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環評保障 推動綠色發展
核心閱讀
環境影響評價(jia) 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對於(yu) 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門做精做優(you) 環評服務,確保環評審批質量,推動綠色發展。
2月18日,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輸水總幹線出口,隨著多臂鑿岩台車啟動鑽孔施工,工程正式進入出口段主體(ti) 隧洞施工階段。這個(ge) 總投資達582.35億(yi) 元的重大項目2022年7月正式開工,建成運行後將連接起三峽工程與(yu) 南水北調工程,進一步打通長江向北方輸水通道。“如果沒有生態環境部門在環評服務保障方麵的支持,引江補漢工程如期開工難以實現。”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關(guan) 負責人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jue) 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隻要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wei) 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2022年4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要求,要全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發揮有效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保障,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建設美麗(li) 中國。
守住生態環境底線,提高審批質量效率,提升審批服務水平。2022年全年,全國審批環評文件約12.3萬(wan) 個(ge) ,涉及投資同比增幅明顯。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切實依法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保障,持續做好生態環境準入,把環評服務保障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全力推動重大工程、水利及交通等基礎設施、煤炭保供等重大投資項目加快落地,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
在保障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推動重大項目盡快落地,優(you) 化簡化環評文件編製
重大項目是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環評審批是建設項目依法開工建設前必須完成的重要一環。各地生態環境部門狠抓重大項目環評服務保障,在保障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推動重大項目盡快落地,為(wei) 穩定經濟大盤發揮重要作用。
持續完善環評審批“三本台賬”,建立重大項目“綠色通道”。
“三本台賬”即國家、地方、利用外資三個(ge) 層麵重大項目台賬。每年年初,生態環境部商請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家能源局等多家單位,提供當年需要做好環評支持服務的重大項目清單,對清單內(nei) 項目建立專(zhuan) 門調度和推進機製。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參照“三本台賬”,建立重大投資項目環評管理台賬。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重大投資項目,實施即報即受理即轉評估,在法定審批期限內(nei) 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
引江補漢工程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生態環境部依托“三本台賬”全力服務其項目環評。從(cong) 2021年9月開始,生態環境部相關(guan) 司局和單位多次到現場進行踏勘,邀請專(zhuan) 家現場指導,召開調度會(hui) 、座談會(hui) 10餘(yu) 次,協調解決(jue) 相關(guan) 問題。2022年4月,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組織有關(guan) 勘察設計單位編製《引江補漢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生態環境部立即受理,開辟綠色通道,加快環評批複進程,確保工程盡早開工建設。
優(you) 化簡化環評文件編製,同類項目“打捆”審批。
“‘打捆’審批,環節少了,速度快了。”拿到環評批複後,山東(dong) 臨(lin) 清市佩嘉軸承公司項目負責人劉登旺說。佩嘉軸承等4家軸承企業(ye) 一同辦理環評,從(cong) 著手辦理到拿到批複,用了不到1個(ge) 月時間。
山東(dong) 省出台規定明確,同類項目環評“打捆”審批,多個(ge) 項目共同編製1本環評報告,開展1次基礎調查,進行1次審批,就能同時取得環評批複。“‘打捆’審批後,報告內(nei) 容共享率達到60%,編製成本降低約30%,審批時間壓縮20%。”山東(dong) 省生態環境廳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生態環境部堅定不移推進“放管服”改革,積極開展環評審批方式改革試點,充分運用“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為(wei) 建設單位在項目立項、可研論證階段提供決(jue) 策指導,優(you) 化簡化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項目環評文件內(nei) 容,最大程度地為(wei) 項目推進節省時間。
規範環境影響報告表編製,“名錄之外無環評”。
為(wei) 持續激發市場活力,生態環境部指導地方落實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規範環境影響報告表編製,對降低的51個(ge) 二級行業(ye) 環評類別和取消的40個(ge) 二級行業(ye) 登記表的項目,明確“名錄之外無環評”。取消、簡化的項目主要涉及環境影響因子單一、環境治理措施成熟、環境風險可控的行業(ye) ,以中小微企業(ye) 為(wei) 主。
以“環評審批服務單”“遠程會(hui) 診”等方式,做精做優(you) 環評服務
環評工作專(zhuan) 業(ye) 性很強。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提前介入、主動服務、積極推動,做精做優(you) 環評服務,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通過提供“環評審批服務單”等方式,“點對點”服務。
“為(wei) 幫助你單位加快編製保供煤礦環評文件,已指定專(zhuan) 人對接服務、提供技術指導。你單位遇到環評手續辦理方麵的問題,可致電聯係人,我們(men) 將積極協調指導。”前不久,陝西子長市一家礦業(ye) 公司收到一張特別的服務單。
這張由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印發的保供煤礦環評審批服務單上,寫(xie) 明了煤礦環評審批和技術評估部門的聯係人姓名、聯係方式。在服務措施一欄中,相關(guan) 政策的重點內(nei) 容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類似的服務單,陝西省內(nei) 34個(ge) 煤炭保供項目都收到了,便於(yu) 隨時溝通、提供幫扶。”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有關(guan) 負責人說。
“環評審批服務單”由環評審批部門提供給重大投資項目建設單位。“通過‘環評審批服務單’,以‘點對點’的服務方式,讓建設單位對需不需要做環評、做什麽(me) 類別的環評以及做環評時應注意的相關(guan) 政策心中有數,既依法履行義(yi) 務,又不走彎路。”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jia) 與(yu) 排放管理司司長劉誌全表示。
專(zhuan) 家為(wei) 基層單位和小微企業(ye) “遠程會(hui) 診”,“心貼心”答疑。
“煤電企業(ye) 在廠外新建一個(ge) 應急灰場,用於(yu) 火電廠副產(chan) 物粉煤灰、脫硫石膏等中轉、暫存,是否需要辦理環評手續?”不久前,福建省泉州市一家企業(ye) 急切地把自己的疑問發在全國環評技術評估服務谘詢平台上。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迅速給出細致答複,建議企業(ye) 編製環境影響報告表,選址、建設、運行等要符合相關(guan) 技術要求。
谘詢服務直通基層。生態環境部利用全國環評技術評估服務谘詢平台,為(wei) 基層單位和小微企業(ye) “遠程會(hui) 診”、答疑服務2000多次。
各地創新舉(ju) 措,落實環評保障。四川采取一係列措施提前介入、超前服務,江蘇出台一批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服務指南服務企業(ye) ,河北、雲(yun) 南開展“環評服務百日攻堅”等,福建依托生態環境親(qin) 清服務平台提供在線問診等服務……
不斷提升源頭預防效能,確保環評審批質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該提速的提速,該限批的限批。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始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環評的源頭預防效能,守護綠水青山。
守住底線,突出重點,確保環評審批質量。
2022年6月,江蘇蘇州市某塑膠材料公司打算在南通市崇川區建設一個(ge) 色母粒生產(chan) 項目,計劃投資2億(yi) 元。“項目還在招引階段,符不符合環保要求、能不能批已經是我們(men) 要考慮的問題。”南通市生態環境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經過嚴(yan) 格審核,發現這一項目不符合崇川經濟開發區產(chan) 業(ye) 定位和生態環境準入要求,最終沒有通過環評審批。
對不符合環評審批條件的項目,堅決(jue) 不批。2022年,江蘇省否決(jue) 了汙染物高排放項目140多個(ge) ,投資額約600億(yi) 元。
對涉及生態環境敏感區的重大項目,重點指導優(you) 化調整選線、主動避讓,確實無法避讓的,要求采取無害化穿(跨)越等方式;對涉及居民區的交通項目,強化對噪聲汙染的防治;對水利水電等重大項目,要求采取棲息地保護、建設過魚設施等生態環保措施;嚴(yan) 格“兩(liang) 高”項目環評審批,推進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嚴(yan) 格審查審批,不斷提高環評質量與(yu) 效力。
落實責任,嚴(yan) 防違法,加強環評事中事後監管。
山西呂梁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高建峰與(yu) 工作人員一道,來到山西一家礦業(ye) 公司的發電站。正在調試設備的現場負責人說:“上級公司批複的尾氣脫硝設備資金下達後,我們(men) 按環評要求配齊設備。順利的話很快就可以投產(chan) 了。”
“根據日常巡查、‘雙隨機’抽查、舉(ju) 報線索,我們(men) 去年對近2000個(ge) 項目進行了檢查,確保環評批複的相關(guan) 設備、措施到位。”高建峰介紹,“2022年,呂梁市查處15個(ge) 未批先建、未驗先投、違反‘三同時’建設項目。”
引江補漢工程嚴(yan) 守生態環境底線。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主動配合當地有關(guan) 部門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針對水源區及下遊、輸水沿線、受水區的陸生生態采取保護措施,如優(you) 化施工場地、減少占用麵積、防治水土流失等。在工程建設運行全過程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建立監測監控體(ti) 係。
“我們(men) 將堅決(jue) 扛起生態環境保護主體(ti) 責任,推進各項措施落實,切實保障好生態環境。”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環保移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切實承擔事中事後監管責任,督促建設單位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ti) 責任,確保環評批複的各項設施、措施落實到位,加強對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防範“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等違法行為(wei) 發生。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科學指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我們(men) 一定能走出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15日 1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