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2023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發展動能活力迸發

發布時間:2023-03-13 10:14:00來源: 山西日報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ye) 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近年來,我省堅持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雙輪驅動,著力發揮科技體(ti) 製重塑性改革的獨特優(you) 勢,加速融會(hui) 融通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入推進科技體(ti) 製改革三年攻堅,不斷深化“揭榜掛帥製”“驗收備案製”等改革。開辟科研經費撥付“綠色通道”,開展科研經費“包幹製”試點,推出科研人員減負1.0、2.0、3.0升級版,用心用力為(wei) 科研人員賦權鬆綁,真正把創新驅動戰略落到實處。

  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改革導向日漸凸顯

  2022年10月26日,由山西醫科大學藥學院李青山教授牽頭研發的擁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國家Ⅰ類化學新藥“LM49片”,曆經16年的艱苦攻關(guan) ,終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臨(lin) 床試驗批準書(shu) ,實現了我省自主原創新藥曆史性突破,也是我國在治療糖尿病腎病創新藥物研發方麵取得的重大進展。

  作為(wei) 科研團隊核心成員,馮(feng) 秀娥深刻感悟到各級黨(dang) 委政府對原始創新的高度重視、寬容和支持。她表示:“16年的攻關(guan) ,雖終有成功的喜悅,但更多的是不斷的挫折、失敗和麵對破解生命科技難題的困惑與(yu) 無力,正是科技主管部門的相陪、支持和不棄,給了我們(men) 動力和信心,這個(ge) 新藥的創製正是我省容錯機製的生動實踐。”

  為(wei) 了取得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我省持續打造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把培養(yang) 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2022年,基礎研究項目支持青年科學家比例一次性上調到60%,設置傑青優(you) 青專(zhuan) 項,支持傑青優(you) 青人才培育38人。在28個(ge) 科技重大專(zhuan) 項中探索實行“雙主持人”製,設立11個(ge) 青年技術掛帥人;啟動科技人才團隊專(zhuan) 項,新布局建設72個(ge) 科技創新人才團隊,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持續壯大。

  通過改革,我省創新生態取得積極成效:科研經費管理更加尊重科研規律,科研人員有了更大的經費使用權和技術路線決(jue) 定權;科研人員從(cong) 不必要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保障了科研時間,可以心無旁騖地潛心科學研究;從(cong) 事科研工作有了更大成就感和獲得感,激發了創新創業(ye) 活力。隨著政策體(ti) 係與(yu) 平台建設的日益完善,我省優(you) 質科技成果不斷湧現。2012年以來,我省共有40項優(you) 秀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特別是2021年我省10個(ge) 項目獲國家獎,其中主持完成2項,參與(yu) 完成8項,取得近10年來最好成績。我省技術交易市場規模逐步擴大,技術合同交易總額穩步提升,從(cong) 2012年的124.16億(yi) 元提升到2021年的521.81億(yi) 元,增長到4倍。一批有影響的科技成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麵對不斷變化的創新需求,省科技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我省將進一步堅持實踐標準,完善領軍(jun) 人才發現機製和項目團隊遴選機製,優(you) 化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專(zhuan) 項,加大激勵力度,對領軍(jun) 人才實行人才梯隊配套、科研條件配套和管理機製配套。鼓勵支持科研人員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ye) 之間雙向流動。

  企業(ye) 的“出題者”作用不斷凸現

  近日,在呂梁市一家大型煤礦的百米礦井深處,一套長150米的快速掘進高端成套裝備正在作業(ye) ,通過一鍵操作實現掘進、支護、運輸自動化連續作業(ye) ,單月最高進尺提高至500米,掘進速度比傳(chuan) 統工藝提高2倍,作業(ye) 人員減少三分之二,有效破解了采、掘失衡的關(guan) 鍵性難題,標誌著智能化快掘係統在我省複雜地質條件的應用取得曆史性突破。目前,這套國內(nei) 首套高階智能快速掘進係統,已在山西礦區完成工業(ye) 性試驗並順利通過國家首批智能化示範建設煤礦現場驗收,將在我國更多地質條件複雜的煤礦推廣應用。

  2022年以來,我省堅持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把創新平台建設作為(wei) 集聚科技資源的重要抓手,聚焦國家急需和山西所能,推動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正式設立,首次實現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ti) 係;推動國家第三代半導體(ti) 技術創新中心(山西)、先進計算太原中心成功獲批並實體(ti) 化運營,太重智能采礦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躋身全國重點實驗室行列,為(wei) 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和數字經濟布局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推動“高速飛車”項目成功首航,實現國際首次對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係統全尺寸、全流程的集成試驗。新建智慧交通、黃河、後稷3家省實驗室,培育認定34家省新型研發機構、39家省技術創新中心,層級多樣、品類齊全的創新平台體(ti) 係基本形成。

  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我省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發揮政府職能,精準施策賦能企業(ye) 科技創新,強化企業(ye) “出題者”作用,企業(ye) 主持科技重大專(zhuan) 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占70%以上。2022年,我省製定《強化市場主體(ti) 倍增科技創新支撐的若幹措施》和《省高新技術企業(ye) 認定管理實施辦法》,滾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ye) 倍增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ye) 300餘(yu) 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ye) 5294家。首次實施省科技金融專(zhuan) 項158項,投入資金966.8萬(wan) 元,撬動金融資本9億(yi) 元。積極推動普惠性政策的落實,全省科技類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總額較上年增長53.4%,相當於(yu) 為(wei) 企業(ye) 新增科技投入325.31億(yi) 元。

  從(cong) 2019年開始,我省以“揭榜掛帥”方式布局實施了96項省級科技重大專(zhuan) 項,一些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解決(jue) 了企業(ye) 技術創新急需。下一步,我省將開展科技支撐“兩(liang) 個(ge) 基本實現”專(zhuan) 項行動,進一步優(you) 化科技重大項目凝練生成機製,貫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試點重大項目省市聯動,聚焦建強重點產(chan) 業(ye) 鏈和特色專(zhuan) 業(ye) 鎮,圍繞綠色低碳、新材料、通用航空等領域,再分類布局20項以上科技重大專(zhuan) 項和100項以上重點研發項目,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力爭(zheng) 形成一批填補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技術空白、走在全國前列的創新成果。

  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的創新格局正在形成

  我省始終堅持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的重要遵循,集中省內(nei) 外產(chan) 學研優(you) 勢力量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2022年我省爭(zheng) 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金2.04億(yi) 元,中央引導地方發展基金1.3億(yi) 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461項,資助額度達1.81億(yi) 元,創曆史新高。聚焦十大重點產(chan) 業(ye) 鏈和十大特色專(zhuan) 業(ye) 鎮,投入3.7億(yi) 元財政資金,立項實施28個(ge) 科技重大專(zhuan) 項和130個(ge) 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推動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2022年,省科技廳和各市科技局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積極作為(wei) 、各顯身手,太原市出台支持高新技術企業(ye) 和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發展若幹政策,塑造大中小科技企業(ye) 融通發展的創新格局;大同市組建駐京招商引智工作專(zhuan) 班,積極承接京津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朔州市把新能源作為(wei) 轉型突破口,加強新型儲(chu) 能技術攻關(guan) 、應用示範和產(chan) 業(ye) 化推廣;忻州市聚焦特色專(zhuan) 業(ye) 鎮建設,組建高端法蘭(lan) 鍛造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呂梁市首次設立4000萬(wan) 元“校地合作產(chan) 業(ye) 科技引導專(zhuan) 項資金”,以項目化方式,引導企業(ye) 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晉中市深化科研項目“業(ye) 主製+項目經理製+技術總師負責製”和科研項目經費“包幹製”改革,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不斷深化;陽泉市試點推行“企業(ye) 創新積分製”,精準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優(you) 質企業(ye) 集聚賦能;長治市聚焦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製定支持科技成果轉化補助實施細則,技術合同成交額較上年同期增長32.7%;晉城市實行科技特派員“保姆式”入企服務行動,高新技術企業(ye) 增速全省第一;臨(lin) 汾市大力實施“市長創新獎”,R&D經費投入同比增長41.8%,增幅全省第一;運城市製定《用事業(ye) 編製為(wei) 科技創新平台引進人才的實施方案》,建立150人規模的編製周轉池,走出科技人才引進新路子等等。

  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如何促進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進一步打好區域創新交流合作攻堅戰,仍是我省持續優(you) 化創新生態的重要內(nei) 容。我省將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加強科技政策與(yu) 其他政策的統籌協調,堅守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的定位,深入實施科技體(ti) 製改革三年攻堅,持續打造更具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一是深化科研經費和項目管理方式改革,出台我省關(guan) 於(yu) 完善科技激勵機製的實施意見,用好“揭榜掛帥”“賽馬製”“裏程碑製”,調動全社會(hui) 智力潛能,以最快速度找到方案並破解難題。二是深化科技人才評價(jia) 改革,探索構建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最大限度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釋放發展潛力。三是改革完善科技獎勵製度,建立健全激勵自主創新、促進成果轉化、突出價(jia) 值導向、強化公開公平公正的獎勵機製,構建符合科技發展規律和我省省情的科技獎勵製度,更好激發創新潛力活力。
(記者沈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