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金台圓桌:後疫情時代,新消費如何破發展困局?

發布時間:2023-03-22 16:23:00來源: 人民網

  當前,各地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以新場景、新服務為(wei) 特點的“新型消費”深受年輕人青睞,正釋放出消費新活力。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提振消費信心”“創新消費場景”更是成為(wei) 代表委員們(men) 關(guan) 注的熱詞。

  在此背景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於(yu) 近日召開“新賽道·新動能——新型消費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展望”金台圓桌研討會(hui) ,政產(chan) 學研各界代表就智能時代和消費升級大背景下,新型消費產(chan) 業(ye) 該如何布局新賽道,激發經濟新動能展開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綠色消費牽引生產(chan) 生活方式轉型

  近年來,我國消費總體(ti) 規模逐漸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優(you) 化升級、更多個(ge) 性化的新消費趨勢不斷湧現。這其中,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逐漸成為(wei) 更多消費者的自主選擇。

  “我國擁有14億(yi) 人口,國民每一個(ge) 消費習(xi) 慣的點滴改變,都將改變國家的環境。”談及綠色消費的意義(yi)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王昆認為(wei) ,綠色消費追求的是消費提質升級與(yu) 綠色低碳、可持續消費之間的平衡,對落實雙碳目標,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環境友好,意義(yi) 重大。

  近幾年,關(guan) 於(yu) 綠色消費的政策相繼出台,國家從(cong) 擴大綠色低碳消費產(chan) 品有效供給、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ti) 係到鼓勵“互聯網+回收”等新業(ye) 態新模式等多環節入手,全方位助推綠色消費發展升級。去年出台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更是提出具體(ti) 目標: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ti) 係初步形成;到2030年,綠色消費方式成為(wei) 公眾(zhong) 自覺選擇,綠色低碳產(chan) 品成為(wei) 市場主流,重點領域消費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綠色消費製度政策體(ti) 係和體(ti) 製機製基本健全。

  在王昆看來,讓綠色消費蔚然成風,不僅(jin) 是消費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更是生產(chan) 生活方式的全麵綠色轉型,需要行業(ye) 企業(ye) 、技術機構、消費者共同努力,從(cong) 觀念轉變、政策體(ti) 係、市場評價(jia) 等多方麵入手,全麵促進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對此王昆提出三方麵建議,一是加強綠色產(chan) 品的宣傳(chuan) ,引導消費者在購買(mai) 時選擇更健康、低碳、環保的產(chan) 品,使其將綠色低碳作為(wei) 消費的重要考量因素。二是通過政策、法規、標準的製定和執行,以綠色低碳目標為(wei) 牽引,係統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能源結構優(you) 化、培育綠色生態產(chan) 品的供給能力。三是要科學公正地開展綠色產(chan) 品評價(jia) ,促進生態設計理念推廣,並通過引入市場化手段,不斷提高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效率和效果。

  “健康消費”如何“好吃”成難點

  當前,人們(men) 對健康問題的關(guan) 注前所未有,大眾(zhong) 在相應領域的消費力也得到極大釋放。

  對此,中國營養(yang) 保健食品協會(hui) 執行副會(hui) 長厲梁秋認為(wei) “健康消費”成為(wei) 消費新潮流主要有四方麵原因:一是“健康中國”政策喚起了追求健康的社會(hui) 共識;二是老齡化趨勢讓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對健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三是伴隨國民經濟的發展與(yu) 人均收入提高,消費者的訴求從(cong) 原來的吃得飽進化到吃得好,對生命的認知也從(cong) 追求長度提升到追求質量;四是疫情是一次有關(guan) 健康的深刻教育,人們(men) 越來越意識到要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重要性。

  正如厲梁秋所言,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特別是年輕消費者意識的覺醒,健康零食的消費需求也迅速“崛起”。以代餐市場為(wei) 例,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融資事件已有數十起,僅(jin) 2021年就有8起,獲融資的品牌包括咚吃、Smeal、ffit8、鯊魚菲特、美麗(li) 營養(yang) 、植物教授等,且這些品牌在一年時間內(nei) 均實現了2次融資。

  ffit8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張光明將目光瞄準了健康食品這塊年輕的消費領域。在他看來,健康食品由於(yu) 對糖、油、鹽及各類添加劑的嚴(yan) 格控製,普遍存在“不夠好吃”的問題,所以如何以科技創新增加健康食品的“美味度”“接受度”就變得格外重要。如何好吃、營養(yang) 又方便?ffit8選擇了從(cong) 蛋白棒入手。“公司在蛋白棒研發上實現了用‘小分子高吸收率蛋白質’國家發明專(zhuan) 利技術,從(cong) 分子料理的層麵按照國人口味偏好,重新打造蛋白棒,從(cong) 而實現了在‘兩(liang) 高兩(liang) 低’,即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糖、低熱量的營養(yang) 結構下,用戶吃起來更像零食的口感。在營銷端,也會(hui) 讓它足夠時尚有趣,這樣更多年輕人才願意了解、接受。”張光明說,“我們(men) 希望用科技創新來重新定義(yi) 健康食品,把健康食品做的足夠方便、好吃、好看,替代包圍大家的垃圾食品。”

  對於(yu) 健康與(yu) 口感的關(guan) 係,鯊魚菲特創始人強小明也與(yu) 張光明有著同樣的看法。強小明表示,正因為(wei) 意識到口感對健康食品的重要性,鯊魚菲特在產(chan) 供端比早期更注重研發和品控,圍繞健康和方便美味兩(liang) 大理念,思考如何將傳(chuan) 統產(chan) 品重做一遍,在雞胸肉口味研發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讓消費者的選擇更多元。同時,又打造出蕎麥麵、夾心歐包等多款受歡迎的新品。

  但強小明也坦言,做健康食品最大的痛點就是品類創新背後的研發和技術,持續研製大眾(zhong) 可接受的、口感優(you) 良的健康食品,是企業(ye) 迭代長青的保障,但這也意味著持續科技創新的大量資金投入,很多健康食品企業(ye) 可能無法承受營銷投入和研發投入並重的資金負擔,很容易出現重營銷、輕研發的發展傾(qing) 向。如何平衡長期的研發投入和短期的市場營銷投入,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去引導、去扶持,讓健康食品真正變得更健康、更好吃、更剛需,而不隻是炒作一些新概念。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戴俊騁也認為(wei) ,產(chan) 品不能光講噱頭,不求質量,國家需要建立健全預防為(wei) 主、防範在先的質量監管體(ti) 係,全麵提升監管能力、效率和精準度。

  內(nei) 蒙古科爾沁牛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傑認為(wei) ,好的產(chan) 品從(cong) 來都繞不開一個(ge) 邏輯:從(cong) 消費者中來,到消費者去。希望媒體(ti) 能夠發揮宣傳(chuan) 作用,普及百姓對國標和產(chan) 品質量的客觀認知,使其自身就能精準判斷產(chan) 品的優(you) 劣與(yu) 否,然後用“嘴”投票。

  精英世家教育首席執行官李誌峰認為(wei) ,針對新消費發展,各行各業(ye) 早已從(cong) 三五年前的紅利時代進入到精耕時代,企業(ye) 在產(chan) 品研發和促進消費上要堅持長期主義(yi) 理念,不能一味圖快。紅利來的快,去得也快,精細化地建立長期的發展壁壘才是在這個(ge) 浮躁社會(hui) 企業(ye) 應該堅守的原則。

  加快新型消費發展需圍繞市場中堅積極創新

  針對如何加快新型消費發展,戴俊騁認為(wei) ,首先要立足三大價(jia) 值主張:新理性主義(yi) 消費觀、明天觀、環境觀。二是要緊抓三大市場中堅:Z世代、新中產(chan) 、銀發族。三是要把握三大動態增量:萌寵消費、農(nong) 村消費、元宇宙消費。四是要發力三大創新路徑:新品牌打造、新場景模式、新運營方式。五是要夯實三大舉(ju) 措保障:質量保障、數據保障、人才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就憑借不斷打造新消費場景,創新營銷模式,在這一賽道中獲得了眾(zhong) 多認可。泡泡瑪特副總裁陳曉芸在分享企業(ye) 發展經驗時表示,一方麵,企業(ye) 需要通過設計創新來打造自己的競爭(zheng) 壁壘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麵,也應積極創新消費業(ye) 態和消費模式,促進新型消費。通過數字賦能等形式,打造沉浸式、體(ti) 驗式、互動式的消費新場景,激發消費活力。

  中國廣告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趙踐從(cong) 消費信息如何服務新型消費企業(ye) 轉型升級維度談了他的體(ti) 會(hui) 。趙踐表示,讓消費信息更有體(ti) 驗、更有價(jia) 值、更低成本、更加安全、更加耐看、更有責任對發展新消費意義(yi) 重大。他認為(wei) ,消費信息是擴大消費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內(nei) 容。大力發展消費信息,充分發揮消費信息的積極作用,不僅(jin) 是消費者的需求,更是國家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相關(guan) 鏈接:“新賽道·新動能”之二:新型消費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展望

  “新賽道·新動能”之一:戶外運動產(chan) 業(ye) 發展新機遇

  

  

  (責編:景玥、張曉赫)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