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旗下網站

發布時間:2023-03-17 15:09:00來源: 人民網-山東頻道

  近年來,泰安市岱嶽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動區、鎮街、村(社區)三級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要素重組、體(ti) 係重塑、流程再造,高標準建成了1個(ge) 區級、11個(ge) 鎮街“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提供接訪、調解、援助、疏導等服務,探索德治、法治、自治融合的基層治理模式,讓百姓煩心事化解在源頭。

  “發揮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效能的同時,將調解工作與(yu) 網格管理相貫通、與(yu) 議事協商相融通、與(yu) 幫扶救助相聯通,讓調解工作‘獨奏’變‘合唱’,實現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區委常委、政法委書(shu) 記朱英文介紹,去年以來,當地矛調中心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4302件,調解成功率達98.6%。

  矛盾調解“靠前一步”,變“堵”為(wei) “疏”源頭化解

  從(cong) 事網格員未滿一年,於(yu) 誌超已將社區工作摸的“門清”。從(cong) 曾經包保一整個(ge) 小區到眼下的2棟居民樓,隨著網格細化,工作也做得更實更細了。

  今年一月份,粥店街道長城社區有居民反映小區門頭房空調陳舊,噪音較大影響夜間休息。於(yu) 誌超第一時間現場了解情況,在“岱嶽網格寶”微信小程序將事件上報,並拍攝上傳(chuan) 了照片。經過網格員與(yu) 商鋪負責人溝通,僅(jin) 用2天時間就完成了空調設備更換,居民連連點讚。

  網格員同社區居民“打成一片”,是矛盾能夠得到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的基礎。岱嶽區矛盾糾紛調解樹牢“治未病”思維,引導1.8萬(wan) 名黨(dang) 員到鎮街報到、入網格服務,推動鎮街矛調中心與(yu) 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合二為(wei) 一”,做強網格前哨。

  網格員一時解決(jue) 不了的問題,由調解員出麵講政策、聽訴求。在調解員隊伍建設上,岱嶽區全麵整合各類矛盾調解資源,為(wei) 每個(ge) 鎮街配備至少1名法律顧問、1名專(zhuan) 職調解員、1支調解委員會(hui) ;動員退休法官、退休司法所所長、“五老”誌願者等群體(ti) 在鎮街調解中心設立個(ge) 人品牌工作室;建立了金融、物業(ye) 、住建等9個(ge) 專(zhuan) 業(ye) 性行業(ye) 性調解組織和80名金牌調解員組成的調解谘詢專(zhuan) 家庫,常態化帶案下沉鎮街與(yu) 基層調解員聯合調處。

  矛盾解決(jue) 的背後,是一場“信任危機”的化解。“這麽(me) 多專(zhuan) 業(ye) 的調解人員一起給我們(men) 講清了政策規定、法規底線,我們(men) 願意信服。”長城社區居民田春霞坦言。

  調解上“雲(yun) ”,岱嶽區讓矛盾糾紛隔空化解。“我們(men) 還建設了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信息平台,連通公安、信訪等部門單位信息平台,搭建線上工作平台、遠程指揮平台、遠程調解係統,使鎮街調解中心深度‘串聯’。”區委政法委副書(shu) 記、區社會(hui) 治理服務中心主任張輝介紹,通過將部門單位力量資源廣泛“並聯”,矛盾調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

  “組團式服務”無縫銜接,凝聚糾紛化解合力

  “網格員主動發現問題,調解員聯合調解,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級。遇到更加棘手的問題,為(wei) 民協商平台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區委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城鎮治理工作委員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李效軍(jun) 介紹,岱嶽區將議事協商嵌入矛盾調解鏈條,共設立區、鎮、村三級為(wei) 民協商議事廳512個(ge) ,全部入駐矛盾糾紛調解中心。

  日前,夏張鎮村民陳先生因停車位問題與(yu) 鄰居發生矛盾,情緒激動,其通過掃描“協商二維碼”,將問題在平台反映。區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平台接收到群眾(zhong) “點單”後,按照權屬地“派單”,當地通過組織“兩(liang) 代表一委員”開展議事協商,將問題及早處理,防止了事態擴大。

  “鎮村議事協商平台圍繞涉及群眾(zhong) 利益的突出問題和矛盾糾紛及時納入鎮村協商議題,組織‘兩(liang) 委’成員、黨(dang) 群代表、法律顧問、政協委員等開展具體(ti) 協商。”夏張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政法委員陳濤介紹,鎮街矛調中心對適合開展議事協商的矛盾糾紛優(you) 先導入議事協商程序先行化解,難以達成共識的,調解中心組織專(zhuan) 業(ye) 調解力量介入,實現從(cong) “硬性調處”向“柔性引導”轉變。

  “為(wei) 民協商”凝聚糾紛化解合力,正是岱嶽區“組團式服務”破解難題的生動注腳。為(wei) 充分發揮各方優(you) 勢,岱嶽區建立一窗受理、快速處置、分類流轉、分頭辦理、反饋評價(jia) 等11項工作流程,重點部門集中常駐、一般部門輪流入駐、涉事部門隨叫隨駐,由原來的“單兵作戰”變為(wei) “組團發力”,實現糾紛調解一站式“組團”服務。

  ——在橫向上突出“協同作戰”。各鎮街矛調中心全部設立無差別綜合受理窗口,簡單矛盾糾紛分流至相關(guan) 窗口單位,複雜問題由鎮街政法委員牽頭召集相關(guan) 部門單位聯合調處。

  ——在縱向上突出“分類聯動”。實行區、鎮街、村(社區)、網格四級貫通、逐級包保。網格內(nei) 普通矛盾糾紛,由村(社區)“兩(liang) 委”幹部、網格員調處化解;複雜矛盾糾紛由鎮街包村(社區)領導幹部牽頭,組織化解專(zhuan) 班跟進調處;存在外溢風險的矛盾糾紛,由鎮街黨(dang) 政主要負責同誌包案調解;鎮街自身無法化解的“疑難雜症”,區矛調中心下沉力量介入調解,實現矛盾糾紛止於(yu) 鎮街。

  調解鏈條優(you) 化延伸,構建長效預防機製

  抓好矛盾調解的鞏固提升、做好長效機製建設尤為(wei) 重要。岱嶽區堅持“扶上馬再送一程”,通過事後回訪、引導居民自治,不斷強化跟蹤問效,延伸調解鏈條。

  前些日子,祝陽鎮村民老解家的楊樹影響到鄰居唐先生家房屋安全,經過鎮矛盾調解成員單位勸導後,很快消除了安全隱患,當地矛調中心通過回訪溝通,讓兩(liang) 家人解開了心結:“不但幫忙解決(jue) 了摩擦,還主動邀請我們(men) 交流,我和老解現在沒啥矛盾。”

  據了解,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結束後,當地各鎮街矛調中心建立跟蹤回訪工作台賬,明確鎮街相關(guan) 責任部門對矛盾糾紛的群眾(zhong) 進行定期不定期回訪和心理疏導,密切關(guan) 注矛盾糾紛化解後的發展演變,確保矛盾糾紛不再重生。

  “對涉及麵廣、短時間內(nei) 難以修複關(guan) 係的矛盾糾紛持續進行重點關(guan) 注、常態跟蹤,並廣泛開展民政救濟、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多元化救助,確保每起糾紛有人問、有人管、有結果。”區社會(hui) 治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朱春燕介紹,累計發放臨(lin) 時救助金135.1萬(wan) 元、司法救助金87萬(wan) 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升居民文明素養(yang) ,也是岱嶽區構建長效預防機製的重要一環。岱嶽區通過開展“七星”和美村居建設,成立“1隊7組”互助服務組織,紮實開展“和美鄰裏節”活動,讓“陌鄰”變“睦鄰”;把信用積分納入網格事項,設立見義(yi) 勇為(wei) 、矛盾調解等守信加分指標項,引導群眾(zhong) 明是非、辨善惡、守誠信、知榮辱。

  通過互助自治,當地居民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提升。前些年,當地岩莊社區“老王調解室”是百姓口中“響當當”的老字號,化解家庭矛盾、鄰裏糾紛,為(wei) 糾紛調解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眼下,隨著基層調解工作越來越紮實,幹了30多年調解員的王緒文清閑了下來。

  “現在需要調解的事少了,感覺工作一下子沒了‘激情’。”王緒文開玩笑地說。(李慶林 劉如偉(wei) )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