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公園更透氣,風景零距離(視線·城市更新)

發布時間:2023-04-06 16:3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越來越多公園有了新變化:圍欄少了,入口多了。公園更加開放,與(yu) 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相連相融,讓市民獲得了更加開闊的觀景視野、休閑空間,也讓城市風貌變得更加通透美麗(li) 。

  ——編 者

  

  春意漸濃,碧空暖陽,行走在山東(dong) 青島海濱的馬路上,迎著濕潤的海風,不知不覺踏上一條嶄新的木棧道,闖入一片綠色天地:棧道兩(liang) 側(ce) ,水杉高大挺拔,噴雪花、繡球花賞心悅目,晨練的市民往來如織。

  這片引人親(qin) 近的園子是青島的中山公園。去年青島啟動城市更新行動,中山公園實施拆牆透綠工程。此前,中山公園隻開放3個(ge) 門;到今年2月,僅(jin) 西南一帶就拆除了760餘(yu) 米的外牆和護欄,鋪設了棧道和綠化帶,增加了多個(ge) 出入口,方便市民自由入園遊覽。

  不隻是青島,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許多公園去除了圍欄,與(yu) 城市街區無界融合,讓人們(men) 見綠便可擁綠,與(yu) 自然風光撞個(ge) 滿懷。

  拆牆透綠

  自然風光觸手可及

  曆史超百年的中山公園是青島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周邊以住宅區為(wei) 主。由於(yu) 老城區道路綠化帶寬度不夠,難以滿足市民對綠地的需求,加上此前公園開放程度不足,繞道入園成為(wei) 很多附近居民的困擾。

  “以前公園有圍牆,走在路上與(yu) 公園有明顯的距離感。”青島市民李建國說,“現在好了,圍牆拆了,進公園不用繞路,風景多了,走在路上就像已經進了公園。”

  在北京朝陽區的通惠河邊,有一座慶豐(feng) 公園依水而建,拆除圍欄後24小時開放,吸引了大量的周邊居民來這享受戶外活動,跳舞的、拉琴的、散步的、打球的,各得其樂(le) 。去年朝陽區試點打造無界公園,如今像這樣實現開放管理的公園有43座。

  為(wei) 何要建設無界公園?

  “有的公園比較大,如果存在圍欄、入口數量少或者設置不合理,附近居民需要繞一圈才能進園,十分不便。”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公園管理處處長彭強介紹,“這也不利於(yu) 綠地相連,如果刺蝟等小動物遷徙,會(hui) 被圍欄阻隔。拆除圍欄可以更好地讓公園綠地和山林氣息延伸到街區,為(wei) 市民遊客提供更開放共享的空間,讓美景融入城市。”

  “有欄杆一隔,除非專(zhuan) 門進去,裏邊的風景感覺和我們(men) 沒關(guan) 係。敞開了,哪怕挺遠一片綠地,也能欣賞著了。”北京市民宋女士認為(wei) ,除了全天候開放、易於(yu) 穿行等便利,拆圍欄還有助於(yu) 去掉人們(men) 心理上那層邊界。

  有界變無界,拉近了公園與(yu) 市民之間的距離。拆除圍牆,不僅(jin) 讓公園變身24小時開放的綠色會(hui) 客廳,而且將園內(nei) 的自然氣息、人文氛圍、藝術風情深深嵌入居民生活圈裏。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無界公園拆除的是物理隔斷,聯通的是現代生活與(yu) 自然風光。

  從(cong) 城市發展的角度看,無界公園的建設也是踐行公園城市發展理念的縮影。從(cong) 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不是文字順序的簡單調整,而是發展理念的深刻轉變。“如果說城市公園是一個(ge) 個(ge) 都市綠洲,那麽(me) 公園城市就是把城市變成大公園,讓馬路、建築從(cong) 公園裏‘長’出來。”彭強說,公園城市不是在城市裏多建幾個(ge) 公園,而是整個(ge) 生態、生活、生產(chan) 的係統要充滿生命力,要有更多的百姓可以參與(yu) 、共享,陪伴城市一起成長。

  提升服務

  城市生活更有韻味

  一堵堵圍牆的消失、一條條進出通道的增設,通透了城市的生活、生態空間,也為(wei) 市民打開了更多美好生活的可能。

  “北京首批試點拆牆透綠的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和慶豐(feng) 公園均為(wei) 帶狀濱水公園,長度長,遊客量大,公園門區相隔較遠。我們(men) 根據實際情況,多次征求周邊居民意見,進行了無界公園的設計。”朝陽區園林綠化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的改造不僅(jin) 拆除了圍欄及大門,還在公園門區設計了藝術景觀、植物組團、花箱等多種入口形式,並開辟出葉脈廊架、悅享小築、繞樹廊架等可供百姓休息、閱讀、交流的休閑空間。

  站在四川成都市青羊區蜀都大道上向西南方向看過去,人民公園原來用綠色鐵絲(si) 紮成的柵欄消失不見,園內(nei) 的亭台流水與(yu) 園外的繁華街景交織融合,仿佛置身於(yu) 同一幅精致的工筆畫中。“無界公園的建設不是簡單的一拆了之。人民公園去掉柵欄後,我們(men) 在臨(lin) 街處增加了綠化區域,削坡透景、鋪裝園路、優(you) 化植物景觀,將公園景色和街道景觀進行有機融合。”成都市人民公園黨(dang) 支部專(zhuan) 職副書(shu) 記邱小兵說。

  公園的美不隻在於(yu) 生態,也在於(yu) 人文。敞開大門的公園迎來了更多遊客,這也對公園提供的活動、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公園將濃厚的茶館文化和菊花文化融入公園活動中,讓市民們(men) 熟悉的本土傳(chuan) 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煥發光彩。“3月,我們(men) 舉(ju) 辦了‘春茶節’,開展一係列互動性較強的活動,比如沉浸式表演和長壺茶藝等。”邱小兵表示,川茶的味道鐫刻在成都人的記憶中,茶香伴著花香,能讓公園更有魅力和韻味。

  優(you) 化管理

  良好秩序多方共建

  實施“拆牆透綠”,一方麵要考慮公園是否具備建設無界公園的條件,另一方麵在拆除圍牆後,公園要適時地轉變管理模式,采用更加符合開放式形態的管理手段。

  彭強介紹,今年北京還將建設改造不少於(yu) 20處無界公園,爭(zheng) 取覆蓋16個(ge) 區,具體(ti) 選擇哪些公園,主要是遵循因地製宜的原則。“我們(men) 會(hui) 進行甄別,確實有管理安全防護需求的,圍欄會(hui) 予以保留;有礙觀瞻且沒有實際功能又給大家帶來不便的,會(hui) 優(you) 先拆除。比如有的公園在鐵路旁,這樣的公園就不適合拆除圍欄。另外,曆史名園以及需要保護文物的公園還需要保留圍欄設置。”彭強說。

  朝陽區園林綠化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公園開放後,市民一天24小時都能入園遊覽,公園將加強與(yu) 所在地城管、公安等部門的協調聯動,組織聯合執法,維護良好的遊園秩序與(yu) 環境,同時借助誌願者的力量,請“文明引導員”等與(yu) 公園管理者共同引導市民文明遊園,維護公園安全舒適、幹淨整潔、優(you) 美宜人的環境。

  據介紹,拆除圍牆後,成都不少公園開啟了“24小時營業(ye) 模式”。為(wei) 保障夜間安全,人民公園還增設了攝像頭,增加了夜間巡邏人員,同時對園區內(nei) 的夜間功能性照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

  有些保護措施其實暗藏在設計施工中。青島在對中山公園等進行改造升級的時候,就對公園內(nei) 功能布局及遊人需求展開分析,力圖最大限度滿足遊人使用需求及習(xi) 慣,減少踩踏綠地行為(wei) 。青島市園林和林業(ye) 局園林和林業(ye) 建設處二級調研員吳海利說:“拆除圍欄是對公園設計和管理的考驗,棧道要便利,無障礙通道得建好,照明、監控等輔助設施也不能少。建成後,我們(men) 也通過加強公園日常管理、強化市民遊園勸導、在外圍設計綠籬等軟隔離形式,對遊客展開引導、分流,提高遊客文明遊園意識。”

  眼下,青島中山公園內(nei) 智慧園區項目正加緊建設,接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預計9月啟用。屆時,中山公園將成為(wei) 安全防控主動化、遊客服務便捷化的智慧公園。

  

  ■延伸閱讀

  公園開放不代表隨心所欲

  公園的開放性增強,給予市民更多信任,也對市民素養(yang) 提出了更高要求。據了解,個(ge) 別無界公園出現了亂(luan) 扔垃圾、騎單車軋草坪、帶著寵物入園等不文明現象。

  公園無界不等於(yu) 無規則,開放不代表隨心所欲。市民入園應自覺做到:維護環境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luan) 扔廢棄物;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嘩吵鬧,不插隊;保護生態環境,不摘折花木和果實,不追捉、亂(luan) 喂動物;愛惜公共設施,不踩踏座椅,不塗抹、刻劃公園設施;不攜帶被禁止入園的寵物;等等。

  公園是展示城市氣質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體(ti) 現市民文明素質的重要平台。文明遊園,讓我們(men) 從(cong) 自身做起,提升文明素養(yang) ,共同維護美好環境。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5日 07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