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杭州“考古前置”製度助力“開門紅”

發布時間:2023-03-20 10:26:00來源: 杭州日報

  “德清窯題有‘陳壽’款的青釉碗,這個(ge) ‘陳壽’是誰?是《三國誌》的作者陳壽,還是明朝的兵部侍郎陳壽?是來過餘(yu) 杭,還是曾在餘(yu) 杭生活過?或僅(jin) 為(wei) 燒製工匠的姓名?”杭州西站正在舉(ju) 行一場特殊的文物展——在這座投運不久的場站下,李家塘村遺址出土了數百件兩(liang) 千年前的文物,並在原址展出,市民遊客拉著行李箱逛展覽,邊逛邊思考。

  得益於(yu) 杭州“考古前置”製度,也就是“先考古,再出讓”,該遺址在西站開工前已經完成考古勘探,助力了西站建設提速。這一製度也讓一大批項目具備“拿地即開工”條件,有效優(you) 化營商環境。日前,記者跟隨杭州市園文局“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來到項目現場,探尋“冷門”考古如何助力經濟“開門紅”。

  在餘(yu) 杭一處工地,記者看到考古工作者正忙碌地進行勘探調查。該地塊考古相關(guan) 負責人說,“時間就是經濟效益,但考古勘探時間不能省,我們(men) 在前期加強與(yu) 區、縣(市)溝通協調和後期盡快出具‘考古小結’兩(liang) 方麵搶時間。”此次走訪調研取得了“優(you) 化”實效——考古單位與(yu) 區、縣(市)建立了聯席製度,讓考古人員盡早介入項目;考古工作流程進一步優(you) 化,保證文物安全。

  從(cong) 2006年起,杭州在全國率先實施“考古前置”製度並取得顯著成效。以2022年為(wei) 例,杭州開展“考古前置”相關(guan) 調查項目1744宗,涉及調查麵積約5812.4萬(wan) 平方米,出土文物5000餘(yu) 件(套)。杭州淨慈寺遺址、餘(yu) 杭跳頭商周遺址、蕭山祝家橋遺址等重要考古發現,均在“考古前置”環節勘探發掘。“該保護的盡全力保護,能建設的盡快騰出發展空間與(yu) 時間,雙向賦能文物保護與(yu) 城市建設。”杭州市園文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眼下,杭州還通過數字文化改革攻堅,建設“數智考古”應用場景。“文物部門加強與(yu) 市土地儲(chu) 備中心的信息對接,數字係統內(nei) 采用同一底圖,讓考古成果落地。”該負責人說,努力通過優(you) 化“考古前置”,積極助力打贏經濟翻身仗。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