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國之大計,教育事業基礎牢(民生共話)

發布時間:2023-03-08 11:09:00來源: 人民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過去一年,中國教育公平持續推進、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充分發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大力發展職業(ye) 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創新。

  如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出席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代表委員紛紛暢抒己見。

  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過去五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持續加強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建設,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職業(ye) 教育適應性增強,職業(ye) 院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

  “我國的教育質量實現新提升、教育條件保障也達到了新水平。”細數政府工作報告中沉甸甸的教育答卷,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第五小學教師覃恬靜深有感觸,“拿我們(men) 縣來講,這幾年學校裏的基礎設施建得越來越好,義(yi) 務教育鞏固率不斷提升,順利通過了國家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成長環境有了保障。”

  教育數字化的推進,為(wei) 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重要軟硬件基礎。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龐麗(li) 娟認為(wei) ,教育數字化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新要求。“我們(men) 應當以國家智慧教育平台為(wei) 依托,建設新一代智能化教師研修平台,圍繞教師的學習(xi) 、備課、上課、聽評課等核心業(ye) 務,提供精準學習(xi) 、問題解答、研修培訓等支持服務,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yang) 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她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職業(ye) 教育,這讓我非常振奮。”全國政協委員、河北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副院長張運凱說,“職業(ye) 教育法去年修訂實施,完善了職業(ye) 教育管理體(ti) 製、保障了職業(ye) 教育經費投入。一年來,推進產(chan) 教融合試點城市和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建設工作成效日益顯著。職業(ye) 教育大有可為(wei) 。”

  促進公平均衡發展

  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對科學知識和優(you) 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wei) 迫切。政府工作報告將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高等教育創新等列入今年的重點工作,引發代表委員熱烈討論。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推進,學生擁有更多時間拓寬認知思維、提升綜合能力,這需要學校提供優(you) 質的課後服務。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yu) 管理學院教授杜海峰在調研中發現,中小學課後服務目前仍存在城鄉(xiang) 差異、地區差異等問題。他建議,促進優(you) 質資源均衡,加強課後內(nei) 容共享,實現教育機會(hui) 均等,讓學生能夠公平地享有課後服務資源。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閔行區副區長劉豔認為(wei) ,要充分挖掘學校特色課程資源,豐(feng) 富課後服務內(nei) 容與(yu) 形式,提高學生多元課後服務的參與(yu) 率。“學校要進一步豐(feng) 富德育、科技、勞動等課程,開設社團,拓展活動。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引導和支持,充分發揮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等優(you) 勢,積極推進校際間的聯動合作,有效整合不同學校的課程、師資及各類資源,全麵提升課後服務整體(ti) 水平。”劉豔說。

  “一些地方的基礎教育仍存在‘過度教育’問題,導致學生學習(xi) 興(xing) 趣不高、動力不足,超出了學生正常的生理、心理負荷。”全國人大代表、謝家灣教育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兼總校長劉希婭建議,加大力度推動中小學學習(xi) 方式係統變革,完善家庭、學校、社會(hui) 協同育人機製,優(you) 化學習(xi) 生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築基強基科學育才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深入實施“強基計劃”和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ang) 計劃,建設288個(ge)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ang) 基地,接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在增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方麵,報告還提出,發揮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

  “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中之重。”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說,高校要積極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根據人才培養(yang) 特點分類施策,為(wei)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貢獻力量。“在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ang) 方麵,要厚植專(zhuan) 業(ye) 基礎,加強交叉、前沿學科引導。對當下急需解決(jue) 的複雜工程問題,加大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力度,將學生創新能力與(yu) 工程實踐相結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械與(yu) 電子信息學院院長丁華鋒建議,高校可以探索“雙元製”教學模式,即校企雙方一方負責理論教學、一方負責實操培訓,雙方均是教學主體(ti) 。這樣能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滿足企業(ye) 用工需求。

  教育大計,教師為(wei) 本。推動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ye) 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師隊伍。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教師特別是鄉(xiang) 村教師工資待遇。農(nong) 村的現代化離不開鄉(xiang) 村教育的發展,而鄉(xiang) 村教師的素養(yang) 直接影響著鄉(xiang) 村教育的質量。”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蘭(lan) 臻認為(wei) ,城鄉(xiang) 教育事業(ye) 從(cong) 基本均衡邁向優(you) 質均衡,需要從(cong) “物的建設”轉向“人的發展”,特別是要從(cong) 名師資源培養(yang) 、學校文化構建等方麵綜合施策,為(wei) 鄉(xiang) 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