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 農民種糧更有奔頭(春耕探行·高起點保障糧食安全)
政策給力,銷路拓寬,農(nong) 民種糧底氣更足
春耕春管時節,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葛莊村高標準農(nong) 田內(nei) ,小麥進入生長旺盛期,綠油油的麥苗長勢喜人。
“一開年我就備好種子、化肥,這幾天抓緊把農(nong) 機具再保養(yang) 一下。現在是小麥拔節孕穗期,從(cong) 長勢看,今年準保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種糧大戶史國臣信心滿滿。
信心來自給力的政策。
“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給咱農(nong) 民吃下‘定心丸’。農(nong) 機補貼讓咱種地更有底氣。”史國臣說,“我去年新添了1台小麥聯合收割機和1台玉米聯合收割機,購置有補貼,一共省了6萬(wan) 多塊錢。”
信心來自手裏的訂單。
“過去咱信息不靈,不是種的品種市場不歡迎,就是賣的時機不對。現在可不一樣了,俺都是訂單種植。”史國臣說。
去年他和湯陰縣益海嘉裏(安陽)食品工業(ye) 有限公司、安陽華龍農(nong) 莊麵粉有限公司都簽訂了合同,種出來的小麥銷路不愁,達到標準每斤收購價(jia) 還能再高上幾分錢。沒有了後顧之憂,史國臣種田越來越安心。
信心還來自技術護航。
春管期間,安陽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總畜牧師來豔珍時常走進麥田,現場講授小麥管理知識:“今年小麥分蘖情況不錯,下一步要及時關(guan) 注天氣變化,預防‘倒春寒’,綜合防治小麥病蟲害。”
今春以來,安陽縣舉(ju) 辦小麥春管技術培訓班5期、發放技術明白紙1.5萬(wan) 份、張貼技術掛圖200餘(yu) 份,通過手機短信、微信群等方式發出農(nong) 情信息,為(wei) 夏糧豐(feng) 收夯實基礎。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合理確定稻穀最低收購價(jia) ,穩定稻穀補貼,完善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應對機製。健全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增加產(chan) 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一係列惠農(nong) 政策春風化雨,讓農(nong) 民種糧不吃虧(kui) 、有錢掙。
規模經營,服務到家,糧食生產(chan) 節本增效
旋鬆地塊、壓實土壤、機械播種……河北省邢台市威縣賀釗鎮東(dong) 賀釗村村北的農(nong) 田裏,10餘(yu) 台旋耕機、壓地機、播種機輪番上陣。
種糧大戶田海中走在田間,不時蹲下細細查看播種效果。“等到地裏的春玉米全部播種完,就打開設施進行灌溉,確保及時出芽。”田海中說。
年近六旬的田海中,跟土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花生、小麥、玉米、紅薯都種過。去年,了解到春玉米市場行情好,老田種植了1156畝(mu) 新品種的春玉米。“規模化種植,品質優(you) 、產(chan) 量高,加上市場行情俏,一畝(mu) 地淨收入有4000多元。”田海中說。
嚐到甜頭,田海中今年又擴大了規模,種植麵積增加了6000畝(mu) 。他算了一筆賬:“成方連片的土地更利於(yu) 機械化作業(ye) ,今年擴大規模後,播種春玉米每畝(mu) 還能省5元,收割、旋地幾項一算,能省將近20萬(wan) 元。”
種植規模提升,銷路也打開了。今年春玉米播種前,企業(ye) 就找上了門。“‘訂單式’種植,種子還沒下地,就有了買(mai) 家,今年的效益肯定少不了。”田海中說。
“田保姆”護航,讓種糧省心又省錢。
眼下,河北省石家莊市槁城區張家莊鎮南龍宮村陽鳴家庭農(nong) 場裏,百畝(mu) 麥田長勢正旺。“多虧(kui) 了及時施肥,才沒耽誤小麥生長。”看著滿目的綠色,農(nong) 場負責人王江濤說。
前不久,槁城區冬小麥進入施肥季,本該是忙碌的時候,可他卻當起了“甩手掌櫃”:“300畝(mu) 地都交給了‘田保姆’,比過去輕省多了。”
“你有土地,我有農(nong) 機”,擁有60多台噴藥機、收割機等大機械的豐(feng) 可得農(nong) 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讓農(nong) 事有托管,種地更省心。“隻要一個(ge) 電話,機手開著農(nong) 機、帶著肥料就趕來了。”王江濤介紹,如今種地像“點菜”,耕、種、防、收都能享受全程機械化服務。“拿施肥來說,機器撒得又勻又快,一次能節省4000多元人工費。”王江濤說。
“從(cong)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產(chan) 前、產(chan) 中到產(chan) 後,代耕代種、機播機收、統防統治,農(nong) 民需要啥,咱就能提供啥。”豐(feng) 可得農(nong) 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劉和賓介紹,他們(men) 不僅(jin) 能為(wei) 農(nong) 戶提供專(zhuan) 業(ye) 農(nong) 事托管,還可以提供優(you) 質的種子、化肥、除草劑等農(nong) 資產(chan) 品,直接送到家門口。
“我們(men) 給周邊4個(ge) 鄉(xiang) 鎮的農(nong) 戶提供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服務,目前合作社每年可累計服務15萬(wan) 畝(mu) 農(nong) 田。”劉和賓說。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快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引領農(nong) 業(ye) 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種糧收益。目前,全國有家庭農(nong) 場391.4萬(wan) 家、農(nong) 民合作社222.2萬(wan) 家,縣級以上龍頭企業(ye) 引領各類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組織,輻射帶動農(nong) 戶1.2億(yi) 多戶。
健全專(zhuan) 業(ye) 化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讓專(zhuan) 業(ye) 的人幹專(zhuan) 業(ye) 的事。全國現有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104.1萬(wan) 個(ge) ,服務麵積近18.7億(yi) 畝(mu) 次,服務帶動小農(nong) 戶超過8900萬(wan) 戶。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實施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促進行動,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hui) 化服務,鼓勵區域性綜合服務平台建設,促進農(nong) 業(ye) 節本增效。
優(you) 化供給側(ce) ,延長價(jia) 值鏈,種糧收益更有保障
暖意襲人,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剪市鎮喜雨村溫控育秧大棚裏,近9000個(ge) 機插秧秧盤整齊排布。
裕康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郭述兵邊忙活邊說:“這邊是‘中嘉早17’,那邊是‘株兩(liang) 優(you) 39’。”看似相同的秧苗,郭述兵卻能輕易作出區分。在他看來,選好品種是種糧穩收益的關(guan) 鍵。
“給你講個(ge) 道理就明白了。”郭述兵拾掇好秧盤,開始聊起種糧經:當地早稻生長期恰恰是旱澇、高溫和台風多發期,易感染稻瘟病,損失率高;另外,一旦收割遲了,還會(hui) “牽連”晚稻下種時間,導致晚稻減產(chan) 。“要想多種多收,必須選好良種。”他說。
經過幾年試種,郭述兵摸清了各品種的習(xi) 性。“早稻要穩,所以我把高抗性作為(wei) 最重要的指標。熟期要早,方便中晚稻下種,還能兼顧口感。”郭述兵說,因為(wei) 采用了合適的品種,合作社早稻每百斤稻穀可以比普通稻穀多賣8到10元。
選好良種,還要推進綠色種植。
在合作社基地的一片低窪區域,農(nong) 民們(men) 正種植綠肥。“這100畝(mu) 田地勢低、排水不暢、不適合種植雙季稻。”郭述兵說。
水多是劣勢,但也是發展稻蝦米的優(you) 勢。2021年,郭述兵前往湖北潛江、湖南南縣等地學習(xi) 稻蝦共作技術,從(cong) 源頭開始綠色種植。“我在品種上選擇了具有獨特風味的‘農(nong) 香42’,雖然畝(mu) 產(chan) 隻有500多斤,但每斤可以賣到普通米幾倍的價(jia) 格。”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讓種糧收益有了更多保障。
“鄰村有家米粉家庭工坊,一斤米做成一斤幹米粉,效益翻了一番。”郭述兵說,近兩(liang) 年,合作社和這家工坊合作,每年生產(chan) 幹米粉3萬(wan) 公斤。
“我們(men) 已經著手把早稻米加工成米粉、米糖、米餅等食品,回收的秸稈也可以用來製作飼料,又是一筆收入。”郭述兵說,為(wei) 延伸產(chan) 業(ye) 鏈,他在種養(yang) 區安裝了多個(ge) 攝像頭,讓消費者可親(qin) 眼見證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打造種植、養(yang) 殖、加工、休閑、觀光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農(nong) 業(ye) 品牌合作社。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轉化率達72%,規模以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營業(ye) 收入超過19.14萬(wan) 億(yi) 元、增長3.6%左右。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做大做強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ye) 等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nong) 業(ye) 企業(ye) 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隨著產(chan) 業(ye) 鏈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給農(nong) 民,農(nong) 民種糧將更有奔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