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一渠清水 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議提案精選)
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如何統籌發展和安全,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在扛穩政治責任的同時,實現地方高質量發展,是全國人大代表、南陽市市長王智慧一直關(guan) 注的問題。
自2014年通水以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輸水近550億(yi) 立方米,相當於(yu) 黃河一年的流量,水質持續穩定保持Ⅱ類及以上標準,已成為(wei) 沿線24座大中城市、200多個(ge) 縣市區的供水生命線,發揮了巨大的社會(hui) 、經濟、生態效益。
“水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常態性和持久性的工作,在水源區水質保護上,依舊存在區域協調不緊密、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加強水質保護任重道遠。”王智慧說。
為(wei) 守好這一庫碧水,王智慧建議,加大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水質保護和地方發展的支持力度,在監管體(ti) 製創設、水質保護技術創新等方麵給予政策、資金和項目傾(qing) 斜。同時,以實現水源區綠色發展為(wei) 目標,在產(chan) 業(ye) 轉移、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教育醫療、科技人才等領域,鞏固成果、拓展合作、完善機製,為(wei) 水源區生態保護、民生改善提供更大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