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文物活起來! 北京西城區9處文物有了專屬“管家”

發布時間:2023-04-04 14:21: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4月4日電 (記者鮑聰穎)“我們(men) 將嚴(yan) 格遵循西城區的活化利用要求和文物使用規範,運營好楊椒山祠這一西城區兼具曆史價(jia) 值、文物價(jia) 值、學術價(jia) 值的建築代表,保留和傳(chuan) 承楊椒山祠曆史記憶,讓楊椒山祠以一種更開放的形式在大眾(zhong) 生活中延續。”4月3日,西城區舉(ju) 辦第二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簽約儀(yi) 式,共有9處文物建築實現了落地簽約,找到了各自的專(zhuan) 屬“管家”。

  記者從(cong) 西城區第二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簽約儀(yi) 式上了解到,此次西城區共有9處文物建築實現了落地簽約。其中,楊椒山祠用於(yu) 建設“中軸以西、古都新貌”文化藝術社區,紹興(xing) 會(hui) 館用於(yu) 建設北京魯迅博物館紹興(xing) 會(hui) 館分館,宜興(xing) 會(hui) 館用於(yu) 建設宜興(xing) 會(hui) 館文化展示中心,護國觀音寺+五道廟用於(yu) 建設大柵欄文化數字館+京話館,錢業(ye) 同業(ye) 公會(hui) 用於(yu) 建設古玉文化博物館,梅蘭(lan) 芳祖居用於(yu) 建設梅蘭(lan) 芳美學藝術展示中心,朱家胡同45號茶室用於(yu) 建設京派茶樓,雲(yun) 吉班舊址用於(yu) 建設服飾文化研究與(yu) 新國風體(ti) 驗中心。

  據介紹,西城區第二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於(yu) 2021年9月向社會(hui) 公開發布,楊椒山祠、紹興(xing) 會(hui) 館等9處文物建築麵向社會(hui) 公開招募活化利用方案、已實現對外開放的京報館招募運營服務機構,引起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

  記者了解到,較之首批,參與(yu) 申報的機構有了新變化:成分更多樣了,既有國有企業(ye) ,又有民營企業(ye) ,還有社會(hui) 公益機構、民非組織等。來源地也更加廣泛,除了北京本地機構,上海、江蘇、浙江、山東(dong) 、湖南、海南等地企業(ye) 都積極提交方案,文物活化利用的社會(hui) 關(guan) 注度和影響力逐步擴大。計劃發布後,共收到47家社會(hui) 組織及機構提交的63份項目申請報告,有44家機構入圍初審,最終23家單位的27個(ge) 方案進入專(zhuan) 家評審。

  “我們(men) 在全市率先出台《北京市西城區關(guan) 於(yu) 促進文物建築合理利用和開放管理的若幹意見》,首次在政策層麵對文物建築的活化利用進行了明確和規範。”西城區文旅局局長靳真介紹,西城區作為(wei) 首都核心區,麵對文物建築數量眾(zhong) 多的資源優(you) 勢,率先嚐試向社會(hui) 公開發布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以“揭榜掛帥”的招投標方式廣聚社會(hui) 英才,專(zhuan) 業(ye) 機構、社會(hui) 公眾(zhong) 廣泛參與(yu) 。“通過不斷實踐,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專(zhuan) 家把關(guan) 、市場化運作’的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靳真表示,這一舉(ju) 措有利於(yu) 工作思路從(cong) “閉門保文物”向“開門用文物”轉變,文物保護依靠社會(hui) ,文物利用服務社會(hui) ,從(cong) 而實現文物合理利用的可持續性。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