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山海協作連續19年獲評浙江省考優秀
誌合者,不以山海為(wei) 遠。
寧波、衢州、麗(li) 水、舟山、溫州,一場以山海協作為(wei) 名的牽手,已經持續21年。
21年來,寧波按照曆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為(wei) 推動浙江成為(wei) 區域發展最為(wei) 協調的省份貢獻寧波力量。
寧波連續19年在浙江省山海協作工作考核中獲評優(you) 秀。
對浙江省來說,山區26縣能否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能否取得標誌性成果,事關(guan) 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全局。
唱好山海互濟“大戲”,產(chan) 業(ye) 合作無疑穩居“C位”。
位於(yu) 衢州衢江的產(chan) 業(ye) 合作項目“荷鷺牧場”,已累計吸納衢江當地就業(ye) 人員120餘(yu) 名,其中70%是附近的待業(ye) 村民,周邊50餘(yu) 戶低收入農(nong) 戶每年增收逾5000元。寧波慈溪和衢州常山打造千畝(mu) 絲(si) 瓜絡山海協作共富產(chan) 業(ye) 園,為(wei) 周邊10個(ge) 村帶來總計1000多萬(wan) 元的收入。
以產(chan) 業(ye) 梯度轉移、產(chan) 業(ye) 培育和資源要素配套為(wei) 主線,寧波早已蹚出了一條與(yu) 麗(li) 水、衢州互動式“造血型”雙贏發展的新路子。20年來累計達成產(chan) 業(ye) 合作項目1754個(ge) ,實到資金1125.9億(yi) 元。
一係列真金白銀的投入,旨在幫助對口地區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2022年,寧波某電子公司投資10億(yi) 元的關(guan) 鍵零部件產(chan) 業(ye) 化項目在麗(li) 水投產(chan) ,預計可實現年產(chan) 值15億(yi) 元,上繳稅收1.1億(yi) 元;寧波與(yu) 麗(li) 水共建的麗(li) 水技師學院僅(jin) 用11個(ge) 月就如期招生,目前在校生近3500人,成為(wei) 麗(li) 水企業(ye) 轉型升級的綜合“服務器”。
協同發展,離不開“因地製宜”“持之以恒”的創新。
土地資源小而散,是山區縣謀劃開發區時繞不開的難題。
如何破題?向海借力,與(yu) 海協同發展。
產(chan) 業(ye) 飛地、科創飛地、消薄飛地、山海協作產(chan) 業(ye) 園……在山海共富的大棋局中,“飛地”如“妙手”,推動更多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物流集聚,並以大平台的姿態,成為(wei) 對口地區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chan) 業(ye) 轉移的橋頭堡和擴大稅源增收的新渠道。
寧波江北和麗(li) 水打造的浙江省首個(ge) 山海協作“飛地”孵化器——麗(li) 水甬蓮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已入駐企業(ye) 134家,累計引資20億(yi) 元,並躋身國字號科技企業(ye) 孵化器。
衢州常山聚寶村實施500畝(mu) 荷塘綠色發展,村集體(ti) 累計增收超過50萬(wan) 元。而這個(ge) 村“發家致富”的錢,來自近400公裏外的慈溪高新區上林英才產(chan) 業(ye) 園,這是兩(liang) 地打造的“消薄飛地”。聚寶村將首筆約3萬(wan) 元的“飛地”分紅用於(yu) 蝦苗采購。
截至目前,寧波一批產(chan) 業(ye) 飛地累計入駐新材料、高端智能裝備等項目19個(ge) ,總投資超過50億(yi) 元,一批科創飛地啟動運營,入駐企業(ye) 24家,引進項目29個(ge) 。7個(ge) “消薄飛地”累計帶動608個(ge) 薄弱村,逾50萬(wan) 人受惠。
山區不是包袱,而是發展的希望所在。
更多的協作金名片,藏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謀篇布局裏。
衢州湖南鎮蛟壟村600餘(yu) 年的生薑種植曆史被重新激活,低收入農(nong) 戶每年人均收入從(cong) 0.6萬(wan) 元提高至1.5萬(wan) 元;麗(li) 水雲(yun) 和縣石塘鎮長汀村啟動長汀高端精品民宿項目,目前已累計接待遊客200多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500多萬(wan) 元,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創收500餘(yu) 萬(wan) 元……
一個(ge) 個(ge) 結對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不斷崛起的背後,是來自鄞州、北侖(lun) 、象山等地的“寧波力量”。
20年來,寧波累計投入上億(yi) 元,在結對地區打造了31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點。
“雙向受益、互促共進”“以國家戰略為(wei) 紐帶,以需求精準匹配為(wei) 導向”“注重構建‘造血’機製”“數字化賦能”……
新時代,新使命、新方位、新任務,在中國式現代化大場景中,山海協作期待繪出更大同心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