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民生視線)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將其作為(wei) 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的工作重點之一。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努力創造宜業(ye) 、宜居、宜樂(le) 、宜遊的良好環境。
我國的城市更新行動已取得哪些進展,給百姓帶來哪些獲得感?今年,城市更新行動將重點從(cong) 哪些方麵著手?記者進行了采訪。
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更好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專(zhuan) 家表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過去5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cong) 60.2%提高到65.2%,已經步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後期,正在轉向全麵提升質量的新階段。
山東(dong) 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廳長王玉誌認為(wei) ,以城市更新為(wei) 抓手,推動城市開發建設從(cong) 粗放型外延式發展轉向集約型內(nei) 涵式發展,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ju) 措。河南省南陽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王智慧說,近年來,南陽市針對住房、教育、醫療等供給質量不高的問題,大力實施高品質生活創造行動。2022年改造提質城鎮老舊小區351個(ge) ,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er) 園27所、寄宿製中小學25所,努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讓城市生活更有溫度。
“城市更新不僅(jin) 是民生工程,更是一項發展工程。”安徽省滁州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吳勁表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堅定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有利於(yu) 充分釋放發展潛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聚焦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急,各地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讓人民群眾(zhong) 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2022年,我國實施城市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開工項目1.69萬(wan) 個(ge) 、完成投資近千億(yi) 元。2019年至2022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7萬(wan) 個(ge) ,惠及居民2900多萬(wan) 戶,完成投資6600多億(yi) 元。
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wei) 人與(yu) 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li) 家園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一個(ge) 係統工程。專(zhuan) 家表示,要深刻領會(hui)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豐(feng) 富內(nei) 涵,著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wei) 人與(yu) 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li) 家園。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完整社區。
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nei) 容。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wan) 個(ge) 以上,完成投資2000億(yi) 元以上。
“老舊小區改造既要完善水、電、氣等生活設施,改善人居環境,也要加強社區服務,提升養(yang) 老、托育等服務功能。”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總規劃師吳晨認為(wei) ,要把城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實現從(cong) 好房子到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hui)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要加強養(yang) 老設施建設,積極開展養(yang) 老服務。”國家電網江蘇泰興(xing) 市供電公司六級職員張強說,要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創新,為(wei) 獨居老人居家情況精準“畫像”,保障居家安全。
——抓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增強安全韌性。
加快推進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有助於(yu) 增強城市安全韌性。廣東(dong) 省汕頭市金平區建築工程質量與(yu) 安全中心副主任張贇介紹,近年來,汕頭積極健全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管理製度,製定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保障市政基礎設施安全運行。
據介紹,今年,我國將新開工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10萬(wan) 公裏以上,改造建設雨水管網1.5萬(wan) 公裏以上。張贇表示,應加快城市燃氣、供水、排水、熱力、橋梁等管理信息係統整合,推進智能化感知設施建設,推動實現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監測“一網統管”。
——加強城市曆史街區、曆史建築保護傳(chuan) 承,留住鄉(xiang) 愁記憶。
一個(ge) 城市的曆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截至2022年,全國共劃定曆史文化街區1200餘(yu) 片,確定曆史建築5.95萬(wan) 處。“城市更新並不意味著大拆大建,要以彰顯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為(wei) 核心,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和活化利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廣漢認為(wei) ,相對文物而言,曆史文化街區是典型的活態文化遺產(chan) ,其保護工作涉及麵廣,是一個(ge) 需要統籌民生、安全、社會(hui) 治理、人居環境等多方麵的係統工程。
——推進城市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智慧轉型。
近年來,借助5G、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助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城市更新既要建好‘麵子’,也要做實‘裏子’。”吳勁告訴記者,今年滁州市將全麵用好“城市大腦”,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指揮調度中心和展示體(ti) 驗中心建設,新增10個(ge) 以上智慧應用場景。
推動智能建造與(yu) 建築工業(ye) 化協同發展,是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中建三局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陳衛國表示,實施智能建造,有助於(yu) 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同時能夠催生一批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打造城市經濟發展新引擎,“要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著力在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台、城市生命線、智慧社區等領域拓寬智能建造場景應用,助力建設智慧城市。”
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
專(zhuan) 家表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要找準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紮紮實實補短板、強弱項。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要充分尊重群眾(zhong) 意願,主動問計於(yu) 民、問需於(yu) 民,將項目打造成群眾(zhong) 滿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王智慧說,今年南陽市將持續推進城市更新,新建一批公園、公共停車場,補齊地下管網、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短板,構建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城市是一個(ge) 生命體(ti) ,為(wei) 了健康也要定期‘體(ti) 檢’。”王玉誌認為(wei) ,要完善城市體(ti) 檢製度,查找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逐步形成分層級、多目標、有特色的指標體(ti) 係,挖掘城市問題的深層次原因,科學提出解決(jue) 方案。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還需推動多元主體(ti) 共同參與(yu) 。“城市更新項目往往實施周期長,資金來源渠道有限、收益不高,還要協調居民多樣訴求,要充分調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積極性。”吳晨建議,應拓寬融資渠道,加強信貸等方麵支持,挖掘社會(hui) 資本設計、運營、管理能力,鼓勵城市更新設計建設運營一體(ti) 化,通過長效運營收入來平衡更新改造投入。
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抓住讓人民群眾(zhong) 安居這個(ge) 基點,持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著力在增進民生福祉、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展現新作為(wei) ,必將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本報記者賀林平、李蕊、遊儀(yi) 、亓玉昆、尹曉宇、吳君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