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北京中軸線煥發時代新韻
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不斷豐(feng) 富文化供給、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就能最大程度釋放綜合效益
北京中軸線全長7.8公裏,北端為(wei) 鍾鼓樓,向南經過萬(wan) 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nong) 壇東(dong) 西對稱布局於(yu) 兩(liang) 側(ce) 。這條中軸線,是全世界現存最完整的傳(chuan) 統都城中軸線,被譽為(wei) “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它記錄了中華文明的精彩記憶,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活的載體(ti) 。
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ou) 秀文明資源。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前不久,《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公布實施,為(wei) 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提供方向策略和基礎依據。從(cong) 編製《北京中軸線風貌管控城市設計導則》,到發布《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chan) 保護條例》,再到《規劃》公布實施,不斷構建係統、規範、有效的保護管理機製,正是為(wei) 了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這份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
北京中軸線具有遺產(chan) 內(nei) 涵多元、載體(ti) 多樣、空間多點的特點,這就決(jue) 定了必須堅持整體(ti) 保護。以鍾鼓樓文物修繕和展示提升工程為(wei) 例,在修繕過程中,不僅(jin) 遵從(cong) “修舊如舊”的原則,還對周邊環境進行了整治,讓鍾鼓樓景觀視廊得到極大提升,再現了鍾鼓樓地區別具特色的老城風貌。實踐證明,堅持整體(ti) 保護,才能更好延續曆史文脈。統籌考慮遺產(chan) 及其周邊環境,對北京中軸線及其環境實施全要素保護和全過程保護,必將帶動北京老城整體(ti) 保護與(yu) 複興(xing)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放在第一位,同時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麵充分發揮作用。”北京中軸線,是曆史軸線,也是發展軸線。從(cong) 修繕保護文化遺產(chan) ,到治理周邊環境,再到改造具有傳(chuan) 統建築風貌的商鋪……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不斷豐(feng) 富文化供給、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就能最大程度釋放綜合效益,讓市民切實感受到保護帶來的好處,吸引更多人成為(wei) 中軸線保護的支持者、參與(yu) 者。
中軸線保護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凝聚合力。《規劃》提出,建立健全職責清晰、運行順暢的遺產(chan) 保護管理體(ti) 係,同時還對產(chan) 權主體(ti) 、在地居民、外來遊客、專(zhuan) 家學者及社會(hui) 大眾(zhong) 分別製定鼓勵與(yu) 支持策略。加強統籌協調,提升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遺產(chan) 保護效能,必能讓中軸線更好融入城市更新。
如今,北京中軸線迸發出新的生命力,更加彰顯古都魅力。未來,隨著申遺保護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北京中軸線必將煥發時代新韻,更好助力曆史文化傳(chuan) 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