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嘉興為農田裝上“智慧大腦”

發布時間:2023-04-11 16:49:00來源: 浙江日報

  不會(hui) 說話的蔬菜突然間就有了“點單”的本領,一台台機器人仿佛成了大棚內(nei) 的主人——這樣的智慧農(nong) 業(ye) 場景,在嘉興(xing) 隨處可見、可感可觸。

  “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已成為(wei) 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嘉興(xing)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潘侃說。近年來,嘉興(xing) 依托信息技術,用數字化賦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促進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智慧農(nong) 業(ye) 轉變。

  嘉興(xing) 如何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未來農(nong) 場就是抓手之一。2022年,浙江公布了兩(liang) 批未來農(nong) 場認定名單,嘉興(xing) 新增5家,新增數居浙江省第一。漫步這些未來農(nong) 場,可以發現它們(men) 的模樣各有不同,但都有共同特質:新一代科學技術與(yu) 智能裝備,正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比如嘉興(xing) 桐鄉(xiang) 一處種苗未來農(nong) 場裏,工人隻需操作智能嫁接機,就能每天輕鬆嫁接苗種3000株,這是他們(men) 以前埋頭苦幹一天一夜也做不完的工作量;在嘉興(xing) 海鹽一處未來農(nong) 場,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生物耳標等技術應用,實現了養(yang) 豬場無人值守、精準飼喂、智能環控,養(yang) 1萬(wan) 頭豬隻需3個(ge) 人;嘉興(xing) 平湖某未來農(nong) 場,沙培、氣霧培等種植技術替代了傳(chuan) 統土培,果蔬以脫離土地的方式成長,產(chan) 量比土培高出20%。

  智慧農(nong) 業(ye) 不單要依托一項項科學技術、一台台智能裝備,更需要一個(ge) “大腦”將它們(men) 集成,提供全鏈條分析預警、輔助決(jue) 策、在線指揮等“腦級應用”。

  為(wei) 此,嘉興(xing) 開始推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大腦+未來農(nong) 場”發展模式,讓農(nong) 場迎來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智慧化改革。2022年12月,嘉興(xing) 某未來農(nong) 場就嚐到了甜頭:參考畜牧產(chan) 業(ye) 大腦實時呈現的“生豬出欄體(ti) 重情況”數據,董事長許明曙預判未來一段時間生豬市場將保持低位運行,及時將農(nong) 場生豬出欄重量從(cong) 130公斤調整為(wei) 110公斤,避開出欄高峰期,避免了肉價(jia) 波動帶來的損失。截至目前,嘉興(xing) 已初步建成糧食、生豬、湖羊等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大腦。

  智慧農(nong) 業(ye) 還離不開政策“撐腰”。在最新一輪政策中,嘉興(xing) 將對省級數字農(nong) 業(ye) 工廠、未來農(nong) 場給予20萬(wan) 元以上獎勵,對數字農(nong)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等與(yu) 智慧農(nong) 業(ye) 有關(guan) 的建設項目,給予項目投資額最高50%或1000萬(wan) 元補助。2022年,嘉興(xi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信息化總投入106.3億(yi) 元,居浙江省第一。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