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新能源產業發展競爭力增強(產經觀察·構建新引擎 製勝新賽道③)

發布時間:2023-03-03 14:4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出口總額超過51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0.3%——2022年,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在國際市場的表現亮眼。曆經多年深耕細作,我國風電光伏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大幅提升,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guan) 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的比重提升至70%。在國內(nei) ,風電光伏也已成為(wei) 新增發電裝機和新增發電量的主體(ti) ,2022年占比分別達到78%和55%以上,累計裝機突破7億(yi) 千瓦,相當於(yu) 30多個(ge) 三峽電站。

  以風電光伏為(wei) 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按下快進鍵,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不斷增強。未來,風電光伏行業(ye) 還麵臨(lin) 哪些新機遇?如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記者進行了采訪。

  下遊需求旺盛,風電光伏產(chan) 品生產(chan) 火熱

  一季度是風電行業(ye) 生產(chan) 的傳(chuan) 統淡季,但今年,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莊琴霞的感受卻不同:“不少企業(ye) 從(cong) 2月份就開始排產(chan) ,3月份將基本進入滿產(chan) 狀態,爭(zheng) 分奪秒趕訂單。”

  說起生產(chan) 火熱的原因,莊琴霞分析:一方麵,下遊客戶加速布局新能源領域,釋放了積極的市場信號;另一方麵,去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而放緩的風電裝機需求,有望在今年加速放量。據行業(ye) 預測,2023年至2025年,我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6000萬(wan) 至7000萬(wan) 千瓦,相當於(yu) 2022年新增裝機的1.5倍以上。

  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更高且不占用土地、靠近電力負荷中心,是未來布局的方向。針對這一市場趨勢,2022年中材葉片在兩(liang) 座沿海工廠布局了6條120米級葉片生產(chan) 線。“120米級葉片的掃風麵積相當於(yu) 7個(ge) 標準足球場,滿發旋轉一圈的發電量可供三口之家使用7天左右。”莊琴霞介紹,目前這款抗台風型葉片需求旺盛,訂單已經排到2024年,還有一些國際客戶前來尋求合作。

  淡季不淡,光伏企業(ye) 同樣有此感受。陝西鹹陽,隆基綠能占地200多畝(mu) 的組件工廠生產(chan) 正忙。經過劃片、串焊、疊層、封裝測試、包裝等工序,一塊塊長約2.27米、寬約1.13米的光伏組件等待出廠。“從(cong) 目前的計劃排產(chan) 量來看,今年需求預計比去年增加2.5吉瓦,產(chan) 能利用率可達到九成以上。”工廠負責人祁冀介紹。組件需求旺盛,也帶動了上遊矽片、電池片等環節的擴產(chan) 。組件工廠40公裏外,總投資超452億(yi) 元的光伏擴產(chan) 項目也即將動工,預計年產(chan) 100吉瓦矽片、50吉瓦光伏電池。

  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光伏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產(chan) 量再創新高,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產(chan) 量同比增幅均超過55%;行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1.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超過95%;光伏組件產(chan) 量、新增裝機量分別連續16年、10年位居全球首位。

  產(chan) 線繁忙、訂單旺盛的背後,是市場對於(yu) 風電光伏行業(ye) 發展的良好預期。開年以來,多個(ge) 重點項目加速落地:庫布齊沙漠,全球最大規模“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施工正酣,總投資超800億(yi) 元;廣東(dong) 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產(chan) 業(ye) 項目簽約開工,規模約300億(yi) 元;福建漳浦六鼇海上風電場二期項目開工建設,首次批量化采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2023年底全國並網風電4.3億(yi) 千瓦、並網太陽能發電4.9億(yi) 千瓦,太陽能發電及風電裝機規模均有望首次超過水電裝機規模。

  市場競爭(zheng) 激烈,降本增效成為(wei) 製勝關(guan) 鍵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超過煤炭,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按照《“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實現翻倍……近年來,風電光伏產(chan) 業(ye) 吸引了不少投資加入。隨著項目多點開花、市場競爭(zheng) 加劇,降本增效成為(wei) 企業(ye) 製勝的關(guan) 鍵所在。

  2022年,隆基綠能自主研發的矽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達26.81%,這是最新世界紀錄,也是首次由中國光伏企業(ye) 創造的矽電池效率世界紀錄。

  電池轉換效率提高,意味著同樣的麵積吸收同樣的光,能發出的電量更多。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介紹,根據測算,轉換效率在20%的基礎之上每提高1個(ge) 百分點,可以為(wei) 下遊電站節約5%以上的成本,“我們(men) 將力爭(zheng) 讓這一技術在兩(liang) 三年內(nei) 實現量產(chan) 。”據統計,從(cong) 2014年起,我國企業(ye) 與(yu) 研究機構刷新晶矽電池片實驗室效率50餘(yu) 次。

  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對於(yu) 風電光伏產(chan) 業(ye) 降本增效同樣大有助益。

  西北戈壁,直徑186米的葉輪徐徐上升,在近百米高空與(yu) 機艙精準對接,位於(yu) 新疆昌吉的華電木壘40個(ge) 井子風電項目完成又一台風機吊裝。這裏將安裝125台智慧風機,建成後每年能發出22億(yi) 千瓦時的清潔電力。

  智慧風機,聰明在哪?新疆華電木壘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高翔說,通過將傳(chuan) 感器植入風機部件,並借助先進的控製技術和算法,機組可以提前感知複雜風況變化,實現最優(you) 性能;開展塔筒狀態監測、葉片振動監測等,可減少故障停機帶來的發電損失,運維成本較傳(chuan) 統風機降低約20%。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風能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秦海岩介紹,近年來,風電設備的技術水平和可靠性不斷提高,數字化、智能化、定製化技術進步顯著。通過高塔架、翼型優(you) 化、新材料應用和精準測風等技術創新,我國風電發電效率較10年前提高30%。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的平均度電成本,較2012年分別下降約48%和70%,為(wei) 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未來前景可期,融合發展造就產(chan) 業(ye) 新空間

  使用壽命可達25年以上、最大可承受18級超強台風、清洗機器人自動清洗……浙江嘉興(xing) ,京能國際光伏建築一體(ti) 化(BIPV)項目裝上了會(hui) 發電的超級屋頂。相較傳(chuan) 統在屋麵上用支架撐起光伏板,這裏的屋頂本身就由內(nei) 板、保溫棉、外板、光伏發電層等合而為(wei) 一。

  “BIPV讓光伏真正成為(wei) 建築的一部分,相比支架安裝,不需要留出通道,這意味著同樣的屋頂麵積可以安裝更大容量的組件,發電量提高約15%。”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認為(wei) ,除了在新建建築積極推進BIPV之外,老舊建築屋麵翻新也是很大的潛力市場。

  當前,還有不少地方活用綠電資源,積極打造零碳產(chan) 業(ye) 園。在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chan) 業(ye) 園,園區80%的能源由本地風電、光伏直供,20%與(yu) 電網交易,實現100%綠色零碳能源供給。遠景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張雷說,接下來企業(ye) 計劃打造更多零碳產(chan) 業(ye) 園,提供零碳能源的係統解決(jue) 方案。

  不隻工業(ye) 和建築等領域,廣袤鄉(xiang) 村也為(wei) 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以前牛棚照明一個(ge) 月就得花300多元,自從(cong) 屋頂架上了光伏板,電費省了不少。”對於(yu) 嘎查裏建起來的綜合智慧新能源項目,內(nei) 蒙古通遼市花吐古拉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包寶音吐很是認可。

  2022年,國家電投在當地建設了11兆瓦光伏、8兆瓦風電以及100個(ge) 戶用光伏項目。指著不遠處的光伏電站,項目負責人孫文告訴記者:“原來這裏是閑置鹽堿地,我們(men) 租下來後對土壤進行改良,無償(chang) 交給村民種植蕎麥,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村裏每年還能有10萬(wan) 多元的土地租賃收入。”

  推進鄉(xiang) 村風電和光伏發展,既是壯大村集體(ti) 經濟、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的有效手段,也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部署了“千鄉(xiang) 萬(wan) 村馭風行動”“千家萬(wan) 戶沐光行動”,提出以縣域為(wei) 單元大力推動鄉(xiang) 村風電建設,統籌農(nong) 村具備條件的屋頂或統籌安排村集體(ti) 集中場地開展分布式光伏建設。“根據測算,一個(ge) 行政村隻需拿出200平方米土地,安裝2台3兆瓦風機,以村集體(ti) 土地作價(jia) 入股等方式,每年村集體(ti) 可增收20多萬(wan) 元。”秦海岩介紹。

  “光伏+治沙”“新能源+氫能”“新能源+儲(chu) 能”……更多的“新能源+”應用項目正加快落地。國家能源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將聚焦多元融合,重點開展光伏治沙、光伏廊道、海上風電與(yu) 海洋油氣深度融合發展、規模化可再生能源製氫等示範,探索多品種互補、多場景綜合發展新模式。

  “過去十年,風電光伏產(chan) 業(ye) 實現了從(cong) 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下一個(ge) 十年,我們(men) 要穿越更多技術‘無人區’,提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為(wei) 全球綠色發展貢獻更多中國‘風光’。”秦海岩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01日 18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