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成都大氣超級站助力“藍天保衛戰”

發布時間:2023-03-08 10:48:00來源: 成都日報

  原標題:成都大氣超級站助力“藍天保衛戰”

  當日首要汙染物是什麽(me) ,PM2.5濃度怎麽(me) 樣……除了關(guan) 注氣溫,查看空氣質量也逐漸成了大家出行前的日常習(xi) 慣。這些看似簡單的數據是怎麽(me) 來的,如何分析和利用?近日,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走進位於(yu) 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市環科院”)的成都大氣超級站,一探這裏的超級站如何助力“藍天保衛戰”。

  如同給空氣做全麵“體(ti) 檢”

  實時檢測150餘(yu) 種指標、不間斷輸送至各個(ge) 儀(yi) 器、最快5分鍾完成數據分析……來到成都大氣超級站,記者見到一台台戴著“帽子”的儀(yi) 器正在天台采集樣品,大氣環境樣品不斷被抽取送入對應的在線分析設備。在這裏,30餘(yu) 台在線觀測設備和100餘(yu) 台外場實驗及移動觀測設備共同構建起了成都大氣監測的“最強大腦”,覆蓋大氣物理、化學、光學以及數值模擬等多個(ge) 領域。

  “過去的監測站采樣最少也要半天,然後才能拿去實驗室分析處理,最後才能拿到數據,但現在能實時檢測,最快5分鍾就能得到數據。”市環科院工程師羅伊娜介紹,除了節省時間成本,超級站最大的優(you) 勢在於(yu) 通過采集到的數據能同時分析多種汙染因子,檢測效率大幅提升。

  由於(yu) 四川盆地特殊的地形、氣象以及產(chan) 業(ye) 、能源、交通結構等綜合因素,大氣汙染防治已經進入“深水期”。為(wei) 進一步“偵(zhen) 破”大氣汙染物組分、實現科學治汙,就需要更精準的靶向管控。

  “在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基礎上,我們(men) 從(cong) 2020年加大超級站建設力度。與(yu) 常規6參數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相比,超級站更像一名全麵體(ti) 檢的‘醫生’。”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雷毅表示,超級站可以監測細顆粒物(PM2.5)中的元素碳(EC)、有機碳(OC)、水溶性離子、無機元素,臭氧(O_3)生成重要前體(ti) 物的117種VOCs(揮發性有機物)等,能將大氣汙染的“病因”查清楚、說明白。目前,已在全省15個(ge) 重點城市規劃布局了超級站,其中成都、自貢、瀘州等8地的超級站已投入使用。

  2022年搶回35個(ge) 優(you) 良天

  除了在數據分析上擁有“黑科技”,超級站對“藍天保衛戰”具體(ti) 有什麽(me) 作用?

  “首先是精準,我們(men) 利用超級站建立大氣汙染源精準溯源體(ti) 係,解析顆粒物的一次來源和二次來源,能實現有針對性地管控。”雷毅介紹,其次還可以為(wei) 區域空氣環境質量預報、重汙染過程預警提供更準確的支撐,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提前量”,此外還可以為(wei) 產(chan) 業(ye) 和能源結構調整提供科學建議,為(wei) 地方政策製定和決(jue) 策提供技術支撐,“比如成都市在深入分析超級站數據基礎上,依托‘一市一策’院士專(zhuan) 家團隊等各方力量,科學製定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大氣汙染防治年度計劃(650工程)、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

  在越來越精準的管控之下,市民的“藍天獲得感”也隨之增加。一出太陽,“成都藍”總是刷屏朋友圈。2022年,在不利氣象條件下,通過各方的努力,全省空氣質量比預測減少415個(ge) 汙染天,其中成都搶回了35個(ge) 優(you) 良天。

  未來,超級站又將如何進一步發揮作用?據介紹,今年底前會(hui) 完成15個(ge) 重點城市超級站建設工作,將數據匯入四川省空氣質量決(jue) 策平台。其次,將充分利用大數據全麵係統分析成都平原、川南、川東(dong) 北地區PM2.5和臭氧前體(ti) 物(VOCs)不同組分的成因與(yu) 來源、分析汙染過程與(yu) 氣象條件間的相互影響,精準判定盆地內(nei) 大氣汙染形成的原因與(yu) 汙染物傳(chuan) 輸路徑。此外,還將對重點排放源、關(guan) 鍵特征汙染物及重點管控對象實施精準管控,有效改善環境質量,並開展預測預報及防控對策成效評估,更好地服務各級黨(dang) 委政府環境管理、環境執法、環境決(jue) 策等工作。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劉依林)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