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山東從碳足跡應看到更大國際市場機遇

發布時間:2023-03-14 15:12:00來源: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最近,山東(dong) 的“碳”領域又有新動靜:出台《山東(dong) 省產(chan) 品碳足跡評價(jia) 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對重點工業(ye) 產(chan) 品進行碳足跡評價(jia) 。明確2023年將完成鋼鐵、電解鋁、水泥、化肥、塑料行業(ye) 100家重點企業(ye) 產(chan) 品碳足跡核算;2024年完成有機化學品、橡膠輪胎、燒堿等行業(ye) 200家重點企業(ye) 產(chan) 品碳足跡核算;2025年完成300家重點企業(ye) 產(chan) 品碳足跡核算,初步實現碳足跡標識國內(nei) 國際互認。

  細讀這份文件,除了能清晰看到山東(dong)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決(jue) 心外,還能嗅得到其著力提升產(chan) 品綠色低碳水平和服務供給能力、深入參與(yu) 國際市場競爭(zheng) 的氣息。尤其在歐盟的“碳關(guan) 稅”即將試運行之時,更讓人深切感受到,降碳不隻是環境問題,更是經濟問題。推動重點產(chan) 品出口,提升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國際市場競爭(zheng) 力,也是開展碳足跡評價(jia) 的目標之一。

  碳足跡是指人類在生產(chan) 生活中,直接或間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ti) 的總量。計算的是一件產(chan) 品在原料、製造、運輸、銷售、使用、廢棄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所產(chan) 生的碳排放,這不僅(jin) 包括產(chan) 品本身,也包括其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等關(guan) 聯範圍的碳排放。通俗地理解,碳足跡能準確反應生產(chan) 或使用一個(ge) 產(chan) 品、服務的溫室氣體(ti) 排放。

  目前,國際上已有美國、加拿大等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相繼立法或出台相關(guan) 政策,在食品、電子等產(chan) 品中推廣使用產(chan) 品碳標簽。歐盟的“碳關(guan) 稅”(CBAM)也將從(cong) 今年10月試運行,2023年至2026年為(wei) 過渡期,從(cong) 2027年開始全麵征收。屆時歐盟將向鋼鐵、鋁、水泥、化肥、電力以及氫能等行業(ye) 進口商征收額外稅收,以彌補歐盟企業(ye) 因嚴(yan) 格減排措施造成的損失。

  這對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地區、行業(ye) 企業(ye) 來說,無論為(wei) 了推動經濟結構綠色低碳轉型,還是為(wei) 了應對國際低碳貿易措施和要求,碳足跡、碳標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wei) “剛需”。

  從(cong) 國內(nei) 市場的反饋看,鋼鐵行業(ye) 很快做出了反應。去年5月,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鋼鐵行業(ye) 環境產(chan) 品聲明(EPD)平台建立,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表示,平台將依據國際統一的核算標準,披露鋼鐵產(chan) 品從(cong) 礦石原料到鋼鐵生產(chan) 到使用加工以及回收利用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碳排放碳足跡。由此滿足全價(jia) 值鏈綠色低碳數據需求,應對國際各種碳稅體(ti) 係。今年2月,鋼鐵行業(ye) EPD平台發布了國內(nei) 第一張車輪產(chan) 品碳足跡“身份證”。

  從(cong) 山東(dong) 此次出台的政策看,是山東(dong) 統籌考慮能源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運輸結構的現狀後,精心設計的任務書(shu) 。選取鋼鐵、電解鋁、水泥、化肥、塑料等行業(ye) 企業(ye) 率先開展碳足跡核算應用,並逐步擴大到有機化學品(含甲醇、合成氨等)、橡膠輪胎、燒堿等產(chan) 品和製造業(ye) 龍頭企業(ye) ,基本完成600家重點企業(ye) 產(chan) 品碳足跡核算。到2025年,產(chan) 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製度基本健全,排放因子數據集和核算模型不斷完善,初步實現多邊碳足跡標識互認,國際合作交流進一步拓展。

  對企業(ye) 來說,開展碳足跡評價(jia) 不隻是適應國外市場規則的被動之舉(ju) ,更應該視之為(wei) 工具和契機。將碳排放納入生產(chan) 運營管理工作中,綜合考慮能源結構、產(chan) 業(ye) 布局、低碳節能技術改造、供應鏈管理等要素,在從(cong) 容應對市場和政策的要求之餘(yu) ,優(you) 化生產(chan) 流程,打好自身綠色低碳轉型的主動仗。

  當前,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已經從(cong) 政治呼籲走向具體(ti) 實施,各國分別製定了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碳排放的口子越紮越緊是大勢所趨,躲避解決(jue) 不了問題。唯有積極主動抓住當前這個(ge) 窗口期,主動、全麵、係統地應對全球碳中和競爭(zheng) 新規,才能有效提升產(chan) 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加快推進“雙碳”進程。(陳曉婉)

  (責編:聶俊穹、劉穎婕)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