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從這裏出發
今年是毛澤東(dong) 等老一輩革命家為(wei) 雷鋒同誌題詞60周年。六十年一甲子,雷鋒精神曆久彌新,閃耀著璀璨的時代光芒。
湖南長沙是雷鋒的故鄉(xiang) ,雷鋒精神孕育於(yu) 此、植根於(yu) 此。來到“雷鋒精神發源地”望城團山湖村,雷鋒文化牆、正興(xing) 文苑紀念館……處處可見雷鋒印記。65年前,18歲的雷鋒曾在這裏當一名拖拉機手,參與(yu) 團山湖建設。後來他從(cong) 這裏出發,去遼寧當工人、入伍。
初春的團山湖處處生機勃勃。田野上,一片長勢茂盛的“雷鋒林”迎風搖曳。這是望城區人武部的入伍新兵們(men) 種下的。
“雷鋒是人民軍(jun) 隊培養(yang) 出來的偉(wei) 大的共產(chan) 主義(yi) 戰士。區人武部始終以駐守雷鋒家鄉(xiang) 為(wei) 榮,舉(ju) 雷鋒旗幟,做雷鋒傳(chuan) 人。”該人武部政委文楚強說,這些年望城區人武部通過開展“種下一棵‘雷鋒樹’ 許下一個(ge) 從(cong) 軍(jun) 夢”、續寫(xie) “雷鋒日記”、開辦“雷鋒大講堂”等一係列特色活動,讓雷鋒精神根植官兵心靈深處,萌芽、生長,在新時代綻放新光芒。
接過雷鋒鋼槍
像雷鋒那樣當兵
“‘強國必須強軍(jun) ,軍(jun) 強才能國安。’我們(men) 從(cong) 雷鋒家鄉(xiang) 出發,奔赴祖國大江南北,守衛祖國大好河山。讓我們(men) 向雷鋒同誌學習(xi) ,像雷鋒那樣當兵,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幹篤定前行,在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新征程上,用青春之花奏響時代最強音。”
去年3月份,在“像雷鋒那樣當兵(第三季)”長沙市春季新兵入伍歡送儀(yi) 式上,一位壯誌滿懷的新兵鏗鏘發言。現場,10名長沙籍退伍老兵把象征紅色傳(chuan) 統、雷鋒精神傳(chuan) 承的不朽鋼槍鄭重地傳(chuan) 遞給10名入伍新兵。
自2021年以來,望城區人武部已連續舉(ju) 辦了四季“像雷鋒那樣當兵”入伍新兵歡送儀(yi) 式。
“紅色望城是雷鋒家鄉(xiang) 。雷鋒熾熱的愛國之情、赤誠的報國之心、遠大的建功軍(jun) 營之誌、無私奉獻的為(wei) 民情懷,深深感染與(yu) 教育著望城區人武部的全體(ti) 幹部職工。”文楚強介紹,近年來望城每年有300餘(yu) 名青年應征入伍,加入到傳(chuan) 播雷鋒精神、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文明新風尚活動的隊伍之中。
據了解,望城區人武部堅持開展黨(dang) 史軍(jun) 史教育和光榮傳(chuan) 統教育,在抓好理論學習(xi) 的同時,組織官兵走進雷鋒紀念館、雷鋒故居參觀學習(xi) ,並走進遼寧撫順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開展“春天的約定,爭(zheng) 做雷鋒精神的種子”等活動,緊緊追尋雷鋒的足跡。
雷鋒文化牆、雷鋒廣場、雷鋒步道、雷鋒大講堂……步入望城區人武部營院,雷鋒元素處處可見。營區專(zhuan) 門設置了“雷鋒精神”打卡牆,推出了國防教育一條街和雷鋒文化一條巷,讓每一位來到這裏的人都能切身經曆一次雷鋒精神的洗禮與(yu) 熏陶。
以雷鋒精神為(wei) 引領,這些年望城區人武部有力推動了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創新發展,獲得了“正規化建設先進單位”“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全省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國防動員先進單位”“先進人武部”“軍(jun) 事訓練先進單位”等一係列榮譽。
踐行雷鋒精神
急難險重衝(chong) 在前
“我請戰!申請值夜班,堅守防洪大堤!”2020年7月10日上午,湖南長沙大雨如注,湘江望城河段、溈水沿線及團山湖垸緊急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
按防汛要求,為(wei) 確保大堤安全,當時需要“500米一棚、200米一傘(san) ”,落實24小時巡查值守。一則召集令發在丁字灣街道黨(dang) 員工作群,該街道雷鋒民兵應急分隊民兵黃湛看到後,第一個(ge) 主動報名。
那段時間,黃湛白天上班,每天晚上11點驅車20多公裏趕回雙橋村防汛一線大堤,從(cong) 深夜淩晨1點一直守到次日上午8點。按規定每兩(liang) 小時巡堤一次,但他為(wei) 了盡可能確保安全,不顧膝蓋舊疾,每晚巡堤 8次。
1996年出生、18歲就入伍的黃湛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曾在部隊多次因表現突出獲得嘉獎。2019年10月退伍後,他多次參與(yu) 防汛搶險工作。“我是一名退伍軍(jun) 人,洪水來了就必須站出來出一份力,這是部隊教給我的,也是我應盡的責任。”他說。
“雷鋒是從(cong) 望城區的一個(ge) 小鎮走出去、在部隊成長鍛煉起來的,是望城的一張特殊名片、一麵道德旗幟。” 文楚強表示,區人武部一直認為(wei) 並倡導,學習(xi) 雷鋒精神首先便要有擔當、敢作為(wei) 。
2020年5月,望城區人武部組建了雷鋒民兵應急連、雷鋒民兵公路運輸連、雷鋒民兵宣講分隊共等5支雷鋒民兵特色分隊。他們(men) 多次參與(yu) 搶險救災、應急救援、安保執勤等任務,始終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堅持急難險重衝(chong) 在前,充分展現了“雷鋒家鄉(xiang) 學雷鋒”的精神麵貌與(yu) 使命擔當。
播撒時代新風
雷鋒精神代代傳(chuan)
“我願做一顆播撒雷鋒精神的種子,讓雷鋒精神之花開遍各個(ge) 角落”。這是雷鋒民兵宣講分隊成員付汝佳寫(xie) 在宣講日記扉頁的一句話。
目前雷鋒民兵宣講分隊共有24人。她們(men) 以湖南雷鋒紀念館等紅色場館宣講員為(wei) 班底,是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雷鋒民兵誌願宣講隊,也是望城雷鋒特色分隊開展“雷鋒家鄉(xiang) 學雷鋒”誌願服務活動的生力軍(jun) 之一。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雷鋒紀念館古樸的大門上,宣講隊成員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每年3月學雷鋒月則會(hui) 取消每周一的閉館日,進入“全月無休”狀態,為(wei) 絡繹不絕來紀念館參觀的遊客提供細致講解服務。
一次,來自湖南婁底的一個(ge) 社區黨(dang) 支部組織黨(dang) 員到雷鋒紀念館學習(xi) 。由於(yu) 路上下大雨,耽誤了時間,到館時已是傍晚6點多。原本已經下班的講解員接到通知後,馬上又重新穿好工作服、佩戴工作證,打開館內(nei) 的燈光音響設備,送上了一次“包場”講解。
在誌願宣講中,宣講團成員十分注重探索創新。在內(nei) 容上,她們(men) 結合不同聽眾(zhong) 需求適當引用“地方話”,聽起來更通俗易懂;在形式上,靈活加入朗誦、唱歌等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增強感染力;還充分利用線上平台,化身“主播”,向更多人宣講雷鋒精神。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該宣講團深入機關(guan) 單位、校園社區等地,累計開展誌願宣講2950餘(yu) 場,受眾(zhong) 達300萬(wan) 人次,誌願服務時長3000餘(yu) 小時,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ge) 省市。
依托雷鋒民兵公路運輸連,望城開通了W305“雷鋒·強軍(jun) 號”公交專(zhuan) 線。近年來,望城區人武部把民兵工作、國防教育和傳(chuan) 承弘揚雷鋒精神相結合,積極創建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和“國防班”,湧現出了望城六中、柏葉小學、中嶺小學等一批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去年,中南大學、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雷鋒精神踐行基地”落戶望城區人武部。
60多年來,猶如大樹深深紮根大地,雷鋒精神厚植心靈沃土,滋養(yang) 、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前行,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