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用音樂,擁抱世界的繽紛(為夢想奔跑)

發布時間:2023-04-13 15:3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5萬(wan) 人湧入直播間,屏氣凝神、靜靜等待一曲笛聲入耳……在線上售書(shu) 直播間中,吳晶輕挑指尖,樂(le) 聲便從(cong) 長笛的音孔中流淌而出。短短幾十分鍾,她的自傳(chuan) ——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聽見這世界繽紛》,7.6萬(wan) 冊(ce) 圖書(shu) 一銷而空。

  “其實不必渴望光明,因為(wei) 內(nei) 心如夜燈一般常亮。”主播董宇輝對吳晶的一句評價(jia) ,道出了直播間內(nei) 很多人的心聲。

  傳(chuan) 奇、勵誌,這是不少人對吳晶的印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演講代表、2004年雅典殘奧會(hui) 運動員、維也納大廳特邀長笛演奏家……世界遮住了她眼前的光明,她卻閃耀出自己的光芒,散發出更多的溫暖與(yu) 希望。

  出生在江蘇鄉(xiang) 村的她曾有一雙明眸,父母為(wei) 她取名為(wei) “晶”。然而一歲多時,她被診斷出視網膜母細胞瘤,父母隻能做出最艱難的抉擇——放棄她的眼睛。

  “隻要能做,我便去做。”吳晶自小就堅信“盲人也能有一番作為(wei) ”。進入特殊教育學校後,她成為(wei) 江蘇省體(ti) 育隊的一員。2003年,吳晶出戰全國殘運會(hui) 並獲得了兩(liang) 枚金牌,次年帶傷(shang) 征戰雅典殘奧會(hui) 。她還不斷爭(zheng) 取學習(xi) 機會(hui) ,從(cong) 特殊教育學校走進南京外國語學校,再到出國留學、進修音樂(le) 。“如果更多機會(hui) 還沒有來臨(lin) ,那麽(me) 我就為(wei) 自己創造機會(hui) 。”吳晶說。

  聲音,不僅(jin) 是吳晶認識世界的窗口,更是她表達自我、溝通心靈的媒介。小時候,吳晶第一次聽到長笛的聲音,便愛上了長笛:“不同樂(le) 器給人不同感受,長笛有一種深入內(nei) 心的聲音。”通過悠長的樂(le) 聲,她將內(nei) 心的感受、情緒傳(chuan) 遞給更多人。從(cong) 此,音樂(le) 成了她與(yu) 聽眾(zhong) 乃至世界彼此溝通、互動的紐帶。

  吹奏長笛需要看樂(le) 譜,吳晶難免碰壁。練習(xi) 一首曲子,她更要付出成倍努力,“不同於(yu) 其他人,我必須花費大量時間記住樂(le) 譜,與(yu) 交響樂(le) 團合作時,記誦樂(le) 譜的任務量更是翻了幾番。”吳晶表示,更大的困難來自看不到揮舞的指揮棒。這意味著,她無法理解指揮家的表現意圖,更無法直接融入交響樂(le) 的和諧共鳴之中。

  音樂(le) 之路雖然艱辛,但成為(wei) 長笛演奏家的夢想,始終激勵著她。為(wei) 了完成自己的交響夢,吳晶和工程師們(men) 做了一個(ge) 特殊的“盲人可視化”裝備。它被安置於(yu) 演奏者的腳下,其中有類似盲文點顯器的設備,這個(ge) “點”會(hui) 隨著指揮信號移動,用來傳(chuan) 遞速度和節拍。

  2016年5月23日,吳晶第一次作為(wei) 交響樂(le) 團成員站在大眾(zhong) 麵前。感知著清晰準確的指揮信號、聆聽著周圍樂(le) 器的美妙配合,她動情高亢地吹響《匈牙利舞曲第五號》的每一個(ge) 音符。演出結束,台下掌聲雷動,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個(ge) 中國青年身上。“首演完成後的掌聲,在我心中經久不息。”吳晶回憶道。

  “吳晶教給我竹笛技法和美妙的中國樂(le) 曲旋律,而我教給她西方古典長笛曲目。我們(men) 想把中國音樂(le) 與(yu) 西方音樂(le) 融合起來。”吳晶的長笛老師楊·本特鬆說。吹奏長笛時,吳晶會(hui) 自然融入竹笛吹奏的傳(chuan) 統技巧,展示出獨特的滑音。

  中西樂(le) 器間的融通,讓吳晶看到音樂(le) 更大的可能性。用音樂(le) 的語言,打破觀念、地域、文化之間的隔閡——這個(ge) 想法一直存於(yu) 吳晶內(nei) 心深處。2013年,吳晶和本特鬆合作,在瑞典皇家音樂(le) 廳舉(ju) 辦了“北歐與(yu) 中國的對話”長笛演奏會(hui) ;2015年,本特鬆攜斯德哥爾摩愛樂(le) 樂(le) 團成員來華,吳晶領著他們(men) 了解中國、一路巡演,架起中西方音樂(le) 交流的橋梁。

  隨著個(ge) 人自傳(chuan) 《我聽見這世界繽紛》的出版,社會(hui) 公眾(zhong) 得以了解、關(guan) 注吳晶30多年的逐夢之旅。如今,除了音樂(le) ,她也將生活的重心放到教育與(yu) 社會(hui) 工作上,用音樂(le) 與(yu) 文字,讓更多人關(guan) 注社會(hui) 上的特殊群體(ti) 。

  “我不斷想要突破黑暗的限製,挑戰自我,為(wei) 我自己,也為(wei) 更多同樣看不見的人,去嚐試,去探索,去擁抱這廣闊而繽紛的世界。”吳晶說。

  (牛允一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