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評論員觀察)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就業(ye) 穩則民心安、社會(hui) 穩。就業(ye) 問題必須從(cong) 戰略高度謀劃好、解決(jue) 好
就業(ye) 一頭連著千家萬(wan) 戶、百姓冷暖,一頭連著企業(ye) 運營、經濟增長。麵向2023屆及往屆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人社部組織開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ye) 生春季專(zhuan) 場活動;江蘇提出紮實辦好“新開發10萬(wan) 個(ge) 高質量就業(ye) 見習(xi) 崗位”、“家門口”就業(ye) 服務站三年行動計劃等民生實事項目;浙江省德清縣組織縣內(nei) 重點企業(ye) 赴西部地區開展對口支援勞務協作,為(wei) 來浙務工人員提供“家門到車門、車門到廠門”服務……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紛紛推出穩就業(ye) 大盤、促高質量就業(ye) 活動,不斷擴大就業(ye) 容量,提升就業(ye) 質量。
悠悠萬(wan) 事,民生為(wei) 重;民生福祉,就業(ye) 為(wei) 本。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這一重要部署,是鞏固我們(men) 黨(dang) 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舉(ju) 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落實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我國就業(ye) 工作取得曆史性重大成就,在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ye) 。城鎮就業(ye) 人數由2012年的37287萬(wan) 人增加到2021年的46773萬(wan) 人,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超過1300萬(wan) 人。社會(hui) 保障卡持卡人數13.68億(yi) 人,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等穩步推進,為(wei) 勞動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社會(hui) 保障。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就業(ye) 穩則民心安、社會(hui) 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邁上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我們(men) 要從(cong) 全局高度重視就業(ye) 問題,推動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聚力增效,切實把就業(ye) 這個(ge) 民生頭等大事抓好。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要繼續堅持,千方百計創造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就業(ye) ;深化改革的方法論要繼續用好,消除影響平等就業(ye) 的不合理限製和就業(ye) 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hui) ;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方麵,要穩步增加勞動者工資性收入,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製度,加強靈活就業(ye) 和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就業(ye) 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和關(guan) 鍵環節。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做好包括就業(ye) 在內(nei) 的各項民生工作,才能助力中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從(cong) 2022年看,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06萬(wan) 人,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基本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3278萬(wan) 人,同比增加133萬(wan) 人;市場供求保持活躍狀態,100個(ge) 城市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崗位空缺與(yu) 求職人數的比率為(wei) 1.46。麵對多重因素衝(chong) 擊,就業(ye) 成績單為(wei) 經濟社會(hui) 大局保持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就業(ye) 是民生改善的“溫度計”、社會(hui) 穩定的“壓艙石”,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就業(ye) 問題必須從(cong) 戰略高度謀劃好、解決(jue) 好。
就業(ye) 牽動著千家萬(wan) 戶的生活,任何時候都要抓好。我國就業(ye) 政策“工具箱”日益豐(feng) 富,為(wei) 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區各部門應把穩就業(ye) 作為(wei) 重大政治責任,以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為(wei) 引領,以高質量充分就業(ye) 為(wei) 目標,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全力確保就業(ye) 局勢總體(ti) 穩定。形成經濟發展與(yu) 擴大就業(ye) 的良性互動,讓個(ge) 體(ti) 奮鬥與(yu) 強國征程同頻共振,中國的未來不可限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