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觀江蘇丨縣城如何挑起城鎮化擔子?
強縣眾(zhong) 多是“蘇大強”的特征之一。且不說常年霸榜“百強縣”前三的昆山、江陰、張家港,江蘇“千億(yi) 縣”的總數去年也已達到21個(ge) 。
在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縣城除了發揮縣域經濟的支撐作用,城鎮化亦將成為(wei) 要扛起的重要功能。今年的江蘇省委一號文件明確,在推進縣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上,推動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2月初召開的江蘇省委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亦強調了強化縣城承載功能對於(yu) 促進城鄉(xiang) 高水平融合的意義(yi) ,提出要把縣域作為(wei) 重要突破口。
一頭連城市,一頭連鄉(xiang) 村,縣城被視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的“牛鼻子”。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江蘇的縣城當如何作為(wei) ?
都市圈和縣城聯動發展
把縣域作為(wei) 重要突破口,這符合中辦、國辦2022年5月發布的《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江蘇省兩(liang) 辦隨後發布有關(guan) 實施意見,文件以都市圈為(wei) “坐標”把縣城劃分為(wei) 近郊衛星縣城、毗鄰都市圈縣城、都市圈外圍重要節點縣城三類,近郊衛星縣城要加快融入都市圈中心城市布局,毗鄰都市圈縣城推動強化專(zhuan) 業(ye) 配套功能,重要節點縣城提升經濟和人口集聚能力。
明確“順應都市圈和縣城聯動發展趨勢”,以都市圈為(wei) 坐標分類引導縣城,這是基於(yu) 江蘇中心城市強、城市群發達的省情。早在本世紀初,在大多數省份城市還在單打獨鬥時,江蘇即開始謀劃都市圈,目前不僅(jin) 擁有特大城市南京,I型大城市蘇州、無錫、常州,還有南京、蘇錫常、徐州三大都市圈。此外,江蘇處於(yu) 長三角核心區,蘇錫常通還是上海大都市圈的組成部分。
在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鄭江淮看來,江蘇城鎮化空間布局不斷優(you) 化,城市發展從(cong) 單打獨鬥向都市圈、城市群進階演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助於(yu) 利用城市群優(you) 勢提升經濟效率。
以淮安市盱眙縣為(wei) 例,該縣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動縣域經濟向都市圈經濟轉型升級,致力發展為(wei) 與(yu) 南京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產(chan) 業(ye) 配套的衛星縣城,成功躋身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
鄭江淮認為(wei) ,位於(yu) 都市圈周邊的縣城,就近接受中心城市輻射,和中心城市交通信息聯係緊密,既能推動中心城市發展能級提升,也有利於(yu) 提升周邊縣城資源獲取能力,通過專(zhuan) 業(ye) 化分工、空間布局優(you) 化,形成不同層級城市和諧分工、梯度發展的空間格局。
新型城鎮化以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撐
產(chan) 業(ye) 和城市密不可分,壯大優(you) 勢主導產(chan) 業(ye) 是縣城城鎮化建設的關(guan) 鍵。
圍繞都市圈產(chan) 業(ye) 鏈分工協作、優(you) 勢互補、協同發展,盱眙堅持特色化發展路徑,深化寧淮產(chan) 業(ye) 合作。2021年12月,南京淮安寧淮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管理委員會(hui) 正式揭牌,向率先建成南京都市圈高能級產(chan) 業(ye) 合作發展平台發力。
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陳耀看來,推進縣城新型城鎮化,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輔相成,實現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基礎動力是產(chan) 業(ye) 發展。縣城新型城鎮化的關(guan) 鍵,在於(yu) 轉移人口能夠真正留下來,人口集聚以就業(ye) 為(wei) 依托,就業(ye) 則以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支撐。與(yu) 此同時,人口也能夠創造需求,需求可以產(chan) 生服務產(chan) 業(ye) ,循環拉動經濟發展。
背靠蘇錫常都市圈,江陰經濟發達,擁有紡織服裝、石化新材料、金屬新材料三大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2022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4754億(yi) 元。當地“七普”常住人口約178萬(wan) ,其中縣城人口占近一半。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的新市民流入,是人口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
泰州興(xing) 化市屬於(yu) 都市圈外圍重要節點縣城,依托縣域經濟在縣城聚集起40多萬(wan) 常住人口。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市,興(xing) 化發展起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加工產(chan) 業(ye) 集群,年產(chan) 值400多億(yi) 元,吸引了8萬(wan) 多人就業(ye) 。
毗鄰都市圈的溧陽憑借生態、區位優(you) 勢發展全域旅遊,同時注重發展先進製造,現已集聚動力電池全產(chan) 業(ye) 鏈項目60多個(ge) ,2021年實現產(chan) 值429億(yi) 元,2022年增長到1005億(yi) 元。在這些支柱產(chan) 業(ye) 帶動下,溧陽主城區常住人口也達到了40多萬(wan) ,占該市總人口的51%。
縣域強而省域強,這個(ge) 特征在江蘇尤其明顯。據統計,2022年,江蘇全省40個(ge) 縣市創造了超過41%的地區生產(chan) 總值,集聚了近45%的城鎮常住人口。
發揮經濟發達鎮重要節點功能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鄉(xiang) 鎮將承擔怎樣的功能和使命?作為(wei) 鄉(xiang) 鎮工業(ye) 發源地的江蘇,小城鎮總體(ti) 實力強,同樣是江蘇城鎮化的一個(ge) 鮮明特點。
根據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強榜單”,江蘇有36個(ge) 鎮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小城鎮如何呼應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對江蘇而言是一個(ge) 繞不開的話題。
對此,江蘇《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深化以經濟發達鎮改革為(wei) 重點的基層管理體(ti) 製改革,進一步發揮經濟發達鎮重要節點功能。今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亦明確,穩步改善一般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積極引導適宜的生產(chan) 性、生活性服務業(ye) 向鎮域集聚。
陳耀認為(wei) ,一些有一定規模的鄉(xiang) 鎮,在產(chan) 業(ye) 集聚、人口吸納上的體(ti) 量並不亞(ya) 於(yu) 中小城市,發揮的作用與(yu) 中小城市同樣重要。改革開放後,尤其蘇南的鄉(xiang) 鎮經濟,為(wei) 經濟現代化進程做出了重要的基礎性貢獻。以蘇州為(wei) 例,48個(ge) 建製鎮22個(ge) 進入全國百強,蘇州小城鎮集中了1/3的人口,實現了1/4的財政收入,貢獻了將近30%的經濟產(chan) 值。高居榜首的昆山市玉山鎮,其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過千億(yi) ,常住人口約56.7萬(wan) 。
在江蘇鎮域經濟的版圖上,排在全國千強的經濟發達鎮多達200多個(ge) ,發展勢頭百舸爭(zheng) 流。江蘇省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江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4.4%,新型城鎮化發展步伐持續加快。麵向未來,江蘇的都市圈、城市群與(yu) 縣城、強鎮互為(wei) 支撐,在城鎮化建設之路上還將繼續譜寫(xie) 高質量發展的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