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2023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共繪美麗山西新畫卷
呂梁山上,群峰披綠,醉人心扉;保護區裏,豹躍青川,驚豔眼眸;雁門關(guan) 外,風卷雲(yun) 舒,似詩如畫;黃河岸畔,萬(wan) 鳥翔集,美不勝收……一組組鏡頭、一幅幅畫麵,勾勒出新時代共建美麗(li) 山西的生動實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我省深刻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目標,以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美麗(li) 山西建設為(wei) 統領,以“兩(liang) 山七河一流域”為(wei) 重點,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全生態”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提升生態係統碳匯能力,全方位築牢生態屏障,繪就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畫卷。
夯實生態根基
構建綠色發展新空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五年三次考察調研山西,對山西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戰略擘畫,對山西綠色發展寄予殷切期望。一直以來,我省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科學推進國土綠化為(wei) 基礎,以發揮“四庫”功能為(wei) 方向,推進黃河流域北部生態修複區、黃河流域中部生態治理區、汾河上遊“華北水塔”生態重建區、太行山北段生態建設區和太行山中段生態恢複區建設,調動全民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全力構建生態大動脈,提升全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承載力。
青山添翠,生態向好。2022年,我省印發《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guan) 於(yu) 開展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製定《山西省造林種草管理辦法(試行)》,在全國首家由省政府辦公廳出台《山西省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指導方案》等,提升了全省科學綠化管理水平。以推進國家“雙重”工程和省級重點工程為(wei) 前提,科學實施營造林550.99萬(wan) 畝(mu) ,超額完成500萬(wan) 畝(mu) 年度目標任務,人工造林350.1萬(wan) 畝(mu) ,位居全國第一;沿黃19縣實現基本綠化;實施保護修複和種草改良58萬(wan) 畝(mu) ,保護修複濕地24.5公頃,綠意裝點山川大地。
水清岸美,顏值日新。我省印發《山西省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黃河流域(山西)水生態環境建設規劃(2022—2025年)》,以小流域為(wei) 單元,持續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強化重要河湖水域岸線生態空間管控,推進“五水綜改”,不斷完善水治理體(ti) 係,提升水治理能力,做好治水興(xing) 水大文章。2022年,治理水土流失麵積582萬(wan) 畝(mu) ;“七河”“五湖”水生態治理項目列入國家55項重大水利工程;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麵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為(wei) 87.1%;永定河市場化治理模式成為(wei) 全國典型;中小河流治理河長、中央投資完成率均位列全國上遊。
藍天白雲(yun) ,和諧舒適。一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汙染減排與(yu) 生態擴容同步發力,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ye) 汙染治理力度,推進礦山生態修複治理,開展夏季臭氧削峰專(zhuan) 項行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等工作,優(you) 良天數比例提高為(wei) 74.5%,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排名第二;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降至4.49,曆史性摘掉長期以來全國倒數第一的帽子。
堅守生態底線
打造和諧共生新局麵
“無人機已起飛,開始沿預定路線進行林區巡護宣傳(chuan) 。”天剛蒙蒙亮,太行林局林草防火隊隊員祁鑫已操縱無人機開始常規巡護,“無人機能更清晰地查看林區內(nei) 的動態,也能迅速掌握無人區、邊界區等林區死角的情況,巡護到人員比較集中的地方還可以直接通過攜帶的高音擴聲器進行防火宣傳(chuan) ,‘人工+智能’‘地麵+空中’的立體(ti) 化監測管護,使林局的環境越來越好。”不遠處,褐馬雞正在林間悠閑漫步。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我省始終以生態省建設為(wei) 抓手,按照“保護發展並重,堅守生態底線”原則,劃定3.41萬(wan) 平方公裏生態保護紅線,實施依法保護、係統保護、重點保護。
從(cong) 頒布《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山西省“十四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山西省汾河保護條例》等法規舉(ju) 措,到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ti) 係建設,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yang) 生息,我省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得到很大擴容,88%的野生動物種群和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護,30餘(yu) 種植物、17種鳥類有了新分布和新紀錄。同時,我省持續完善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落實野生動物致害補償(chang) 辦法,走政策性金融保險的路子,激發生態保護活力,妥善解決(jue) “人獸(shou) 衝(chong) 突”。
近日,隰縣下李林場片區兩(liang) 隻小華北豹跟隨大豹蹦跳前行的紅外攝像機視頻萌翻朋友圈。因為(wei) 華北豹活動範圍相對固定,其出沒意味著當地的生態係統完整。目前,我省已成為(wei) 華北豹數量全國最多的省份。
全麵實現山水“長治”。一年間,我省持續推進“三長”製,對全省自然資源科學實施網格化管護,讓“長”的作用日益凸顯、“製”的效能充分釋放,使製度優(you) 勢日益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夯實保護綠水青山、保障生態安全的基礎,形成強大保護合力。
良好生態環境是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我省頒布施行《山西省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修訂)》,打擊非法取水行為(wei) ,有效保護和涵養(yang) 了城市地下水資源,晉祠泉水位逐年回升,古堆泉、蘭(lan) 村泉水位分別上升7.4米、5.14米;太原、臨(lin) 汾、運城三大盆地地下水位持續回升,受到水利部肯定。
聚焦生態活力
激發可持續發展新動能
綠,是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我省多渠道創造生態產(chan) 品,多角度探索生態經濟轉化模式,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以綠增景、用綠增產(chan) 、靠綠增收,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逐步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互促共榮。堅持將木本植物藥材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力抓手,安排木本藥材2萬(wan) 畝(mu) ;深度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林草生態惠民項目帶動30多萬(wan) 脫貧人口增收6.13億(yi) 元,林業(ye) 生態扶貧PPP項目兌(dui) 付農(nong) 戶資金7.81億(yi) 元,生態優(you) 勢逐步變為(wei) 經濟優(you) 勢。
“在坡地上種的連翹,不僅(jin) 使村莊變綠變美了,還成了村裏的‘聚寶盆’。去年我家10畝(mu) 連翹收入11萬(wan) 元。”初春,翼城縣南梁鎮南北坡村村民任海林開始連翹的春季管護。近年來,翼城縣采取政策驅動、典型帶動、企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拉動的有力措施,打造雙萬(wan) 畝(mu) 連翹基地,著力培育農(nong) 民致富的主導產(chan) 業(ye) 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支柱產(chan) 業(ye) 。
提高林草森林旅遊品牌效應。我省啟動國家級森林康養(yang) 試點建設,打造森林體(ti) 驗基地、養(yang) 生基地等。舉(ju) 辦首屆山西省森林旅遊節,推動森林康養(yang) 、自然教育和森林體(ti) 驗等項目落地。
“這些年的生態治理讓村後的荒山變成綠嶺,村前的臭水灘變成清水湖,來過冬的大天鵝也增加到上萬(wan) 隻。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遊人前來拍照打卡,讓村民們(men) 有了新的增收渠道。現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成為(wei) 我們(men) 三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點。”平陸縣張村鎮三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文傑說。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我省率先對2017年—2020年生態扶貧項目營造符合開發條件的生態林進行碳匯項目開發,充分釋放森林資源的經濟價(jia) 值;嚴(yan) 格落實能耗“雙控”,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產(chan) 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有序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綠色低碳發展集聚,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優(you) 化配置碳排放空間資源。
2023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之年,我省將賡續接力,不斷豐(feng) 富生態文明建設的機製和路徑,推進生態優(you) 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構建起拱衛黃河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奮力闖出一條北方生態脆弱地區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記者張麗(li) 媛 範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