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平委員:因地製宜實施“南溝模式” 助推黃土高原鄉村振興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吳超、鄒星)“延安‘南溝模式’在陝北黃土丘陵溝壑區探索出一條兼顧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延安精神的生動實踐案例。”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長、陝西省科學院副院長陳怡平在提案中建議,在黃土高原因地製宜實施“南溝模式”。
陳怡平介紹,黃土高原地區總麵積大約 64 萬(wan) 平方公裏,但因其土質疏鬆,溝壑縱橫,長度大於(yu) 500 米的溝道有 27 萬(wan) 多條,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wei) 嚴(yan) 重的區域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餘(yu) 年的治理,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截至2020年,黃土高原植被覆蓋度增加至65%,該區域土壤水分承載力已經達到閾值上限。
“未來如何保持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如何讓當地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些都是新時代亟待解決(jue) 的社會(hui) 命題。”談及從(cong) 事黃土高原生態治理與(yu) “南溝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模式”研究的初衷,陳怡平感慨萬(wan) 千。他希望能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為(wei) 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探索出一條兼顧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4年以來,陳怡平作為(wei) 首席科學家,承擔中國科學院《黃土高原治溝造地與(yu) 農(nong) 業(ye) 發展模式》和科技部《水土流失型區域氮磷麵源汙染阻截技術與(yu) 產(chan) 品研發》重點研發項目,帶領團隊紮根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
通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陳怡平團隊探索出了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最優(you) 土地整治模式,創新了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鄉(xiang) 村可持續振興(xing) 模式:即山頂削峁建盆地,發展果業(ye) 和藥材生態園;山腰構建草灌複合生態係統;山下適當治溝造地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小流域源頭科學建設水庫,為(wei) 山上藥果園區和設施農(nong) 業(ye) 提供滴灌水源,構建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山水林田湖生態景觀格局。
“‘南溝模式’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模式。”陳怡平介紹,南溝村把全村 22500 畝(mu) 撂荒地與(yu) 山頂林地進行流轉,開始嚐試削峁建塬,重塑景觀格局,逐步實現了景觀多樣化、生態經濟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人民福祉化,塑造了黃土高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典範。
“‘南溝模式’也是一種內(nei) 涵式黃土高原治理新模式。”陳怡平認為(wei) ,實施景觀改造,短期對生態環境有較大直觀的破壞,現象是破壞了植被,但本質是更加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和農(nong) 業(ye) 氮磷麵源汙染。另外,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實施“南溝模式”,不但可以增加糧食產(chan) 量,還可因地製宜發展農(nong) 村經濟,提高農(nong) 民收入,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從(cong) 南溝村的蝶變,我們(men) 可以看到陝北黃土高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希望。”陳怡平說,“‘南溝模式’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黃土高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起到了引領與(yu) 示範效應。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因地製宜實施‘南溝模式’,重塑生態景觀格局,是新時代黃土高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必由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