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兩旺 江蘇各地線下“春招”暖意濃
天氣回暖,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也“熱”起來。作為(wei) 畢業(ye) 生“就業(ye) 第一步”,江蘇各大高校“春招”陸續開啟,這也是新冠疫情實施“乙類乙管”以來第一波線下大規模“春招”。記者實地走訪各大招聘會(hui) ,發現招聘求職兩(liang) 端的活躍度都有顯著提升,畢業(ye) 生求職心態也有了新變化。
市場回暖帶來新氣象,線下招聘人氣旺
3月18日至19日,一場生物醫藥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在中國藥科大學舉(ju) 行。來自全國各地的400多家知名醫藥類企業(ye) 帶來2萬(wan) 多個(ge) 崗位。“我國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chan) 業(ye) 發展欣欣向榮,對人才需求呈現上升趨勢。”看著招聘會(hui) 現場人頭攢動,中國藥科大學招生就業(ye) 處處長劉燕莉有感而發,“與(yu) 線上招聘相比,線下招聘的效果更好,學生與(yu) 招聘單位麵對麵交流,能夠增進彼此了解,學生們(men) 也有更多展示空間。”
在招聘現場,不少企業(ye) 紛紛放出“大招”。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13家子公司“組團”招聘,共推出600多個(ge) 崗位。“針對中國藥科大學的博士畢業(ye) 生,我們(men) 給出年薪18萬(wan) 元以上的條件,上不封頂。”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人才引進及管理高級經理葛衛衛表示。
一場場火熱的校園招聘會(hui) ,是全省高校搶抓畢業(ye) 生就業(ye) “窗口期”,為(wei) 畢業(ye) 生營造更優(you) 就業(ye) 環境的生動縮影。
在“就業(ye) 春風行,萬(wan) 企進校園”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春季促就業(ye) 行動暨2023屆畢業(ye) 生春季大型招聘會(hui) 上,303家參會(hui) 用人單位為(wei) 現場求職的2000多名畢業(ye) 生提供近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其中,來自江蘇省內(nei) 的招聘單位共154家,占比約52%,其他則來自北京、上海、安徽、山東(dong) 、廣東(dong) 等地。
隨著經濟逐漸複蘇,一度沉寂的行業(ye) 也開始搶奪“第一資源”。在3月15日江蘇旅遊職業(ye) 學院舉(ju) 行的空乘專(zhuan) 業(ye) 招聘會(hui) 上,金鵬航空人力資源部招聘經理張亞(ya) 茹告訴記者,“隨著大家出行意願顯著提升,民航業(ye) 也呈現出明朗的向好趨勢,今年我們(men) 將吸納更多高質量乘務員加入。”
“從(cong) 我校春季新學期開學後的工作實踐來看,大學生就業(ye) 形勢與(yu) 前幾年相比變化明顯。”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dong) 說,一是隨著經濟明顯複蘇,企事業(ye) 用人單位需求旺盛;二是畢業(ye) 生擇業(ye) 主動性有所增強,開展就業(ye) 實踐起步更早,對企業(ye) 單位優(you) 質崗位的認知更科學。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向好,成吸納就業(ye) 重要渠道
聚焦高質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吸納就業(ye) 重要渠道,為(wei) 大學生就業(ye) 提質擴容發揮重要作用。
3月4日,在中國礦業(ye) 大學南湖校園校招雙選會(hui) 上,能源、機械、材料、建築、化工、通信等多個(ge) 行業(ye) 領域的555家用人單位帶來4萬(wan) 個(ge) 崗位。該校就業(ye) 指導中心副主任厲東(dong) 偉(wei) 表示,從(cong) 需求端看,今年房地產(chan) 、製造業(ye) 等行業(ye) 進校意願不強烈,招聘人數相較以前有收縮趨勢,而新能源行業(ye) 異軍(jun) 突起,比亞(ya) 迪、寧德時代等企業(ye) 頻頻進校,招聘的崗位數也比往年更多。
“今年春季學期開學以來,學校已舉(ju) 辦12場次招聘會(hui) ,對接22個(ge) 地區開展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累計1500家次企事業(ye) 單位進校招聘,提供有效崗位超4.6萬(wan) 個(ge) 。”江蘇大學學生就業(ye) 指導與(yu) 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徐洋說,“‘春招’開啟後,大量新能源行業(ye) 企業(ye) 走進學校,包括知名企業(ye) 天合光能、中興(xing) 派能、奇瑞新能源等。從(cong) 進校企業(ye) 看,新能源汽車、光伏、儲(chu) 能等行業(ye) 的人才需求持續釋放,畢業(ye) 生對新能源領域的就業(ye) 期待也在持續升溫。”
“能源、機械專(zhuan) 業(ye) 就業(ye) 情況比往年要好。”南航就業(ye) 辦主任王霄告訴記者,南航2023屆研究生中,航空航天類、計算機軟件類、電子信息類、機械工程類等專(zhuan) 業(ye) 就業(ye) 率已超九成。
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招聘現場,195家單位提供1.2萬(wan) 個(ge) 崗位,主要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南郵舉(ju) 辦的多場新一代信息技術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上,記者發現,前來招聘的既有數字產(chan) 業(ye) 化領域信息傳(chuan) 輸與(yu) 軟件行業(ye) 知名企業(ye) ,也有產(chan) 業(ye) 數字化需求強烈、“智改數轉”迫切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和金融行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
在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2023屆畢業(ye) 生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上,230家單位攜萬(wan) 餘(yu) 崗位招引良才。不少涉農(nong) 企業(ye) 表示,當前處於(yu) 搶占行業(ye) 發展製高點的關(guan) 鍵期,在農(nong) 產(chan) 品新品種的栽培育種和科研投入上有所加大,涉農(nong) 領域高端人才更受青睞。
“新職業(ye) 、新崗位不斷湧現的同時,大學生就業(ye) 能力提升和知識迭代迫在眉睫。”揚州大學校長丁建寧建議,對於(yu) 高校來說,一方麵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及早通過人才培養(yang) 端提升學生的職前能力,做好職業(ye) 儲(chu) 備。另一方麵要指導學生加速職業(ye) 認知。通過充分了解就業(ye) 環境、拓展就業(ye) 渠道、把握就業(ye) 機會(hui) 、強化職業(ye) 體(ti) 驗和社會(hui) 實踐等,盡快認知新職業(ye) 。“我們(men) 鼓勵更多學生走進企業(ye) 一線,擁抱新產(chan) 業(ye) 新職業(ye) ,投身到火熱的生產(chan) 建設中去。”
為(wei) 學生推開工廠大門,把“工匠精神”種進心田
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專(zhuan) 業(ye) 2020級碩士研究生張可已被蘇州一家單位順利錄取。他告訴記者,在線下招聘會(hui) 上和不同企業(ye) 交流對話,可以對自己的職業(ye) 定位和優(you) 勢長處有更清晰認識。
為(wei) 了幫助應屆畢業(ye) 生更好適應職場環境,不少參加校園招聘的企業(ye) 都設置針對畢業(ye) 生的人才培養(yang) 方案。益海嘉裏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楊城介紹,公司非常重視新興(xing) 人才培育,通過每一季度的經理座談、每一年度的大學生年度匯報等機製,讓年輕人脫穎而出,此外還設立管理和專(zhuan) 業(ye) 不同領域的晉升通道。
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招聘負責人張蒙表示,今年集團為(wei) 應屆畢業(ye) 生提供了儲(chu) 備獸(shou) 醫師崗位,旨在吸引更多的優(you) 秀畢業(ye) 生加入公司團隊。同時,公司還將為(wei) 這些崗位的員工提供完善的職業(ye) 發展規劃和培訓體(ti) 係,幫助他們(men) 不斷提升專(zhuan) 業(ye) 技能和職業(ye) 素養(yang) ,成長為(wei) 行業(ye) 佼佼者。
在采訪中,不少應聘企業(ye) 都提到畢業(ye) 生“角色轉換”問題,表示在專(zhuan) 業(ye) 能力之外,更加青睞能夠適應變化、沉得下身子、紮得下去的畢業(ye) 生。中鐵建工集團南京分公司招聘經理馬長睿告訴記者,麵向應屆畢業(ye) 生,公司設立“233”“221”等不同年限的崗位晉級計劃,也就是通過2年左右的項目見習(xi) ,2—3年左右的安全生產(chan) 、企業(ye) 管理經曆,再經過1—3年的項目領導班子培養(yang) 經曆,優(you) 秀人才就有可能晉升為(wei) 項目經理,公司還安排思想導師和工作導師,幫助年輕人快速跨過職場適應期、融入角色,早日成長為(wei) 行業(ye) 骨幹。
“為(wei) 學生推開工廠大門,我們(men) 提前帶領學生主動了解企業(ye) 的基本情況和發展需求,把‘工匠精神’種進學生心田。”江蘇大學材料學院金屬工程專(zhuan) 業(ye) 負責人羅銳介紹,學院陸續組織金屬、冶金、成型專(zhuan) 業(ye) 2023屆畢業(ye) 生前往寶銀特種鋼管有限公司,參觀考察專(zhuan) 業(ye) 化生產(chan) 線,幫助同學們(men) 更深入地了解現代企業(ye) 的生產(chan) 模式,切身體(ti) 驗企業(ye) 的工作環境和氛圍,轉變青年學生對工廠“苦髒累”的刻板印象,樹立更加合理和科學的就業(ye) 觀念。(葉真 謝詩涵 楊頻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