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陳國楨代表:建議編纂中華傳統文化大典

發布時間:2023-03-07 16:21: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鄭州3月7日電(王佩)“盛世修典是新時代的偉(wei) 大使命,建議國家對文化資源進行結構重構、創造性轉化,組織編纂一部兼具權威性、普及性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大典,打造一個(ge) 主題明確、層次分明、要素集中的中華優(you) 秀文化體(ti) 係和主題化供給平台,推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傳(chuan) 播。”長期關(guan) 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開封書(shu) 畫院院長陳國楨說。

  陳國楨認為(wei) ,中華文化是一座含金量極其豐(feng) 厚、規模極其宏大的資源寶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文化資源解構重構,提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並按照當代學習(xi) 習(xi) 慣,在編纂權威性、普及性兼具的中華文化精要大典的同時,再造一個(ge) 主題明確、層次分明、要素集中的新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係及其供給平台勢在必行。

  陳國楨建議,新時代修典不能是簡單的文獻匯集,其一,要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相結合。既是對中華優(you) 秀文化資源重新整理整合,更應是一個(ge) 馬克思主義(yi) 同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通過修典,打造體(ti) 現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主流意識,有利於(yu) 黨(dang) 和國家與(yu) 人民意誌相統一,有利於(yu) 大眾(zhong) 化普及和傳(chuan) 承的深化,具有新的時代特點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集成,應是修典的基本出發點。

  其二,要提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現有文化資源雖有諸多體(ti) 量龐大、集大成式的傳(chuan) 世文獻,但因多為(wei) 注疏、校勘、考證、評論、輯佚、增補性工作,而體(ti) 現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的成語、典故、名言、觀點、例證等則淹沒在推導論證或長篇敘述之中。現在需要的是將它們(men) 遴選出來成為(wei) 獨立單元,賦予代碼,進入互聯網絡。

  其三,要通過修典構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要主題化供給體(ti) 係。當前社會(hui) 分工的細化正在推動各個(ge) 領域的細分細化,人們(men) 的文化追求愈來愈多樣化,對知識的掌握亦正在由泛泛涉獵向按主題深入了解轉變。而現有《中國分類主題詞表》和關(guan) 鍵詞搜索方式都無法實現檢索結果的主題化、批量化,結果又導致知識碎片化問題逐漸凸顯。通過修典再造一個(ge) 主題明確、層次分明、要素集中的新的思想文化體(ti) 係和主題化供給平台非常重要。

  “人大代表就是一座橋,一頭連著黨(dang) 和政府,一頭連著萬(wan) 千群眾(zhong) 。”陳國楨說,隻有了解國家發展所需,了解群眾(zhong) 所想,拿出高質量的代表民意的議案和建議,並努力推動解決(jue) 好事關(guan) 百姓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煩心事,才能不辜負人民的信任和委托,才能真正履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wei) 人民”的光榮使命。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