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政府支出問績問效 “三公”經費越管越嚴

發布時間:2023-04-04 15:4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的財政預算報告提出,“堅持黨(dang) 政機關(guan) 過緊日子,把牢預算管理、資產(chan) 配置、政府采購等關(guan) 口”“從(cong) 嚴(yan) 控製一般性支出,強化‘三公’經費預算管理,不該上的項目一個(ge) 不上,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把更多財政資源騰出來用於(yu) 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

  3月28日,中央部門(單位)集中公開2023年部門預算。今年的預算公開有哪些特點,相關(guan) 部門的“賬本”有哪些新變化?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部門和專(zhuan) 家。

  連續十五年曬“賬本”,預算公開完善製度、有序推進

  “2023年公開的中央預算包括經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批準的中央預算和中央部門預算。”財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其中,中央預算由財政部作為(wei) 主體(ti) 進行公開;中央部門預算經財政部批複後,由各部門作為(wei) 主體(ti) 進行公開。

  在中央預算方麵,今年公開的內(nei) 容涵蓋中央四本預算情況、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情況和有關(guan) 說明。在中央部門預算方麵,公開內(nei) 容涵蓋部門總體(ti) 收支預算情況、財政撥款收支預算情況以及重點事項說明等。

  翻閱各中央部門預算“賬本”可以發現,今年各部門均公開了部門收支總表等9張報表,全麵、真實反映部門收支總體(ti) 情況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各部門還對預算收支增減變化、機關(guan) 運行經費安排、“三公”經費、政府采購等情況予以說明,並對專(zhuan) 業(ye) 性較強的名詞進行解釋。

  為(wei) 使公眾(zhong) 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各部門的部門預算除在本部門網站公開外,繼續在財政部網站設立的“中央預決(jue) 算公開平台”集中展示。

  預算公開是現代財政製度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是提升預算管理水平、提高資源配置使用效率、強化預算約束力的重要舉(ju) 措。自2009年中央預算首次向社會(hui) 公開,今年已是中央部門預算連續第十五年曬“賬本”。“近年來,財政部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持續推動我國預算公開取得新進展。”該負責人說,一方麵,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確立預算公開製度框架;另一方麵,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有序推進預算公開工作。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表示,我國中央預算公開有兩(liang) 個(ge) 鮮明特點:一是有專(zhuan) 項報告,比如“三公”經費管理;二是預算公開情況說明更完備。“預算公開全麵呈現重大戰略、製度和重要政策如何落實落細,讓公眾(zhong) 了解政府的錢是怎麽(me) 花的,民生保障是如何不斷增進的,內(nei) 容詳實、表述清晰,能夠推動打造陽光透明政府、保障公眾(zhong) 知情權、強化外部監督,是我國製度優(you) 勢的體(ti) 現。”

  強調問績問效,推動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

  花錢必問效。近年,為(wei) 提升財政資源配置使用效率,財政部不斷加強預算績效管理,著力規範績效目標設置、提高績效目標質量,連續多年加大中央部門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公開力度。2022年共有100個(ge) 部門公開了727個(ge) 項目的績效目標,比上年大幅增加599個(ge) 。2023年,中央部門公開績效目標比例較上年又有所提高,除涉密、敏感信息外,原則上公開部門預算的中央部門,將一般公共預算一級項目、政府性基金預算項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項目績效目標表按照不低於(yu) 項目數量60%的比例向社會(hui) 公開。

  “近年來,中央部門預算公開中關(guan) 於(yu) 績效管理的信息披露越來越多,不僅(jin) 介紹部門預算績效管理情況,還對重大項目績效目標進行公開,並且提供了一些項目支出績效管理案例。”白景明認為(wei) ,實踐充分證明,預算績效管理與(yu) 預算公開二者相輔相成,預算績效管理直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從(cong) 而提升預算公開質量;預算公開使公眾(zhong) 更好監督財政資金的使用,推動部門進一步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問績問效問責,提升治理效能。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加強績效目標管理,夯實部門和單位主體(ti) 責任,持續推進績效目標向社會(hui) 公開,主動接受社會(hui) 監督,促進績效目標質量和績效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該負責人說。

  節儉(jian) 辦事業(ye) ,狠抓“三公”經費管理

  今年財政預算報告提出,嚴(yan) 格落實黨(dang) 政機關(guan) 過緊日子要求,厲行節約辦一切事業(ye) 。中央部門“三公”經費支出的問題為(wei) 各界所關(guan) 注。

  該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努力,中央部門“三公”經費管理製度日益健全,約束力度明顯提升,有效遏製了無實質內(nei) 容出國、超標準超編製配備公務用車、公務接待鋪張浪費等行為(wei) ,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由2011年的94.28億(yi) 元下降到2018年的58.8億(yi) 元。2018年機構改革後,將稅務等部門原列地方的“三公”經費納入中央部門管理,基數相應調整,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81.07億(yi) 元。

  2020年以來,在嚴(yan) 格控製的基礎上,疊加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進一步下降到2022年的53億(yi) 元。202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64.96億(yi) 元、比上年有所增長,主要是前幾年受疫情影響,因公出國(境)費預算壓減較多、基數較低,今年恢複性增加,主要用於(yu) 支持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保障中央部門開展對外交往、參加重要雙邊多邊會(hui) 議等,同時繼續嚴(yan) 控一般性出國團組。

  2023年,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從(cong) 嚴(yan) 控製,均不超過上年水平。與(yu) 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減少約16億(yi) 元。

  “當前,財政收入增長已處低速期且政府資金籌措成本上升期,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可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降低政府部門運轉成本,提高公共產(chan) 品投入產(chan) 出率,是非常必要的改革之舉(ju) 。”白景明表示,加強“三公”經費管理起到了把倡廉關(guan) 口前移的作用,堵住資金管理漏洞,“這也是在回應社會(hui) 公眾(zhong) 關(guan) 切,增強政府公信力。”

  落實機構改革要求,預算批複作出相應安排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在今年中央部門預算批複工作中,如何落實好改革要求?

  該負責人介紹,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審查批準的中央預算是按機構改革前的部門和職能編製的。為(wei) 保證機構改革工作穩妥推進和部門預算順利執行,對機構改革涉及部門的預算,僅(jin) 有部分職責調整的部門,先按現有預算批複,執行中根據職責調整情況辦理預算劃轉和調整。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30日 02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