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提升全社會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人民論壇)

發布時間:2023-03-20 15:1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2全國互聯網法律法規知識雲(yun) 大賽”吸引超220萬(wan) 人報名參賽,競賽訪問量逾1.64億(yi) ;廣泛發動網民進行創作,從(cong) 網上征集作品再把獲獎作品在網上推送展播,法治動漫微視頻征集展播活動已連續開展18屆;目前,全國建立以普法為(wei) 主要任務的微博、微信公眾(zhong) 號、客戶端、視頻號等已超過3萬(wan) 個(ge) ……一個(ge) 個(ge) 數字,折射網絡普法、網絡法治宣傳(chuan) 教育的實績。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會(hui) 的基礎工程,網絡法治宣傳(chuan) 教育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普法工作要緊跟時代,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在《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shu) 中,“提升全社會(hui) 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yang) ”是一個(ge) 重要方麵。從(cong) 拓展“互聯網+普法”新模式到普及網絡法律法規,從(cong) 麵向重點對象開展網絡普法到強化網絡法治研究教育,中國借助互聯網,法治宣傳(chuan) 教育的內(nei) 容、形式、手段不斷創新,網民法治觀念全麵提升,網絡平台主體(ti) 責任和行業(ye) 自律有效落實,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日益成為(wei) 網絡空間廣泛共識和基本準則,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精神在網絡空間得到全麵彰顯。

  普法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裏,普法工作就要跟進到哪裏,普法陣地就要延伸到哪裏。中國是全球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如今,網絡已經成為(wei) 普法工作的主戰場,也成為(wei) 普法事業(ye) 發展的最大增量。比如,登錄智慧普法平台,各種普法知識躍然眼前;普法微綜藝、兒(er) 童普法話劇寓教於(yu) 樂(le) ,幫助青少年網民提升法治意識和網絡安全素養(yang) 。互聯網日益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學習(xi) 、工作、生活的新空間,成為(wei) 獲取公共信息和服務的新平台,也逐漸成為(wei) 普法的新渠道、新手段。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增強法治意識、提高法治素養(yang) ,這樣的要求既適用於(yu) “線下”,也適用於(yu) “線上”。從(cong) 在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網絡法律法規製定過程中廣泛聽取、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到新法正式公布、施行時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同步進行解讀,再到圍繞群眾(zhong) 關(guan) 心關(guan) 注的問題發布網絡法治典型案事例、集中開展以案釋法……網絡法律法規全麵普及提升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網絡法治觀念,為(wei) 培育健康向上、文明法治的網絡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支持。

  也應看到,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麵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難以一蹴而就。著眼未來,應全麵實施網信係統“八五”普法規劃,將“誰立法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貫穿於(yu) 依法治網全過程;將領導幹部和青少年網絡法治宣傳(chuan) 教育作為(wei) 工作重點,加大互聯網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法律法規教育培訓力度;深化網絡法治研究與(yu) 教育,推進網絡法治理論創新,建立健全網絡法治宣傳(chuan) 教育長效機製,推動網絡法治智庫建設。凝聚眾(zhong) 智、集聚眾(zhong) 力,推動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網絡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就能匯聚依法治網的強大力量。

  《法治社會(hui) 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培育良好的網絡法治意識。”新征程上,著力提升全社會(hui) 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yang) ,讓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網絡空間蔚然成風,必能以網絡法治建設助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培育全社會(hui) 法治信仰,推動形成全網全社會(hui)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0日 04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