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鬥應用為行業賦能(深閱讀)

發布時間:2023-04-04 15:2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春耕時節,荊楚大地,一台台裝有北鬥終端的農(nong) 機在沃野上馳騁。“有了北鬥導航衛星的幫助,今年春耕更輕鬆了!”湖北省荊門市鍾祥市官莊湖農(nong) 場田湖分場楊榜隊農(nong) 機手張明寶說,有了安裝北鬥終端的農(nong) 機,他一個(ge) 人就可以播種、開溝幾百畝(mu) 地。

  不僅(jin) 僅(jin) 是農(nong) 機服務。從(cong) 江漢平原到武陵山脈,從(cong) 森林巡護到鐵路勘察,在湖北,北鬥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

  農(nong) 業(ye) 場景應用——

  農(nong) 機有指導 耕種更精確

  近日,在鍾祥市春季農(nong) 機化大培訓現場,播種機正自動規劃路線。“這台播種機安裝了北鬥終端後,可以自行作業(ye) ,我們(men) 省心又省力。”張明寶看著眼前這台智能化播種機,連連感歎。

  和張明寶一樣興(xing) 奮的,還有荊門市掇刀區康瑞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社員馬洲。在播種機的駕駛室裏,馬洲指著顯示屏上播種機的行進路線介紹:“此時,掇刀區農(nong) 機北鬥信息中心的監控大屏就顯示著農(nong) 機作業(ye) 的情況,技術人員可以實時監控、調度這些裝有北鬥終端的農(nong) 機。”

  一旁,武漢依迅北鬥時空技術公司副總經理陳誌濤拿著筆記本,不時記錄著農(nong) 機手反饋的問題。他和團隊通過北鬥科技應用為(wei) 智慧農(nong) 業(ye) 提供了多套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我們(men) 對裝有北鬥終端係統的農(nong) 機不斷進行調試。用戶增多以後,更要加快產(chan) 品研發和迭代。”

  “以前農(nong) 忙時,很多農(nong) 民不會(hui) 用農(nong) 機,熟練的農(nong) 機手也不好找。現在農(nong) 機裝上了北鬥導航終端,田塊大小、作業(ye) 路線,點擊屏幕就能輕鬆獲得,解決(jue) 了農(nong) 忙時的不少問題。”馬洲說。

  2016年起,荊門市率先在湖北省開展北鬥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項目試點,在掇刀區建成全省首家股份製“北鬥+農(nong) 機”信息調度中心,並探索建立了以農(nong) 機合作社為(wei) 主體(ti) ,農(nong) 機部門、移動公司、金融機構等部門參與(yu) 的“1+N”北鬥應用模式。目前,荊門市的北鬥應用已覆蓋農(nong) 機耕整地、機械化播種、無人機植保、機械收獲、秸稈收集處理、糧食烘幹等農(nong) 機作業(ye) 的六大環節。荊門還建有3家農(nong) 機北鬥信息中心,涵蓋農(nong) 機合作社571家,安裝北鬥監測終端5910台,累計服務麵積達1409.8萬(wan) 畝(mu) 。

  勘察領域應用——

  定位精度高 觀測數據準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武陵山脈深處,兩(liang) 輛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看著車窗外層層疊疊的大山,費亮陷入了沉思。“在千溝萬(wan) 壑裏搞鐵路勘察,我們(men) 都很熟練了,可要在這裏建一個(ge) 高精度測量控製網,還是有些挑戰。”

  費亮是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勘察院數智化所總工程師,為(wei) 了完成此次任務,他和團隊攜帶了12台北鬥地基接收機與(yu) 4台星基接收機,希望用這些北鬥應用終端為(wei) 鐵路建設提供高精度的位置服務。

  經過幾個(ge) 小時的車程,費亮和團隊抵達了沿江高鐵規劃施工現場。一行人勘察了許久,最後決(jue) 定將北鬥星地一體(ti) 化基準站建在附近村民房頂。鑽孔、固定、澆築、安裝、通電……隨著綠燈閃起,北鬥星地一體(ti) 化基準站成功運行。

  傳(chuan) 統鐵路勘察,需要沿著線路每隔一定距離布設控製點,從(cong) 而建立起該鐵路的測量控製網,但由於(yu) 山區地形複雜,布點難度大,控製點稀疏,且網絡通信信號差、數據傳(chuan) 輸困難,這種測量控製網難以快速獲取精確的位置信息,且無法重複使用,成本高。為(wei) 此,費亮和團隊研究了基於(yu) 北鬥的星地一體(ti) 化增強定位技術,可提供動態定位精度優(you) 於(yu) 2厘米的高精度位置服務,建立了基於(yu) 北鬥地基增強係統的鐵路工程精密控製測量體(ti) 係,突破了鐵路工程傳(chuan) 統測量模式。

  “利用北鬥建立的測量網可以24小時不間斷運行,無需坐標轉換,即采即用,複用性強,降低了測量誤差逐級傳(chuan) 播的不利影響。”費亮說,有了北鬥星地一體(ti) 化增強定位技術,即使沒有網絡信號,隻要看得到天空,勘察人員就可以實現高精度定位。

  目前,長贛鐵路、滁寧城際鐵路、杭衢鐵路等鐵路沿線布設了多個(ge) 北鬥地基增強基準站,搭建了4套獨立完整的北鬥地基增強係統。“通過服務器實現觀測數據的實時監測、網絡回傳(chuan) 與(yu) 快速解算,勘察人員可以做到實時厘米級、事後毫米級的鐵路工程測量。”費亮說。

  巡護工作應用——

  全天候守護 高效又便捷

  一場春雨過後,神農(nong) 架林區濃霧重重,山林之間,王敏背著雙肩巡護包,一路向前。

  “雖然現在看不清方向,但不管走到哪裏,我的位置都會(hui) 被即時發送到幾十公裏外的信息化指揮中心。”王敏拿起一個(ge) 手機大小的“北鬥巡護終端”介紹。

  王敏是神農(nong) 架國家公園官門山管護中心巡護員,除了雨雪天氣,他每月至少要在野外巡護10天。為(wei) 了讓巡護員在有限的時間內(nei) 做到巡護全覆蓋,神農(nong) 架國家公園要求巡護員的任意兩(liang) 次野外巡護線路不能完全重疊。“如果僅(jin) 僅(jin) 靠經驗去巡護,我有可能走重複的路。”王敏說,現在“北鬥巡護終端”能幫助自己準確定位。

  除了能準確定位,“北鬥巡護終端”還可以向指揮中心發送圖文資料。“我們(men) 不僅(jin) 可以隨時隨地用‘北鬥巡護終端’傳(chuan) 輸測量到的植物數據,還可以用它拍攝動植物照片,第一時間傳(chuan) 回指揮中心。”說著說著,王敏停在一棵銀杏樹前,他一手拿著“北鬥巡護終端”,另一隻手輕點終端屏幕,拍好照片後,又將剛觀測到的數據一一錄入:“樹高約18米,胸徑60厘米,萌芽期……”很快,王敏完成了對古樹的巡護工作。

  在神農(nong) 架,像官門山這樣的片區共有33個(ge) ,而像王敏這樣的巡護人員有160餘(yu) 名,分布在18支巡護隊。“我們(men) 為(wei) 所有的巡護員每人配發了一台‘北鬥巡護終端’,不僅(jin) 讓巡護工作更高效,當遇到森林火災、病蟲害、地質災害等突發情況時,我們(men) 也能快速掌握,並及時處理。”神農(nong) 架林區信息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李強說,目前,依靠北鬥導航係統等先進設備,神農(nong) 架林區資源的管護已經實現全麵信息化,森林資源也得到全天候守護。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秦順全介紹,湖北是北鬥產(chan) 業(ye) 的重要產(chan) 業(ye) 應用聚集地之一,“在湖北,北鬥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已達730餘(yu) 家,每年培養(yang) 數千名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業(ye) 人才。”

  北鬥產(chan) 業(ye) 的發展離不開應用場景的深度挖掘與(yu) 拓展,湖北省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越來越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正在荊楚大地上變成現實,未來,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強化需求側(ce) 與(yu) 供給側(ce) 的有效銜接,擴大北鬥在重點行業(ye) 重點區域的規模化應用,帶動湖北北鬥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聯動發展。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