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全國人大代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3-03-09 16:47:00來源: 新華日報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

  連日來,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的江蘇代表認真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家聯係實際學、融會(hui) 貫通學,更加深刻感悟到總書(shu) 記對一係列重大問題的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更加深刻感悟蘊含其中的辯證思維和係統觀念,更加深刻感受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的責任之重、任務之重。

  大家一致表示,將以當表率、做示範、走在前的果敢擔當,上下一心、真抓實幹、奮發進取,為(wei) 譜寫(xie) “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實現良好開局。

  端牢·築牢

  糧食飯碗必須端牢,製造業(ye) 必須築牢。總書(shu) 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用“兩(liang) 個(ge) 必保”深刻指出糧食安全和製造業(ye) 發展的重要性。他說,一個(ge) 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必須靠自己解決(jue) 這兩(liang) 個(ge) 問題,不能“一招鮮吃遍天”,缺了哪一項國際市場都保不了我們(men) 。

  端牢、築牢,蘊含著發展與(yu) 安全的辯證法。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硬道理。

  寸土寸金的蘇州,為(wei) 承擔保障糧食安全、守護魚米之鄉(xiang) 之責,始終嚴(yan) 守耕地紅線,將稻田麵積穩定在百萬(wan) 畝(mu) 。“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蘇州市市長吳慶文代表介紹,下決(jue) 心、大投入,持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nong) 田,切實把地力提升起來、把農(nong) 田水利設施完善起來,確保蘇州寶貴的農(nong) 田都成為(wei) 旱澇保收、穩產(chan) 高產(chan) 的“噸糧田”。

  鹽城是糧食主產(chan) 區,糧食產(chan) 量約占全省1/5,為(wei) 全省乃至全國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鹽城是農(nong) 業(ye) 大市,農(nong) 業(ye) 是鹽城大事,加快農(nong) 業(ye) 強市建設是責任所係、發展所需、百姓所盼。”鹽城市市長周斌代表表示,將堅決(jue) 抓牢“穩產(chan) 保供”頭等大事,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抓數量提質量,高質量糧食生產(chan) 抓麵積擴產(chan) 能,高品質食物供給抓多元增效益,著力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全力打造東(dong) 部沿海大糧倉(cang) 。

  製造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基礎,實體(ti) 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you) 勢的重要支撐。“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製造業(ye) 。”總書(shu) 記的叮囑,擲地有聲、力重千鈞。

  在重點領域、關(guan) 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總書(shu) 記對江蘇製造業(ye) 發展寄予厚望。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如火如荼,一定要搞好統籌規劃,搞清楚市場有多大、風險在哪裏,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軍(jun) 深入,最後卻被人兜了底。製定產(chan) 業(ye) 政策、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都要穩慎。既要抓住機遇順勢而上,也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guan) 係……在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hui) 上,總書(shu) 記深入分析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喜與(yu) 憂”,備豫不虞、語重心長。

  “製造業(ye) 的核心就是創新,就是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代表聯係行業(ye) 發展實際,認真學習(xi) 、深入領會(hui) 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思考更加深入。“推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必須強化企業(ye) 主體(ti) 地位,發揮企業(ye) 作為(wei) 科技創新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的作用,形成創新成果研發、轉化、應用的閉環。”高紀凡表示。

  天合光能是全球光伏智慧能源領軍(jun) 者,創建了光伏科學與(yu) 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光伏產(chan) 品效率方麵25次創世界紀錄,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居行業(ye) 第一。“將充分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ye) 引領支撐作用,當好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開路先鋒,推動企業(ye) 發展始終走在行業(ye) 前列、行業(ye) 發展始終走在全球前列。”高紀凡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質·量

  “我們(men) 談高質量發展,不談新發展理念不行。”

  “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總書(shu) 記在江蘇代表團和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hui) 上都談到高質量發展,足以見得對這個(ge) “首要任務”的重視程度之高。

  經濟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高質量發展體(ti) 現在方方麵麵。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既符合我國發展實際,也遵循了經濟發展規律。對於(yu) 江蘇而言,同樣需要辯證認識、科學統籌二者之間的關(guan) 係。

  “沒有‘質’就不會(hui) 有‘量’,離開了‘量’也談不上‘質’。”淮安市市長史誌軍(jun) 代表介紹,按照省委對蘇北提出的跨越趕超要求,淮安明確了在省域內(nei) 速度與(yu) 質量、在長三角中特色與(yu) 功能、在全國發展中實力與(yu) 排名“三個(ge) 跨越趕超”。當前,全市上下持續掀起項目攻堅熱潮,安排220個(ge) 重大項目;著力提高新型工業(ye) 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水平,打造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縣域經濟板塊;不斷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優(you) 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和片區功能定位,著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代表們(men) 表示,對一個(ge) 地區而言,不僅(jin) 要注重做大做強經濟總盤子,還要高度關(guan) 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研發投入占比、生態環境等體(ti) 現質量和效益的指標,時時處處對標對表高質量發展的各項要求。

  常州迎來城市能級提升的“快車道”和“窗口期”,全市上下正在發揮核心優(you) 勢、放大比較優(you) 勢、增創競爭(zheng) 優(you) 勢,把不可多得的發展之“勢”轉化為(wei) 不可替代的競爭(zheng) 之“能”。

  力爭(zheng) 到2025年,新能源產(chan) 業(ye) 規模、資本市場市值“兩(liang) 個(ge) 超萬(wan) 億(yi) ”,高新技術企業(ye) 突破8000家,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占比達到3.5%,全體(ti)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萬(wan) 元……“城市能級決(jue) 定城市核心競爭(zheng) 力、輻射帶動力和價(jia) 值創造力,我們(men) 聚力鞏固增長勢頭、讓奮進步伐更加穩健,聚力打造新能源之都、讓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更加凸顯,聚力科技自立自強、讓創新動能更加強勁,聚力拓展空間格局、讓樞紐地位更加鮮明,聚力提升城鄉(xiang) 品質、讓城市形象更有魅力,聚力推進共同富裕、讓民生福祉更加厚實,聚力築牢安全底板、讓善治內(nei) 涵更加豐(feng) 富。”常州市市長盛蕾代表介紹,通過高質量的發展,不僅(jin) 滿足一城一域生產(chan) 生活之所需,更輻射周邊更多城市、服務更大區域之所需,真正體(ti) 現城市價(jia) 值、城市擔當。

  不必·必定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應有之義(yi) 。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總書(shu) 記再次提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不必”,講的是精神境界;“必定”,說的是曆史擔當。代表們(men) 表示,實際工作中,需要把握好當前和長遠、整體(ti) 和局部、顯績和潛績等關(guan) 係,一步一個(ge) 腳印幹出過硬業(ye) 績,讓各項工作經得起“民意閑談”、經得起“時間沉澱”、經得起“曆史檢驗”。

  “七虎”爭(zheng) 雄、“八龍”過江,南通在大格局中演繹發展的大氣候、創造發展的新境界。“隨著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等重大戰略更大力度推進,省內(nei) 區域協調發展布局更高水平實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更快節奏建設,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更富成效突破,南通進入新一輪發展黃金機遇期。”南通市市長吳新明代表坦言,越是發展形勢好,越是要行穩致遠,從(cong) 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跑好新征程的“接力棒”。

  大力度改革開放、寬領域融入蘇南、深層次接軌上海,正是南通的“全局觀”“定位圖”。眼下,南通登高望遠、敢為(wei) 人先,在實現做大總量、提升質量、調優(you) 結構“三大目標”上全麵發力,在提升創新、產(chan) 業(ye) 、交通、城市“四大能級”上持續用力,在激發跨江融合、優(you) 江拓海、園區擴能“三大動力”上精準著力,不斷把潛在優(you) 勢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發展勝勢,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滄桑巨變”。

  作為(wei) 全省南北共建園區“領頭羊”,蘇宿工業(ye) 園區綜合考核實現“十二連冠”,凝聚著多年來蘇州、宿遷一批又一批兩(liang) 地幹部的智慧和心血,正是“不必”和“必定”的生動詮釋,堅定了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的信心和決(jue) 心。

  “將與(yu) 蘇州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實現優(you) 勢互補、促進合作共贏、增進民生福祉,瞄準‘國內(nei) 一流區域跨界合作園區’目標定位,將蘇宿工業(ye) 園區打造成為(wei) 共建園區中的典範、南北合作的樣板、兩(liang) 地交流合作的橋梁紐帶和重要窗口。”宿遷市市長陳忠偉(wei) 代表介紹,宿遷正在推動全市南北共建園區“1+5”聯動發展,全力放大南北共建成效,匯聚跨越趕超的強大合力。(黃 偉(wei)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