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鄉村旅遊,江蘇究竟該怎樣“輔”如何“導”?

發布時間:2023-04-17 08:56:00來源: 新華日報

  “太高興(xing) 了,最近真的喜訊頻傳(chuan) !我駐村幫助指導的兩(liang) 個(ge) 村發展成了新的旅遊打卡地,我也獲得了‘全國鄉(xiang) 村文化和旅遊帶頭人’稱號!”4月14日,當記者聯係到揚州職業(ye) 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校長許金如時,他激動地說。3月30日,2023首屆揚州鄉(xiang) 村旅遊節上發布的“詩畫揚州·尋美鄉(xiang) 村”2023春夏十大鄉(xiang) 村旅遊精品新線路產(chan) 品,光他所駐村幫助和指導的揚州市邗江區沿湖村和儀(yi) 征市廟山村,就入選了其中四條線路。

  2021年6月,江蘇省文旅廳推出“鄉(xiang) 村旅遊駐村輔導員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實施兩(liang) 年多來,已推進三批69名輔導員入駐69個(ge) 村莊,帶領一批村莊“晉升”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今年第十四屆省鄉(xiang) 村旅遊節期間,我省設立在宜興(xing) 市湖氵父鎮、徐州市銅山區伊莊鎮、興(xing) 化市千垛鎮的首批三家鄉(xiang) 村旅遊駐村輔導員工作站揭牌,進一步打響我省鄉(xiang) 村旅遊“駐村輔導員”品牌。

  鄉(xiang) 村旅遊,究竟該怎樣實現有效“輔導”?又該如何更好發揮人才在鄉(xiang) 村旅遊高質量發展中的助力作用?記者對部分村莊和輔導員進行了調查。

  應勢而生的計劃

  鄉(xiang) 村旅遊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力量,也是文旅複蘇的“排頭兵”。在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知易行難”,如何因地製宜、有的放矢推進鄉(xiang) 村旅遊高質量發展?人才,成為(wei) 破局的關(guan) 鍵。

  鄉(xiang) 村旅遊發展越是蓬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是迫切。不過,隨著各地鄉(xiang) 村旅遊涉及的區域範圍越來越大,市場需求和管理要求越來越高,人才問題也愈發突出,基層普遍反映鄉(xiang) 村旅遊在策劃開發、市場營銷、運營管理等方麵缺人才、少專(zhuan) 家,希望得到更多指導支持。

  “鄉(xiang) 村旅遊駐村輔導員行動計劃”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根據計劃,駐村輔導員會(hui) 對駐點村莊的旅遊發展規劃、政策法規谘詢、運營管理谘詢等方麵,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提供技術支持,幫助解決(jue) 基層鄉(xiang) 村旅遊專(zhuan) 業(ye) 力量緊缺問題。

  為(wei) 此,省文旅廳建立了省級鄉(xiang) 村旅遊輔導員名錄,明確駐村輔導對象範圍,列入計劃的鄉(xiang) 村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輔導員名錄內(nei) 的輔導員或團隊,省市文旅部門加強協調保障,並給予輔導員經費補助,竭力讓駐村計劃落實、見效。

  許金如正是輔導員中的一員。提及自己輔導的兩(liang) 個(ge) 村莊,他滿臉自豪地告訴記者,過去的沿湖村隻是一個(ge) 漁民居住的漁業(ye) 專(zhuan) 業(ye) 行政村,鮮少有遊客前來,而廟山村之前隻是儀(yi) 征“後山區”的一個(ge) 小山村,曾經“光禿禿的”,如今這些村“搖身一變”,已經發展成了鄉(xiang) 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近日,許金如對揚州市邗江區沿湖村和儀(yi) 征市廟山村的服務期已經結束,但他又同儀(yi) 征市的四莊村簽約,成為(wei) 了當地的駐村旅遊輔導員,在四莊進行鄉(xiang) 村旅遊調研指導。

  讓每個(ge) 村“明確旅遊地標”

  輔導員們(men) 是如何幫助實現鄉(xiang) 村蝶變的呢?

  “我家種草莓的,怎麽(me) 做旅遊?”“我家是養(yang) 魚的,許教授您看看能不能和旅遊聯係在一起?”當許金如來到四莊村,當地的村民總會(hui) 跑過來圍著許金如,急切地向他請教之前的成功經驗。

  “鄉(xiang) 村旅遊要有一個(ge) 核心吸引物,通俗地講,就是一個(ge) 能夠引起遊客注意的、可以拍照發朋友圈的地標,旅遊應該是一種記憶經濟,口碑傳(chuan) 播是最有效的傳(chuan) 播方式。”許金如認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秘訣,就是明確旅遊地標,講好當地故事,並做到生態景觀化、文化體(ti) 驗化和生活娛樂(le) 化。

  “剛到村子裏,我就會(hui) 先研究村子的曆史,看看能不能挖掘曆史文化價(jia) 值,然後再去看當地的資源狀況和可以發展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許金如舉(ju) 例說,揚州市邗江區沿湖村大多是漁民,如今禁捕之後怎麽(me) 辦?於(yu) 是,許金如主導策劃了“我在漁村有條魚”主題活動,遊客來放養(yang) 1條小魚到魚塘裏,在冬捕時節就可以在魚塘領取1份沿湖村現場捕撈魚。

  除了“金點子”,輔導員更重要的工作是對鄉(xiang) 村旅遊的整體(ti) 謀劃。“鄉(xiang) 村旅遊其實是要打造‘反’的概念,和城市旅遊形成差異化,給遊客提供放鬆的場所。”許金如說,這就要求鄉(xiang) 村的旅館、餐館都要與(yu) 城市有著明顯區別,揚州市邗江區沿湖村的賓館民宿大多有著漁鄉(xiang) 所獨有的元素。許金如也指導儀(yi) 征市廟山村餐館主打自己的農(nong) 家特色菜,利用“四大碗”“四小盤”等概念推廣特色菜品牌。

  常熟市海虞鎮銅官山村自然環境優(you) 美,有曆史文化積澱,農(nong) 業(ye) 經濟發展得很好,但一直以來缺少對鄉(xiang) 村旅遊資源的係統梳理和係統的發展規劃。

  “這樣的情況在江蘇很多農(nong) 業(ye) 強村中還比較普遍。”蘇州科技大學教授、蘇州國家旅遊標準研究與(yu) 推廣示範中心主任邢夫敏介紹,自己入駐後,便著力進行資源係統梳理,完善旅遊功能規劃,比如加強村內(nei) 農(nong) 業(ye) 種植區、展館、樂(le) 園、民宿、農(nong) 家樂(le) 、茶廠等資源聯動,組合多條旅遊線路,增加夜間活動項目,將銅官山村打造成鄉(xiang) 村度假旅遊目的地。

  見微知著,通過輔導員的高效輔導,不少村莊的鄉(xiang) 村旅遊品質、品牌實現了“雙提升”。在計劃實施的當年,徐州沛縣大屯街道安莊社區和揚州市沿湖村就入選了第三批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去年,無錫市惠山區桃源村等6個(ge) 村莊獲批第四批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這些村莊都有駐村輔導員的深度參與(yu) 。

  輔導的“初心”是人才培養(yang)

  實踐證明,實施“鄉(xiang) 村旅遊駐村輔導員行動計劃”,的確加強了基層鄉(xiang) 村文旅資源保護利用與(yu) 融合創新,提高了鄉(xiang) 村旅遊建設能力和發展水平。在初步打響“駐村輔導員”品牌的同時,更大的作用,則是探索了我省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運行和人才培養(yang) 的新模式。

  鹽城師範學院副教授劉曙霞對接的是鹽城市鹽都區潘黃街道仰徐村。劉曙霞自己就是潘黃街道人,早在10年前,仰徐村開始布局發展水果種植、采摘時,就已經請到劉曙霞做指導,這10年間,雙方不斷互動交流、跟蹤服務,可以說,仰徐村的旅遊業(ye) 正是在劉曙霞的見證下發展起來的。

  仰徐董書(shu) 記、仰徐小周……劉曙霞給記者展示微信通訊錄,輸入“仰徐”二字,村民、村幹部足有幾十名,為(wei) 仰徐而建的微信群也有幾十個(ge) 。“我一般一個(ge) 月到村裏2—3次,平時村民、村幹部微信上電話上都可以聯係我。這些年下來,我跟村民都處成了朋友,大家非常和睦。”劉曙霞說。

  在劉曙霞的幫助下,村民和村幹部對鄉(xiang) 村旅遊的認識愈發深入。簡單數數,近兩(liang) 年內(nei) 劉曙霞與(yu) 仰徐村合作的項目就有8項,落地成果包括新民村環境提升設計、國家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創建指導、科技服務中心展館設計、民宿設計等。這一係列工作幫助村裏的硬件設施提升,村莊環境美化,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受訪駐村輔導員紛紛表示,自己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為(wei) 鄉(xiang) 村一線提供項目指導、谘詢協調和審核把關(guan) 等技術支持,僅(jin) 是幫助解決(jue) 基層鄉(xiang) 村旅遊專(zhuan) 業(ye) 力量緊缺問題的第一步。

  無錫城市職業(ye) 技術學院院長瞿立新教授對接的是江陰市長涇鎮蒲市村。“蒲市村本身是紅色旅遊示範點,我的工作一方麵是給全村做了一個(ge) 整體(ti) 性的鄉(xiang) 村旅遊發展規劃,供村裏參考。另一方麵,蒲市村曾是新四軍(jun) 六師師部駐地,村裏也做了一個(ge) 展覽,但我認為(wei) 僅(jin) 僅(jin) 是圖片展覽過於(yu) 單一,為(wei) 此我給蒲市村做了現代數字化展館的設計。”瞿立新說,最終是否采納,還要村裏綜合考量投入,但至少從(cong) 理念上可以對蒲市村有所啟示。

  在他看來,駐村輔導員行動計劃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輔導員的帶動,鍛煉一支鄉(xiang) 村旅遊的專(zhuan) 業(ye) 化隊伍,這支隊伍包括當地的幹部和村民,尤其是需要他們(men) 破除依賴性,強化自主性。“不能有這樣一種觀念:‘有人過來給建議了,我就不管了。’或者‘出一點錢,反正你們(men) 來弄好’。這樣的觀念背離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初心,是要警惕的。”他認為(wei) ,幹部和村民才是最終的行動者,他們(men) 要積極開動思路,想著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到家裏來做客”,並且在接待客人過程中產(chan) 生一種獲得感,這才是整個(ge) 行動的初衷。

  “2.0版本”駐村計劃期待共贏

  盡管效果卓越,但不可否認,在雙向對接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執行問題。

  省文旅廳調研發現,部分駐村輔導員駐村的次數和時間不足。按照駐村輔導員行動計劃有關(guan) 要求,輔導員原則上每月開展輔導不少於(yu) 1次,每年駐村時間不少於(yu) 15天,此前由於(yu) 疫情影響等因素,部分輔導員駐村輔導還不能達到規定時間。

  另外,駐村輔導員工作機製與(yu) 保障力度還有待逐步健全。有輔導員坦言:“部分市局和村莊對駐村輔導員的工作性質有誤解,認為(wei) 我們(men) 就是要帶項目和帶資金的,溝通上也比較困難。”

  另外也有村莊提出,輔導需要常態、長效、多元。盡管通過輔導員駐村輔導,切實為(wei) 鄉(xiang) 村解決(jue) 了不少發展上的問題,但鄉(xiang) 村旅遊項目建設、產(chan) 品開發、品牌打造、市場營銷以及管理服務等需多專(zhuan) 業(ye) 知識支撐,還需要更多門類專(zhuan) 家實施針對性、專(zhuan) 業(ye) 化指導。

  在此背景下,3月底,泰州興(xing) 化千垛鎮駐村輔導員工作站率先揭牌。這是“鄉(xiang) 村旅遊駐村輔導員行動計劃”的“2.0版本”,力爭(zheng) 實現由點到站、由村到鎮、由輔導員進村到輔導團進駐的提升。

  “輔導員將分批集中進駐,每次2—3天,對當地鄉(xiang) 村旅遊發展進行專(zhuan) 業(ye) 精準的‘坐堂問診’。”省文旅廳資源開發處處長陳勁鬆告訴記者,設立首批駐村輔導員工作站後,處室負責人將分別掛鉤3個(ge) 工作站,並進一步集聚更多不同專(zhuan) 業(ye) 輔導員智慧,整合更多的鄉(xiang) 村旅遊資源,深度推進重點地區鄉(xiang) 村旅遊集聚發展。

  “駐村輔導員行動計劃當然是‘共贏’的,但那些沒有駐村輔導員的村莊怎麽(me) 去發展旅遊,同樣值得關(guan) 注。”作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界的“紅人”、首批輔導員之一,南京旅遊職業(ye) 學院副教授印偉(wei) 坦言,現在找他谘詢的村子實在太多了,根本忙不過來。他也表達了自己的擔心:現在鄉(xiang) 村旅遊“同質化”非常嚴(yan) 重,看“花海模式”發展好了,很多村跟風去搞,但“花海模式”投資非常高,維護成本也很高。即使沒有疫情,一個(ge) 村子也扛不住,這些都需要基層政府部門去想辦法,比如通過政村互動,建好“基層平台”,讓更多村莊受益。(顏穎 許願 付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