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將加深政銀企對接合作 讓實體經濟“根基”越紮越深

發布時間:2023-04-10 11:18:00來源: 新華日報

  4月8日,全省重大工業(ye) 項目銀企對接會(hui) 在南京召開。會(hui) 上,15個(ge) 銀企合作項目簽約,簽約金額達190億(yi) 元。這場全省13個(ge) 設區市政府分管領導、工信部門負責人以及30多個(ge) 銀行機構一把手全部到場的大會(hui) ,傳(chuan) 遞出強烈信號:我省將加深政銀企對接合作,持續引金融“活水”,讓實體(ti) 經濟“根基”越紮越深。

  擴大有效投資,

  突出“質的提升”

  當天會(hui) 上發布的一組數據,揭示了金融“活水”對實體(ti) 經濟的有力支撐:2022年,全省新增本外幣貸款2.63萬(wan) 億(yi) 元,居全國第一;製造業(ye) 貸款連續27個(ge) 月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其中中長期貸款餘(yu) 額同比增長47.6%;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8.2%,惠及260多萬(wan) 戶小微經營主體(ti) 。在工業(ye) 投資的拉動下,2022年全省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5.1%,位列東(dong) 部沿海省份首位。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you) 化調整,我省經濟穩步恢複回升。今年以來,工業(ye) 投資延續增長勢頭,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投資增長更加突出‘質的提升’。”省工信廳廳長朱愛勳分析說,投資質量顯著提升主要體(ti) 現在投資結構持續優(you) 化,比如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迅速。去年,我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和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分別增長12.2%和9.4%;今年1—2月,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中的智能裝備製造業(ye) 、新能源製造業(ye) 分別增長13.4%、14.6%,均顯著高於(yu) 工業(ye) 投資增速。

  另一大特點是,重大項目牽引作用持續增強。2022年省重大工業(ye) 項目清單共列入450個(ge) 項目,全年完成投資3025億(yi) 元,從(cong) 省級重點調度的項目來看,大體(ti) 量項目牽引作用明顯。在“高基數”基礎上,今年我省列入清單項目再次增加,達500個(ge) ,平均投資規模26.2億(yi) 元,較上年提高3.6億(yi) 元,其中百億(yi) 元以上項目30個(ge) 、50億(yi) —100億(yi) 元項目45個(ge) ,較上年均大幅增長。今年前3月,完成投資近1000億(yi) 元,占全年總計劃投資的1/3。在重大項目的有力帶動下,今年1—2月,全省工業(ye) 投資同比增長8.2%,高於(yu) 全部投資3.7個(ge) 百分點,預計一季度工業(ye) 投資增長9%左右。

  民間投資主體(ti) 地位穩固。2022年,全省民間工業(ye) 投資同比增長9%,占全部工業(ye) 投資的81.4%,表明市場預期轉好。“民間工業(ye) 投資持續穩定增長,將繼續成為(wei) 拉動工業(ye) 投資平穩增長的重要支撐。”朱愛勳說。

  強化金融支持,

  “活水”精準直達

  金融“活水”直達實體(ti) 的效率不斷提升。今年1—2月,全省製造業(ye) 貸款新增1953億(yi) 元,同比多增353億(yi) 元,同比增速達22.4%,高於(yu) 各項貸款6.7個(ge) 百分點,連續29個(ge) 月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連續10個(ge) 月保持20%以上增速。

  “強化金融對製造業(ye) 的支持,一邊要聚焦總量增加,持續加大製造業(ye) 金融資源投入;一邊要聚焦轉型創新,有效激發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動能。”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介紹,該分行聯合省科技廳創設“蘇創融”政銀產(chan) 品,支持超1.4萬(wan) 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獲得融資超440億(yi) 元;在助力綠色轉型方麵,分行建立央行資金重點支持綠色企業(ye) 庫,創新掛鉤貨幣政策工具的“蘇碳融”政銀產(chan) 品,精準支持企業(ye) 綠色化改造。

  放眼全省,為(wei) 引導更多金融“活水”精準直達製造業(ye) 企業(ye) ,無錫、常州、蘇州等產(chan) 融合作試點城市先行先試,立足產(chan) 業(ye) 發展,緊貼企業(ye) 需求,推出“智能製造貸”“智改數轉貸”“專(zhuan) 精特新貸”等金融創新產(chan) 品,通過“精準引流”,推進實施盛虹煉化一體(ti) 化、中天綠色精品鋼等一批百億(yi) 級重點項目。

  多種融資方式,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作為(wei) “智慧的資本”“耐心的資本”,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在企業(ye) 直接融資中發揮重要作用,對高科技、硬科技企業(ye) 投資尤為(wei) 重要。2022年,我省新增境內(nei) 上市公司70家,其中科創板、北交所新增39家。

  “作為(wei) 國有創投機構,高投集團圍繞‘強鏈補鏈’‘專(zhuan) 精特新’等開展投資,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幫助一批製造業(ye) 企業(ye) 形成核心競爭(zheng) 力。”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會(hui) 清介紹,集團累計投資高科技企業(ye) 超1000家,包括江蘇的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51家,助推64家江蘇企業(ye) 完成IPO項目,登陸資本市場,以資本集聚帶動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集聚,有力促進了區域產(chan) 業(ye) 集群化發展。

  以投資為(wei) 引導,

  深化產(chan) 融合作

  下一步,如何深化政銀企合作,更好發揮投資引導作用?“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成為(wei) 與(yu) 會(hui) 人員的共識。

  無錫作為(wei) 全國首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以“集群+基金”發展思路,創立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錫創投”,在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探索建立覆蓋企業(ye) 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資體(ti) 係。“無錫市將進一步健全產(chan) 融合作協同機製。推動跨部門數據對接和信息共享,加強產(chan) 業(ye) 政策與(yu) 財金政策協同,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發展專(zhuan) 項資金,強化政策激勵引導。”無錫市副市長周文棟介紹,該市正在構建完善產(chan) 業(ye) 金融服務平台,力爭(zheng) “一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至少配套一個(ge) 產(chan) 業(ye) 基金”。

  實現“高效”“直達”“快享”,成為(wei) 銀企合作、產(chan) 融對接的關(guan) 鍵。“泰州將做強直達企業(ye) 的產(chan) 融對接網絡,著力提高金融服務組織化水平。”泰州市副市長徐文進表示,該市將做強銀企對接平台,推動銀企供需匹配;用好行長掛鉤服務和定期協商機製,摸排融資需求,提升金融供給精準度;開展金融服務走進重點園區、重點企業(ye) 、重大項目“三走進”活動,強化服務的“貼近性”。

  銀行機構紛紛表示,將持續創新金融服務實體(ti) 的舉(ju) 措,特別是對製造業(ye) 領域的擴麵增量。“我行將瞄準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江蘇省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加大行業(ye) 和客戶覆蓋麵,探索建立優(you) 質客戶‘白名單’機製,在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科研成果轉化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工程等重點領域提供強有力的融資支持。”國家開發銀行江蘇省分行行長唐力說。

  “下一階段,要持續強化投資引導,深化產(chan) 融合作,優(you) 化服務保障,為(wei) 促進重大工業(ye) 項目銀企對接、合作,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朱愛勳表示,我省將按季度發布技術改造省級導向性計劃,拓展產(chan) 融合作對接新模式,把更多低成本、長期限的資金引入實體(ti) 領域,提升企業(ye) 融資便利度。同時,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重點項目庫,推動項目早開工、早投產(chan) 、早見效,把企業(ye) 信心提上來、讓市場預期強起來,全力以赴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ti) 好轉。(付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