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 走進湖南|大國工匠 守正創新彰顯湖湘精神
人民網長沙4月6日電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ju) 。”近日,“好評中國·走進湖南”網絡主題宣傳(chuan) 考察團繼續走訪湖南省,在一位位“大國工匠”身上感受湖湘精神的魅力。
追求“微米” 傳(chuan) 工匠精神
走進中國兵器江南工業(ye) 集團,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兵器集團關(guan) 鍵技能帶頭人彭小彥,正在講述江南工業(ye) 製造神舟飛船航天座椅緩衝(chong) 器的故事。
“江南工業(ye) 從(cong) 1995年起,也就是從(cong) 神舟五號開始,研製生產(chan) 神舟飛船航天座椅緩衝(chong) 器,經過多年努力我們(men) 成功將緩衝(chong) 器其中一個(ge) 核心接頭零件的誤差從(cong) 16微米提高到8微米。”
據了解,航天座椅緩衝(chong) 器,用於(yu) 返回艙著陸時減緩瞬間的衝(chong) 擊力,其體(ti) 積小,重量輕,但產(chan) 品結構相當複雜,零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要求極為(wei) 精密。
“16微米的精度其實已經處於(yu) 極限了,但是為(wei) 了讓它的安全性能更高,我們(men) 一直在尋找這個(ge) 突破口。”彭小彥說,小小一個(ge) 零部件,江南工業(ye) 人用報國心、匠心、責任心給它注入了靈魂。“我們(men) 將致力於(yu) 後續神舟係列飛船座椅緩衝(chong) 器的研製生產(chan) ,並持續追求微米級的工匠精神。”
“新”火相傳(chuan) 鑄國之重器
“這是湘電集團自主研製的230噸電動輪自卸車,目前正在進行純電動化研究”,“那是世界首台套120噸級純電交流傳(chuan) 動礦用電動輪自卸車,已經遠銷海外……”在湘電集團的廠房,一台台“龐然大物”聳立其中,湘電集團結構件事業(ye) 部焊接首席技能專(zhuan) 家劉新新如數家珍。
2002年進入湘電集團,一直從(cong) 事焊接工作的劉新新,是湘電創新人才隊伍的一名傑出代表。
在國內(nei) 首台出口澳大利亞(ya) 力拓公司的230噸電動輪自卸車製造中,他通過技術創新,大膽運用新的工藝方法和焊接手法,探索出“前牽引橫梁焊接五步操作法”,解決(jue) “卡脖子”技術難題;他自創的“螺旋式焊接操作法”等一係列技法被命名為(wei) “劉新新操作法”,在公司和行業(ye) 焊接領域全麵推廣運用。
2014年,湘電集團成立創新中心,劉新新工作室誕生。他利用業(ye) 餘(yu) 時間自創了“模擬教學法”和“1+1+1”培訓模式,為(wei) 青年焊工傳(chuan) 授技藝。“把產(chan) 業(ye) 技術工人的基礎夯實了,才會(hui) 有更多更優(you) 秀的‘大國工匠’誕生。”劉新新說。
心懷熱愛 紮根生產(chan) 一線
“轟隆轟隆......”還未走進湘潭鋼鐵集團生產(chan) 車間,巨大的轟鳴聲便傳(chuan) 到了考察團的耳中。一塊塊通體(ti) 火紅的巨大鋼坯,在滾燙的熱浪與(yu) 機械的轟鳴聲中,被不斷軋製成型。
在艾愛國焊接試驗室,我們(men) 見到了“七一勳章”獲得者艾愛國。一身樸素工裝,兩(liang) 鬢灰白,步履穩健的他並不像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焊工這行很苦很累,但我熱愛這份工作,再苦再累對我來說不算什麽(me) 。”麵對大家的好奇,艾愛國笑著說。
在焊接領域耕耘了50多年,艾愛國潛心鑽研、勇於(yu) 創新,多次主持國內(nei) 重大項目、工程的焊接技術攻關(guan) ,其中氬弧焊接法焊接高爐貫流式風口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把自己掌握的技術和知識毫無保留地推廣運用到行業(ye) 生產(chan) 實踐中,為(wei) 我國冶金、軍(jun) 工、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ye) 攻克焊接技術難關(guan) 400多個(ge) ,改進工藝120多項。
“這幾年,湘鋼發展得越來越快,開發了新產(chan) 品,解決(jue) 了國內(nei) 很多卡脖子技術難題。”艾愛國說,製造業(ye) ,技術創新是關(guan) 鍵,湘鋼正在創新強企的道路上高歌猛進。“希望大家能多來湘鋼走走看看,挖掘更多的工匠故事。”
據悉,接下來,考察團將繼續走訪湖南各市州,感悟湖湘文化,體(ti) 味大美瀟湘。(何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