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縣:“智慧農業”發展迅速 田間地頭更顯“科技範兒”
立體(ti) 栽植的紅顏草莓、小巧玲瓏的千禧番茄……春日,徐州沛縣朱寨鎮千秋田園農(nong) 業(ye) 嘉年華項目種植區的大棚中,豐(feng) 富的蔬果新品種茁壯生長,正在陸續上市。
草莓種植大棚中,技術員王得有忙碌地操控著電腦和手機。“大棚中間懸掛的無線環境傳(chuan) 感器,可實時監測棚內(nei) 的空氣、土壤的溫度和濕度等參數。”王得有說,物聯網技術和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種植相結合後,可以精準控製播種、育苗、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生產(chan) 環節,有效提高農(nong) 業(ye) 產(chan) 值。
據了解,千秋田園農(nong) 業(ye) 嘉年華項目作為(wei) “物聯網+智慧農(nong) 業(ye) ”示範基地,建成的27個(ge) 大棚均已配備成套的智能控製係統,將物聯網技術充分應用到農(nong) 業(ye) 種植中,“科技範兒(er) ”十足。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沛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封文雅介紹,去年以來,沛縣農(nong) 業(ye) 部門堅持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作為(wei) 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的總抓手,大力推廣新模式和新技術,在發展特色優(you) 質高效農(nong) 業(ye) 上狠下功夫,不斷提高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質效。
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百姓對農(nong) 產(chan) 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沛縣農(nong) 業(ye) 部門的指導下,今年,江蘇(沛縣)現代農(nong) 業(ye) (桃)科技綜合示範基地引進了全產(chan) 業(ye) 鏈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技術,先期建設500多畝(mu) 標準化生產(chan) 示範園,在灌排、修剪、病蟲害防治等關(guan) 鍵環節,按照江蘇省桃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專(zhuan) 家的要求進行示範推廣。
“要想把水果種植做大做強,形成品牌規模化,就要把影響質量安全的風險降到最低。我們(men) 引進的風險管控技術,用科技手段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前、中、後的全產(chan) 業(ye) 鏈質量檢測,使優(you) 質果率提高20%,農(nong) 殘率降低80%以上。”基地負責人張諾表示,預計今年5月桃子上市時,將會(hui) 全麵實現從(cong) 生產(chan) 到銷售全過程安全技術集成與(yu) 安全標準化。
如今在沛縣,“智慧+”手段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各關(guan) 鍵環節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走進龍固鎮龍西社區的工廠化循環水養(yang) 殖基地,養(yang) 殖戶侯凱旋正和技術人員將品相好、發育成熟的蝦苗從(cong) 標粗池移到成蝦池中繼續養(yang) 殖。
“工廠化循環水養(yang) 殖與(yu) 普通池塘養(yang) 殖不同,是一個(ge) 集成生物、信息等多種技術為(wei) 一體(ti) 的封閉循環水養(yang) 殖係統,水量、溶氧、水溫都可調節控製。”侯凱旋介紹,該係統從(cong) 養(yang) 殖池即用微濾機把糞便初步過濾,然後進入蛋白質分解環節,等水質清澈後,通過生化池把水中殘留的亞(ya) 硝酸鹽、氨氮分解,達標後再流入養(yang) 殖池循環使用,水的重複利用率達到100%。不僅(jin) 能去除水中的有害細菌,使蝦苗到成蝦的存活率提升30%以上,還能夠節水節能、降耗減排。
沛縣正以創建國家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園為(wei) 契機,不斷加快現代農(nong) 業(ye) 向“智慧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用科技手段持續提高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集聚程度,全力推動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農(nong) 民增收致富。(苗永樂(le) 王存勝 韓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