古樸的戲劇形式,射箭提陽戲特征獨具,內(nei) 容豐(feng) 富,且有別於(yu) 中國其他儺(nuo) 戲,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被稱做“中國儺(nuo) 戲的活化石”。
射箭提陽戲演出由提線木偶、麵具、人混合表演,演出內(nei) 容分為(wei) 天戲和地戲。天戲即神仙戲,主要是木偶表演,表現一個(ge) 神的世界,共有三十二戲,四十二像;地戲也是三十二戲,分折子戲和大幕戲、文戲和武戲,由人和麵具同台演出。整個(ge) 演出以打擊樂(le) 為(wei) 伴奏,唱腔則主要吸收當地民間小調和山歌,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征。
2014年11月,射箭提陽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2022年2月,射箭提陽戲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張敏 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