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吃飯很方便,價格也能接受”

發布時間:2023-03-15 09:5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午12點,前麻地溝村的村委會(hui) 大院裏漸漸熱鬧了起來。一個(ge) 個(ge) 上了年紀的村民,循著四溢的飯香,步入院內(nei) 的老年餐廳。裏麵四五張桌子,頓時坐得滿滿當當,有人正就著菜嚼著花卷,有人正端著碗,吃著長長的扯麵。80多歲的村民丁彥清帶著老伴,正與(yu) 幾個(ge) 老熟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

  “味道好!吃得舒服。”丁彥清豎起大拇指,為(wei) 村裏的餐廳點讚。

  前麻地溝村是位於(yu) 山西忻州市河曲縣沙坪鄉(xiang) 的一個(ge) 半山村,山大溝深,村裏戶籍人口不到400人。不僅(jin) 大半年輕人都外出務工,還有不少老人也陪著子女去了城市。餘(yu) 下二三十個(ge) 丁彥清一樣的老人,子女不在身邊,腿腳也不方便。一日三餐,全靠自己做,時間長了,吃飯竟成了個(ge) 麻煩事。

  2022年3月,河曲縣委縣政府投入750萬(wan) 元作為(wei) 建設運營費用,在部分村內(nei) 利用紅白理事會(hui) 、廢舊學校等閑置場所,經過裝修改造,開設了麵向60歲以上老人的餐廳,前麻地溝村成了首批試點。

  吃得到底咋樣?“有肉有菜,你瞧瞧。”記者看到,丁彥清的桌上熱氣騰騰,既有豬肉燴菜、小炒肉這樣的“硬菜”,也有涼拌黃瓜這樣的涼菜,葷素搭配合理。看到記者,一旁的村民丁培榮也搶著說:“每周還有一頓排骨呢!早餐有稀飯、雞蛋,還有油糕、蓧麵,天天換著花樣來!”

  61歲的丁培榮因為(wei) 意外,臂膀有殘疾。而老伴在家要看孫子,常常沒時間做飯。如今村裏有了餐廳,兩(liang) 人輪流來吃飯,另一個(ge) 人則有了時間能照看孩子。“可是解決(jue) 了我們(men) 這些老年人的難題嘍!”丁彥清與(yu) 丁培榮異口同聲。

  “我們(men) 辦農(nong) 村老年餐廳,目的是為(wei) 了解決(jue) 村裏老人的吃飯麻煩問題。但同時注重精準施策,避免泛福利化。”河曲縣民政人社局副局長賈永介紹,財政補貼後,每個(ge) 老人一天三頓飯,一共隻需9元錢,平均每月花費不到300元。“對於(yu) 80歲以上老人、重度殘疾人、孤兒(er) 、無人撫養(yang) 兒(er) 童等特殊群體(ti) ,則會(hui) 在標準基礎上每餐再補貼1元錢。”

  在餐廳,記者看到廚房操作間窗明幾淨,從(cong) 外觀看一覽無餘(yu) 。大廳牆角,有攝像頭實時監控餐廳整體(ti) 運行情況,進門處還有人臉識別的打卡機。桌子旁,放置了幾個(ge) 消毒櫃,寫(xie) 著一個(ge) 個(ge) 村民姓名,方便老年人自帶碗筷。

  “監管部門可以隨時線上查看每個(ge) 村的老年餐廳情況,確保用餐規範有序,環境幹淨衛生。平時,還有專(zhuan) 門的村民監管員負責場所維護。”沙坪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王瑞軍(jun) 說。

  在8公裏外的沙坪鄉(xiang) 武家莊村,記者看到,當地把廢舊的學校教室改建成了老年餐廳。餐廳旁,有棋牌室、文藝活動室,裏麵架子鼓、音響等器材齊備。如今,62歲的村民武朋富常常在吃完午飯後,約上幾個(ge) 老朋友,在隔壁打打牌,曬曬太陽。

  “吃飯很方便,價(jia) 格也能接受。以前,一個(ge) 人住著,農(nong) 忙幹活時,還得抽空回家做飯。現在有了餐廳,需要時能送上門呢,節省下不少時間。”武朋富笑著說。

  此外,河曲縣因村施策,對於(yu) 一些人口居住分散與(yu) 規模小的村,倡導推行“好鄰居助老餐桌”模式。由愛心農(nong) 戶自己提供場所,每服務1位老人,政府每月補貼農(nong) 戶250元,鼓勵鄰裏互助解決(jue) 吃飯難問題。

  “我們(men) 全縣已經啟動運行了30多個(ge) 行政村的老年餐廳,預計到今年6月底,全縣183個(ge) 行政村將實現老年餐廳覆蓋,並在實踐中完善更多的措施,為(wei) 老人提供貼心服務。”賈永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4日 14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